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行记之武汉(4)-云架桥及附近老街道
标签:
2013年2月武汉云架桥棋盘街双柏前街 |
分类: 文锋的旅行游记 |
2月24日早上首先是前往昙华林,下午再到汉口吉庆街等地方游览,结束后早点回客栈休息。昙华林离所住的客栈不远,走过去拐角便可到达。今天并不如昨天阳光灿烂,多云而有点阴沉。


相传,云架桥曾是清代省城“丰备仓”运粮古道。沿着这条古道有一条弯曲的小溪相伴,当地人架桥初为木桥,后为砖石单拱桥。古时,此地春夏之晨常常云雾缭绕,桥似云架,清风为梯,让人神往,故名“云架桥”。云架桥是一条古老街道,从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定型算起,已有600余年历史,而以“桥”为地名则始于清代。云架桥位于武昌旧城东北角的东城墙内侧,南北走向,南起粮道街东段(清代称巡道岭),北抵昙华林东段,全长400米。


来云架桥中段与棋盘街口处,但棋盘街的涂鸦墙并不在这里,还经过云鹤星苑后云架桥街向前走多点才能见到,意想不到这么窄的路有车进去,加之路有点弯道要当心来车。如不留意很容易便错过了路口,具体来讲是云鹤星苑西门附近一幅墙,这些涂鸦出一位叫Ray年轻人之手,现所看是2012年更新过的。离开涂鸦墙后继续在这片老城区街道中发现,信步便来到棋盘街与涵三宫交界处,这里右边有座老院子吸引我的注意,后来花了不少时间查阅资料才得知是鼓架坡秦家花园。


武昌老城内涵三宫小街,它在蛇山之后,花园山之前。原有此处有座叫涵三宫的道观,供奉着上中下三元神,香火也还算旺盛,后道观毁于宋末战火,独留下一处街名,老街与粮道街平行,自东到西约一里多长。涵三宫小巷内此处是武汉中学的老大门,私立武汉中学是董必武早年在此创建的,学校培养了许多人才。

武昌老城区的街巷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段故事,走到涵三宫的西尽头便是双柏前街,双柏前街因有双柏庙得名,位于花园山东段南麓,南起粮道街,东至湖北中医学院原门诊部,西达胭脂路,长约150米。相传,清代这里原是通往花园山“罗祖殿”的一条通道,道旁有一座庙,被千姿百态的绿色松柏林覆盖着,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庙后有一株古柏,因长有两条枝杈,笔直高耸,郁郁葱葱、清香扑鼻,这样一来就给人以树中套树,树中有树,庙内钟声,庙外树影的清新爽快之感。树有灵性,庙依树影钟声而闻名,于是人们就称之为双柏庙。庙前的这条通道也就称为双柏庙街了。清末《湖北省城街道总图》将此处标志为“双柏庙巷”。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双柏庙街。1972年更名双柏前街至今。
由双柏前街出来便是粮道街,往北方向行便来到胭脂路与粮道街交界,已是中午将过饥肠辘辘,先解决午餐下午在继续,见胭脂路口对面有人民公社大食堂,此店是湖南连锁餐饮企业,而后查资料餐馆原处是伍亿丰杂货店老字号。关于老字号的故事在些插上几句,伍亿丰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83年),创办人叫伍家模,相传到伍秀章、伍正环、伍大芬的四代历史。由于为人实在、精明、和气,店里品种齐全,质量好,一时间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在当年可是门庭如市,顾客挤进挤出的,武昌人的一句俗话“伍亿丰,挤不通”呢?零落成泥碾作尘曾经已成为历史。


2013年2月24日,拍摄于:武汉 · 昙华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