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2017-02-26 23:18:54)
标签:

2013年3月

广州市

花都

藏书院村

镬耳墙

分类: 广州发现与记录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藏书院村位于炭步镇,该村坐西南朝东北,梳式布局,前低后高,建筑占地约4.3万平方米。村面平直,村面左右长约220米,前面地坪有3口水井及一口约2.6万平方米的半月形水塘,水塘外是广袤的农田,自然环境优美。村后是遍种防护竹篱的小山。村头村尾各有炮楼1座,立村布局已考虑其防御功能。村民多姓谭,谭姓于南宋时从南雄珠玑巷迁至高明,再迁广州郊区沙龙,明末再从沙龙分支而来,立村约400年。村名原为藏寿庄,藏者,因群山环抱,绿树掩映,隐其形也;寿者,地久天长也。后来读书人多,一次乡试考上贡生多名,考官为奖励本村,特送牌匾,赐名“藏书院”,1958年改为藏峰村,后复原藏书院村名沿用至今。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村中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约70座,其中庙宇、祠堂、书舍14座,民居约55座。形制大多形成于清代,也有部分遗留明代风格。村面的建筑保存最完整,主要为祠堂和书舍,从右至左分别为南炮楼、谭氏宗祠、云溪公祠、法明公祠、始初草庐、子义公祠、宏振家塾、桂诗书舍、云山公祠、兰堂书院、信魁书舍、卓亭书舍、南岳书舍、北炮楼等,大多还在使用。村头洪圣古庙、谭氏祖祠与谭氏宗祠最为精良,谭氏祖祠现在还作为村小学的校舍。除祠堂、书舍外,多为三间两廊式民宅,大多为红砂岩石脚。每列建筑间多有巷里相隔,巷深约195米,现存古巷道11条,大多由石头铺砌,侧砌排水沟,大部分巷里设有水井。巷门楼均嵌红砂岩石额,刻有巷名,从右至左分别为文明里、安怀里、人和里、兴宁里、中和里、敦仁里、胜人里、水井巷、正龙里、安和里和金华里,其中敦仁里门楼外层嵌红砂岩,里面嵌花岗岩门框,有明清两朝特征。现在,大多数建筑还在使用,其中太公祠堂云山公祠现在作为村老人活动中心。谭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坐西南朝东北,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23.6米,总进深39.1米,建筑占地948平方米。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红泥阶砖铺地。全祠架梁均为坤甸木料。左右路建筑为衬祠,各面阔4.3米,与中路建筑以宽1.2米青云巷相隔。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巷门楼分别刻“履中”、“蹈和”。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镬耳墙是岭南建筑中常见的,镬耳屋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出现于岭南一带的民居建筑特色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家庙、第府、文塔建筑实物中,以讲究地理风水和风俗观念为思想依据结合科学的规划布局都集中反映着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与表现风格。它经过历代建筑匠师在自然环境、乡土资源、宗教思想、风水观念和传统文化等各方面条件影响下不断创造的结果,以高超的雕刻和绘画艺术增添建筑物的外形美,体现了岭南建筑的传统特征。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与大多数古村落情况一样,村内有很多的房子因长期没人居住,也没人维护等而倒塌,藏书院村外层建筑还比较完整,而往里向后走倒塌的砖瓦把巷子堵了已无法通行,野草藤蔓也在这些残墙上杂乱生长。行走于村内偶尔才遇到村民,但所见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为多。准备离开时在这条巷子见到个简易筑个炉子,炉中火正旺,有朋友好奇住屋子里看看不见有人在,返回到停车的地方离开回程广州。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广州游记之花都炭步藏书院古村

 

2013年3月3日,花都 · 藏书院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