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归何处--教学设计

(2017-10-21 22:03:58)
标签:

杂谈

分类: 工作手记

回忆春天的古诗,了解古诗中的 花信风。

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重点

难点

了解古诗中的花信风。?你会想起哪些语,哪些景物。春风动春心,流木吐山林。春无语,我们又是在哪发现春的踪迹呢?

 

 

 

 

 

 

 

 

 

 

 

 

 

 

 

 

 

 

 

 

 

 

 

 

 

 

一、导入

汉字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现在看到的字与古人的字是有不同。这些是同一个字,猜一猜,它是哪个字。

二、回忆写春的古诗

  看到春字,最先看到的是什么还记得写春草的古诗吗?草-白居易 早春送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山中送别----王维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滁州西涧-- ---韦应物

   二月初惊见草芽,二月即开始春的序幕。还记得古诗中怎样写的吗?

   村居----高鼎  咏 柳----贺知章

 

平时我们所说的春季通常是几月,为什么古诗中春从二月开始,同桌讨论

  夏历,即平常所说的农历,以黄河中下游文明发祥地。

  三月春有哪些景色?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蝶恋花-----欧阳修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晚春----韩愈

 

春花烂漫,花有信。进行一个识花练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人闲(桂花),夜静春山空.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花柳絮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神州大地,北面是几字型是黄河,中部的长江中下游以南通常被称为江南,繁华之地。白居易在忆江南中说:“江南好……”

更温暖,在那里,正如江南春中描述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人们根据花的时间,制成了花信风,看到花开,就知道春天到了何时。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立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          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

清明:一候桐花          三候柳花

谷雨          二候荼蘼

 

春暮游小园- --王淇

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绝句----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破阵子·春景---晏殊(北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算一算,大概还有多少天能够回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擎天柱的作品
后一篇:鹅教学设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