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1日
(2022-12-11 15:11:17)一堂难忘的写作课
1982年秋季学期开学后,烟台师专中文楼一搂东南角的一间教室里,增添了一个新的班级——烟台师专首届干训班。学期一年,主要是为烟台地区各县市和市直各系统培训文秘干部(俗称“笔杆子”)。全班42人,笔者有幸忝列其中。
干训班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古典文学、哲学、逻辑学等。班主任是写作教研室的主任刘传夫老师。
开学后不久,在一次写作课快要下课时,刘传夫老师宣布:下一堂写作课由咱们中文系的主任宋萧平老师给大家上。
就是50年代曾在全国引起轰动效应的小说《三月雪》的作者吗?就是获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的课文《海滨的孩子》的作者吗?就是几年前获得全国首届短篇小奖的《墓场与鲜花》的作者吗?
回答是肯定的。大家的心中充满期待。
平日里是见过萧平老师的。在校园里,在中文系的楼道里,偶尔也曾与萧平老师擦肩而过,但听他的课还是第一次。几天后,在中文系的大教室里,我们聆听了萧平老师的写作课。
高高的个子,略显黝黑的脸庞,一副标志性的黑框眼镜增添了几分儒雅和睿智,一口略带胶东口音的普通话,声调不高,语速不快,如潺潺流水,侃侃而谈。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中文系学习。大家都是各个县市、各个系统的‘笔杆子’,有同学问我:‘学写作首先要学什么?’我的答案是:先从‘文通字顺’做起。”
同学中有人窃窃私语,我的心中也泛起一丝疑惑:我们这些动辄能给领导写出上万字的报告,几千字的典型材料也不在话下的“大手笔”,难道还要从“文通字顺”学起吗?
“同学们,‘文通字顺’四个字,看起来容易,要做到其实很难。文通,说明你的文章结构、逻辑没有问题;字顺,说明你语法修辞没有问题。我们给大家开设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古典文学、哲学、逻辑学、写作等等,这些课程都是为了达到‘文通字顺’这个基本目标的。
“写作是大学中文系的一门课程,写作是一门知识,一门学问,写作课里讲到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等等,都值得大家好好学习。”说到这里,萧平老师的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同时,写作又不是一门单纯的知识,我的理解,它更是一项基本功,说得再通俗一些,它是一门手艺。
“无论是基本功,还是手艺,要掌握它,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掌握基本功或者手艺的唯一途径就是要练,要勤学苦练。比喻学游泳,教练教你怎样呼气、吸气,怎么蹬腿、划水,你口诀背得再熟练,到了水里,你照样像个秤砣一样沉底,照样要呛几口水。不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光靠背口诀是学不会游泳的。再比喻你学做木匠。过去的农村,家里为了让你有一门养家糊口的本事,送你去学手艺,当木匠。你到了师傅那里,师傅教你怎样划线,怎样拉锯,教你斧子、凿子、锯子、刨子怎么用,你把口诀背得滚瓜乱熟,但是真到了操作阶段,你肯定还是手忙脚乱,不是割了手,就是打了脚。没有个三年五年的学徒,你什么样家具也做不成。过去学手艺,有‘三年学徒,四年帮做’的说法,就是说掌握一门手艺是要有一个过程。经过几年学习,等你掌握了这项基本功,学到了这门手艺,只要有了图纸或者样品,你就能做出凳子、椅子、桌子、柜子,因为你掌握的是一项基本功,是一门勤学苦练得来的手艺。当然,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的悟性,你的刻苦程度,决定了你的手艺高低,决定了你的成就大小。总之,写作是知识,是学问,这个毋庸置疑,同时写作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基本功,是一门手艺,没有便道,没有捷径,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不怕失败,勤学苦练……”
中文系的写作课和生活中的木匠联系在了一起,萧平老师的“木匠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萧平老师的“木匠说”以事释理,浅显易懂,打破了我对写作的神秘感,更加深了我对写作课的理解,也让我这个时不时有些沾沾自喜的“笔杆子”心生惭愧。仔细想想,写文章与做木匠,行当不同,道理一样。
弹指一挥间,距离聆听萧平老师那堂写作课已经四十年个年头,萧平老师离开我们也已八年了,这堂难忘的写作课还是让我时时想起,念念不忘。
谨记萧平老师的“木匠说”,无论是在机关给领导起草报告,撰写材料,还是后来调进新闻单位做记者,我都把写作当成一门手艺,一项基本功,勤学苦练,不敢有丝毫懈怠,并不断地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我深知,在学手艺和练基本功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勤学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