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民主”乱了世界也乱了西方自己
(2021-12-10 08:55:39)
标签:
财经体育文化 |
分类: 经济 |
存在决定意识,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世代的人们心思不同,人们的心思丰富多变。
对于人的心思、心向、心气、心趣,似可以划分三个层次来观察。
第一层次:精神需求。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将人们内心的需要划分五个层次:生存、安全、交往、尊重、社会欣赏。
人的精神需求是在人出生后自然产生的,始于婴幼儿开始具有与他人交流能力之后。在其被开化启蒙的过程中,头脑里最早成熟的意识一定是“感恩”意识和“主动行为”意识。
幼儿生活不能自理,离不开父母的看护,随时随地需要大人的帮助;幼儿心理不成熟,有念想就喜欢向大人诉求和“告状”。如是,幼儿心里会生出对可靠人的依赖心理和主动诉求的愿望,一方面看人会分出“生熟脸”,另一方面“爱哭的孩子有奶吃”,由此就会逐渐地养成头脑里的“感恩”亲情意识和“主动”行为意识。成年之后,这两种意识会上升为个体在群居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和“自强”意识。
如是,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无论是哪一个民族,一定是看重这两种最基本的思想意识:责任感和自强精神。
第二层次:道德追求。
人们的“善恶”观体现出人们内心的道德追求。就宏观而言,大多数人的“善恶”观构成了社会道德规范,也就构筑了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今天,人类群居生活中的规矩既包括法律约束,又包括道德规范。
就微观而言,每个人的行为标准不同,体现着每个人与群体社会相处的智慧把握。例如,有的人想的长远、平安是福、乐享“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有的人看重眼前、急功近利、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人相信“吃亏是福”,有的人相信“吃小亏占大便宜”,还有的人坚信“人善被人欺”、 决不可以吃亏。
每个人心里的价值观在他十四、十五岁时就已经大致有形了,身边长辈亲属的道德标准给那些尚未成年的后代人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于是,大多数人的道德品行都来自他的家教。
第三层次:政治要求。
民主不是人们的精神需要,不是道德追求,更多是一种政治要求。
举一例:二战后的美国坚持霸权思维,在全球建立和把持势力范围,这些年打着”民主“旗号肆意侵略颠覆其他国家。显然美国讲的“民主”就是政治工具。
看看全世界,“民主”旗号充当了美国和北约制造动乱的工具,干扰经济全球化的进步,乱了世界也乱了西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