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树林》教学设计

(2017-05-23 15:12:59)
分类: 教学设计

《红树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浏览课文和精读课文的能力;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体会红树林的美丽景象,读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学习,体会出红树林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入手,引入课文

我们这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奇观)我们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也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我国南疆边陲的海南岛琼山去看一看。那里有一片海底森林——红树林。(教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进行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浏览课文,想一想:

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红树林?(远景,近景,繁殖,奉献精神)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红树林是一种奇观?

3)读出自己的感受。

2.同桌交流。

三、再读课文,共同感悟

1.学习第2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远望红树林,描写其整体外观。

2)指导朗读。

“正是涨潮的时候,一片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浸没在海水里,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浮荡在海浪之中。”——多像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

“一会儿潮退了,红树带着海泥芳馨的枝条和婀娜的身躯出现在海滩上。”——红树林如同含羞姗姗的少女露出海面,好一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画面!

刹那间——“我的眼前变成了一片绚丽多姿的世界。海风吹来,绿浪翻滚,欢迎我这来自北国的远客。”——令人心旷神怡!

注意读出红树林美丽迷人的景象,读出心中的喜悦。

3)板书:远观——绚丽多姿

2.学习第3自然段。

1)体会红树林有特别发达的根部:树与树盘根错节,绕来缠去,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牢牢的抓住海底的泥滩,那造型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像出来吗?读出自己的体会。

2)体会绿色之网:一颗树能成网吗?两棵?三棵?四棵?那怎样才能是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呢?就像书中所说的“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树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来米,东扯西拉联织成一张绿色的网。”

  此时我们就坐着小船,穿行在这张绿色之网中,你惊喜地看到了这样的奇观,会怎样表达呢?谁能通过朗读来展现?

3)谈其它体会:我们满眼是蓝色的海水和硕大的树冠,那一朵朵小花不时的逸出淡淡的幽香,抬头可见海鸟在林间飞翔,低头便见鱼虾、螃蟹在穿行。见到这样奇异的景观你最想说什么呢?

4)板书:近赏——世外桃源

3.学习第4自然段。

1)体会奇观:在大海里,在涨潮与落潮之中,在潮水的涌动中,红树靠这种方式来繁殖,而且这种繁殖方式是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谁能把作者的惊叹赞赏之情读出来?

2)体会顽强:就是因为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才有了眼前的海上奇观!

红树林为了适应环境,它们进行胎生繁殖,一颗繁殖成多棵,多颗繁殖成若干棵,来抵御狂风恶浪。我们亲眼看一看这令人叹为观止的繁殖过程吧!(教师播放视频。)

相信最伟大的思想家,在它们面前也得俯首沉思!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顽强的精神。

3)板书:“胎生”繁殖

4.学习第5自然段。

1)正是由于他们默默奉献、对大自然毫无索求,数百年来,它给海南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安宁。人民视它们为“保护神”、“风水树”、“生命之树”。红树林是海上奇观,是绿色长城,是地球的“绿肺”呀!

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注意读出赞赏之情。

3)板书:奉献精神

四、总结升华

1.如果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如果说不看看钱塘江大潮,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美雄奇的景象;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说:不看看红树林,就没有真正的看过奇异壮观的海。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远观了红树林,近赏了红树林,还了解到它那在植物界中独一无二的“胎生”繁殖的特点,从中感受到了红树林无私奉献的精神。

2.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具有像红树林一样的精神,你发现了吗?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五、课后作业

搜集红树林的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