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贴钱生孩子?看看日本中国数据
(2022-04-23 09:17:59)
标签:
财经教育体育 |
分类: 经济 |
根据2月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平均成本为48.5万元,由此提出:政府应当通过经济补贴来鼓励生育,这是最直接的手段。
一
少子化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的日本《国民生活白皮书》,用以警惕日本社会。如今整整30年过去了,日本在少子老龄化困境面前仍然进退维谷。有数据表示:日本总人口数连续11年下降,老龄化人口占比不断创下新高,年轻人口不断刷新最低纪录。以至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将少子化老龄化称为“国难”。
针对日本“国难”,专家们分析相关因素很多,其中有三个因素直接降低了生育率:
1即便政府提供生育补贴,日本年轻人的婚姻观、生育观似乎很难发生改变,日本人口减少态势也就不会有太大起色。
2 经济不稳定,年轻人收入低,想要结婚的人口也会减少。
3 随着女性掌握社会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女性择偶观有所改变,不想因结婚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由此,不少女性更愿意寻找与自己文化或收入水平相当或更高的男性,身边能够满足标准的男性并不多,这也会导致结婚率降低。
这些年针对少子化,日本政府和民间在解决育儿家庭困难、奖励生育、对托育提供支持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和尝试,但是解决不了生育愿望,安倍口中的“国难”也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于是要想一想:即便我们鼓励生育的政府补贴能够达到日本那样的水平,依旧很难解决少子化老龄化,很可能事倍功半,进退维谷。
二 提高生育率是国家大事,生孩子又是百姓家事,中国日本国情不同,鼓励生育的国策也需有所不同。
先看中国:国之大者,地域有差,这是我们与日本显见的差别。根据2012年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辑出版的《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总和生育率为1.18110,其中"城市"为0.88210,"镇"为1.15340,"乡村"为1.43755。
很显然,在中国不同地区人们的生育愿望明显有差,高低可以达到一倍之差。就总体而言,乡村高于城镇,中西部高于东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大城市处于最低谷。
举个实例:这两年接触过两位做家政的甘肃妇女。一位家中有3个儿子,大的工作,小的还在上学,她到城里打工给大的准备彩礼。另一位家中有2女1男,大女儿上大学,两个小的上中学,她来打工就是供孩子读书。
这两位谈到孩子时都很愉快,甚至有些骄傲,都不后悔生了三个娃。由此给我的感觉,中西部的多子女家庭并不少见,比我们想象要多,学界和媒体对此都没有察觉,没有关注到东西地区差异。
对比日本国土狭小,而且,总人口大约三分之一生活在东京都市圈,日本政府是不会特别关注不同地区生育率之差。
于是要想一想:我们不要简单效仿发达国家的补贴生育模式,未来十年,若是把中西部乡镇作为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重点,把它融入“振兴乡村”大战略,很可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