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5日
(2023-07-05 14:33:27)儿时的城东河
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河流。招远的城东河,就是我心中的那条河。
城东河是招远境内第二大河——界河流经县城东面的这一段。界河发源于招远南部的尖尖山南麓,向北流入渤海,全长45公里,流域面积590多平方公里,是招远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据当地地名资料记载,界河,俗称老界河,是汉朝时期两个县的分界线,故取名界河。
儿时,我家住县城的东关村,出家门不过十几分钟,越过一条长满绵槐林的河堤,便可来到城东河边。城东河离我太近了,跟我太熟了,一闭上眼睛,眼前便浮现出城东河的模样,耳朵里便似乎听见了城东河的水声。城东河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记忆中的城东河,一年到头流水潺潺。老界河从发源地流到县城的东面,已近中游,汇聚了多条小河,水量已十分可观。丰水期河面足有数十米宽,枯水期水流略小些,也有一二十米。河水深处过膝,浅处没过脚面。河水清澈,水草摇曳,鱼翔浅底。那个年代,人们还不知洗衣机为何物,每天清晨或中午,女人们便三三两两的来到河边,面前铺着一块平整的石板,濯洗的衣物放在石板上,手中挥动着一只木棒槌,不停地捶打着衣物,河边此起彼伏地响起“噼噼啪啪”的捶衣声和大姑娘、小媳妇爽朗的笑声。现在想起来,那真是一副美妙的河边涴纱图。
城东河河床平坦,宽阔处足有二三百米,是赶大集的好地方。像许多地方一样,县城五天一个集日,每逢农历二、七,是招远城赶大集的日子。尤其是冬天,河面封冻,整个河床都是赶大集的地盘。什么小猪市、牲口市、菜市、果木市、木材市、芦苇市,还有支起朝天锅、摆好小桌凳的集市饭店,应有尽有。周围数十里乃至上百里的人汇集于此,黑压压的人群绵延几华里,人头攒动,人欢马叫,人声鼎沸,商贩的叫卖声、讨价还价的争吵声,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升腾在集市的上空,几里外的地方都能听到嘤嘤嗡嗡的响声。
记忆中,那时的城东河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桥,只有一道石块铺底的漫水桥,枯水时人们通过垫在漫水桥上的石块过河,到了丰水期则只能挽起裤腿涉水过河。
倘若遇到阴雨天,连续几天降雨,或突降暴雨,河水暴涨,浊浪翻滚,在数百米之外的家里都能听到河水暴涨而产生的的闷雷般的响声,我们称之为“发河水”。记忆中,发河水的样子有些可怕,河面从平时的数十米猛然扩展到一两百米,浑黄的河水布满整个河床,河水打着旋儿、跳着高儿地奔流而下。有时竟越过河堤,漫进地势较凹的村里。
发河水的时候,河堤上经常聚集着许多看热闹的人群。人们隔岸观水,在感受大自然威力的同时,还会看到一些惊心动魄的场面。滚滚而下的河水中,常有一些漂浮的树木或家具,还有一些淹死的猪啊羊啊之类的畜禽。这时,便会有一些“勇敢者”铤而走险,他们站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手持抓钩、绳索之类的工具,在滚滚波涛中捞取那些在波浪中翻滚的财物,人们称之为“捞浮财”。有时看到一些价值较高的“浮财”,有人不顾危险地扑进洪水中追赶顺流而下的浮财,直到被洪水冲出好远才能上岸。看着那些在浊浪翻滚的洪水中出生入死地捞浮财的人,岸上的人们不免为他们捏一把汗。
发过河水之后,滚滚而下的洪水在河床上冲出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水湾,面积小的十几平方米,大的有数十乃至上百平方米。水深浅的不过两三尺,深的足有一米多,对于没见过游泳池的乡下孩子来说,这就是天然的游泳池。白天,光腚的小厮们(乡下对小男孩的称呼)赤条条地扑进水湾,学游泳、打水仗,忙得不亦乐乎。夜幕降临,暮色四合,夜色朦胧,也会有女人们在上游稍远的地方,占据一个水湾,派出一两个岗哨瞭望,其他人则在水中沐浴,洗净夏日的溽热,换来久违的清凉。下游的某个水湾,则是男人们的领地。多少年来,人们遵循女上游、男下游的约定俗成,相安无事,偶有在河堤上的绵槐林里偷窥女人洗澡的个例,也被放哨瞭望的哨兵大声呵斥,用石块驱赶,偷窥者便落荒而逃。
