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易容术:GDP与“三驾马车”
(2022-05-21 15:01:27)
标签:
财经教育体育 |
分类: 经济 |
多年前,学者张维迎提议给百姓每人发100元,时下李稻葵提议给百姓发消费券,讲理论就是“扩大消费拉动经济”,由此引出争议。
谈到市场经济,不能无视“效率就是生命”,市场经济的生命在于资本进入市场后循环增值的效率,由此我们必须想清楚:经济下行时,发钱发消费券能不能提高市场增值效率?
今天,若是能够摆脱西方经济学两大忽悠,人们可以发现:GDP其实与市场效率无关,“三驾马车拉动经济”是给市场效率“透支做伪”。
1
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和,它只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体量大小。
最近30年,经济学界IMF世界银行联合国都是以GDP作为反映国家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天天说、月月报、年年讲,但是经济体量不等于经济实力。
例如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人们注意到一个现实:
按照GDP理论,俄罗斯经济实力只相当于西班牙。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GDP,俄罗斯紧随德国后面,经济实力欧洲第二强。
若是考虑到抗风险能力,俄罗斯拥有能源粮食大宗商品出口优势,欧洲多国却是有能源粮食不足的劣势,俄罗斯经济实力实际是欧洲第一强。
西方GDP理论只考虑国家经济体量,不考虑国家经济结构,把经济体量等同于经济实力,是不是大忽悠?
2
统计核算GDP,人们可以采用市场循环增值过程中的不同观测节点,由此有了三种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首先要须知:无论你采用哪一种方法核算GDP,无论核算中的哪一项观察数据,它们都只是涉及到系统的可观测性,不能把这些系统观测点简单作为系统调节控制点。
“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主张,源自于核算GDP的支出法: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所谓“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就是把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个核算对象作为宏观经济体系的调节控制点,这是原理性错误。
人们核算统计出来的观测数据,例如消费数据,其数值增加并不等于生产创造的市场价值有了同样增加。
逻辑很简单:经济增长是干出来的,不是核算出来的,也不可能是扩大消费就可以“花”出来的。统计核算只是得到数据,花钱消费只是转移了商品价值。在这里涉及一个要害问题,不可以回避:多花掉的钱是从哪儿来的?
想想,个人致富与国家致富是同一个道理,国家“过紧日子”与百姓“过紧日子”也是同一个规律。西方经济学主张“经济下行时要扩大消费拉动经济”,提议给百姓发钱发消费券,这就是让国家“透支”掏钱,GDP数值虽然增加了,国民经济却是要走向“高赤字低增长”。
再想想,需要“过紧日子”之际,还想着扩大消费,让政府增加支出意味着全社会“透支”,是不是大忽悠?
3
西方精英坚持要把美国作为市场经济样板,依照GDP理论,“寅吃卯粮”的美国经济体量最大,于是就可以标榜“美国经济实力最强”。
就此必须看清楚:
1)借用GDP理论,从一开始把经济体量等同于经济实力,西方学界就是在偷换概念,指鹿为马。
理论上你不讲经济结构只讲经济体量,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眼见着美国的消费型GDP增长越多,实体经济越是萎缩,国家“寅吃卯粮”越是严重。
2)借用“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理论,把系统观测点等同于系统调节控制点,西方学界就是在混淆概念,骡马分不清。
理论上你把观测点当作调节控制点,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眼见着“扩大消费”并不能救市,让美欧发达国家陷入“高福利高赤字低增长”困境,20年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