高阳郡——品味人生之三一一
标签:
文化 |
这是逃亡的终点
又是流亡的起点
数月之后的某个黄昏
许国逃亡者早已人困马乏
兄弟姊妹衣衫褴褛
望不尽辽远的北方秋季
雨林终在蜿蜒中消失
眼泪也已渐渐哭干
掐指数不清那出发的日子了
而命夙则就势飞落眼前
并不知道这里是哪里
长辈们无奈地抚摸云翳
就想借块黄土长眠
在这故家遥不可及的飞地
打盹的孩子们闭眼了
他们要美美地睡上一觉
或许明天或许后天
或许明天与后天都是梦
高阳郡终于名闻海内
幸存者们集合在灯笼下面
最初的梦像一件旧衣裳
被寒冷的北风鼓荡成了酒旗
汉唐在笛声中发黄了
流亡的木轮还嘶哑作哽
向东海,向阴山
向洪荒,向蛮夷
这是过客留下的信物
这是冷却的梦乡
……
(2017.5.20于京西)http://s12/mw690/006888LWzy7bmMK94NBab&690
华夏许氏宗高阳
许国灭亡后,国人子孙分散于冀州高阳北新城县都乡乐善里。汉、魏时期,高阳和汝南许氏分别形成两大郡望。北方许氏以河北高阳为依托,象征中国许族之渊源,高阳因而成为上古许氏精神之中的“许地”。所以,凡许氏子孙皆宗“高阳”,其后才分支出与之相关的三大郡望:
高阳许氏:始自秦朝末期(公元前207年),隐士许猗玄孙许毗,官至汉初侍中太常。许毗生子许德,官至安定、汝南太守,因此在汝南郡内平舆县定居下来。许德生子四:长子许据,次子许政,三子许邀,四子许劲。许据,字奏政,历仕魏典农校尉守,官至西汉大司农。其子许允,字士崇,魏明帝为尚书选曹郎,出为守,魏中领军镇北将军。许允生子三:长子许武,次子许寄,三子许猛。许猛,字子豹,有治理才识,礼学儒,当族最优,为晋朝幽州刺史。其子许式,字仪祖,有才干,官至晋濮阳内史平原太守。许式生子许继,许继生子二:长子许贩、次子许迈。许贩,字仲仁,晋司徒掾,是高阳南支始祖;许迈,晋东海太守,是高阳北支始祖。高阳许氏遍及今天的华东地区,成为周边福建、江西、江苏、安徽及南方两广、海南乃至东南亚、港台地区等许氏的发源地。http://s4/mw690/006888LWzy7bmMWKRDd83&690
汝南许氏:以西汉许商及东汉许虔、许劭著称。汝南人誉为“平舆渊二龙,好核论人物”,时称“月旦评”。它基本上以平舆及郾城许氏为主体,逐渐向西、向东、向南扩散和再迁徙,成为中原许氏的中枢,含有众多许氏族支。西汉时有安定、汝南郡太守许德,居平舆(许据之父,故这支许氏与高阳支系有着密切关系)。其后,东汉有著名水利专家许扬,许扬之后是著有千古名典《说文解字》的大文字学家许慎、著有《易林》的易学家许峻、著名术士许曼。汉顺帝时有司徒许敬,许敬之子许训,在汉灵帝时任太尉,位居三公之首;许训之子许相在灵帝时任司空。后又有许虔、许劭、许靖兄弟三贤光耀门楣。许靖于汉灵帝时任尚书令,后入蜀为广汉太守,刘备克蜀,授为太傅。许靖从弟就是许虔,品德高尚,志趣高雅,待人宽厚,被后人称为山西许姓人的血缘先祖。东汉末年,因避战乱,汝南许姓名士大量南迁,又将文化播散南方各地。http://s10/mw690/006888LWzy7bmN08D0t59&690
安陆许氏:起自高阳南支许皈之子。许询之五世孙许君明,曾任南朝梁国楚州刺史。许君明生许宏周,许宏周生许法光,许法光生许绍。许绍为唐朝陕州刺使,通守夷陵,治有思,流户自归数十万,卒有劳于唐,赐爵安陆郡公,从此显赫。许绍生四子:长子许善,随宣城郡主簿;次子许伯裔、三子许智仁,为右屯田将军、怀州剌使,后封许昌公;四子许圉师,宽博有器干,别自封平思侯,与许敬宗俱为龙朔中宰相。许善生子许力士,为洛州长史。许力士生子三:长子许钦叔,次子许钦明,三子许钦淡。后传若干世,迁居安陆(今湖北应山),从此显赫。
http://s8/mw690/006888LWzy7bmN4Lt4317&690
高阳郡终于名闻海内
幸存者们集合在灯笼下面
最初的梦像一件旧衣裳
被寒冷的北风鼓荡成了酒旗
汉唐在笛声中发黄了
流亡的木轮还嘶哑作哽
向东海,向阴山
向洪荒,向蛮夷
http://s10/mw690/006888LWzy7bmNiEx3r19&690
(谢谢观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