发过河水的城东河,因为上游冲垮了许多水库塘坝,水中的鱼虾便比平日里多了许多,这是一年中抓鱼摸虾的最好时机。鱼虾的品种也很丰富。有摇曳多姿、身材曼妙的红鲤鱼、黑鲤鱼,有身材娇小、近乎透明的小白条,有几乎和沙子一样花纹的沙里爬,有身宽脊厚的鲫鱼,有相貌丑陋的泥鳅,还有长着彩色鳞片的花丽板子,那真叫一个丰富多彩。
离岸边不远的地方,水草摇曳,是鱼虾最多、最活跃的地方。抓鱼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门,有脸盆、水桶、竹编的筛子、条编的篓子、筐子等等。看准鱼虾潜藏的地方,悄悄靠近,然后猛然出击,迅速将筛子或筐篓之类的家什从水中提出,这时,便会有小鱼小虾在筛中或篓底、筐底翻腾跳跃,河中便会传出孩子们胜利的欢呼。
河边捉鱼还有一种办法,过程稍微有些复杂。我们在水草覆盖的岸边,用沙子堆起一条大大小小的围堰,然后用手掌当瓢,快速的舀出水湾里的水,随着水湾里的水越来越少,那些藏在岸边水草里或洞洞里的鱼虾再也藏不住了,纷纷现身,落进了几乎无水的小坑里,成了孩子们的战利品。那时,我们还不知道有个成语叫做“竭泽而渔”,现在来看,那真是这个成语最为典型的注释了。
比较难抓的是被称为泥里钻狗的泥鳅,有时明明已经抓在手里了,这个浑身就像涂了润滑油似的家伙也能从你的手指缝里逃脱。我们较为成熟的经验是,将勾起的中指在前,食指和无名指在后,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中指和食指、无名指一起用力,就能制服这个屡屡逃脱的家伙。偶尔也能捉到几条颜值较高的鲫鱼和花丽扳子,那是很值得炫耀一阵子的。捉到的鱼虾,小的就用狗尾巴草穿起来,回家犒劳家中的小猫,稍微大一些,便可交给母亲作为食材,烹出一道美味的菜肴。
从我记事起,城东河上没有一座像样的桥,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城东河上才有了第一座颇具规模的石拱桥。1991年版《招远县志》记载:“1969年8月,长110.96米,宽9米的招城东河9孔石拱石台大桥竣工。”从此,无论刮风下雨,河水大小,车辆行人通行无阻,河床从此变通途。
如今,那座半个世纪前修建的大桥依然横卧河上,见证着城东河的变迁,也见证者这座近千年古城的变迁。如今的城东河上,自南向北,大大小小的桥已有七八座,石拱桥、钢架桥、拉索桥,彩虹桥,夜晚,华灯初上,各式各样的桥上亮起了闪烁的彩灯,宛如一道道闪光的彩虹。
如今的城东河已不见往日宽阔平整的河滩,河床被去弯取直,不再蜿蜒,两岸被砌成一两米高的河堤,河床成了不足百米的大水渠。由于降雨量不断减少,再加之上游的拦河筑坝,城东河里的水越来越少,不过现在的人们也有办法让城东河变得水草丰盈。人们在直通通的河道上,每隔一段距离,便筑起一道橡胶坝,挡住了河水,抬起了河床。所以,今天的城东河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水波荡漾,波光粼粼,而且还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金泉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竟然不知道这条儿时的城东河有了这样一个和金子挂上钩的名字。
城东河变了模样,变得有些认不出来了。我漫步河边,看着眼前的这条白天闪着波光,夜晚流着溢彩的城东河,河边的人们伴着音乐,跳着广场舞,打着太极拳……我的心情有些复杂,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不知道是该为它欢呼呢,还是该为它惋惜。
时代在变,河流也在变,儿时的城东河再也回不到它原来的模样,它可能只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