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课题《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2016-06-29 10:29:37)分类: 课题研究 |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立项号 |
XKT2015053 |
课题名称 |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策略研究 |
负责人 |
廖小琴 |
负责人 所在单位 |
汉阴县实验小学 |
新浪博客地址 |
http://blog.sina.com.cn/u/511736281 |
课题组参与成员 |
易元春、王 敏、吴海燕、李 立、 |
课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 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的各项实践活动,使第一学段的数学老师能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读图读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分析和解决问题。 3、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为了顺利完成此项课题研究,课题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课题组成员分工,并能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开展实践研究。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组已取得了一些收获,具体做法如下: 【2015年12月——2016年3月】
1、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采用了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问题转化的教育教学理论,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学习的理论著作有:《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通过学习,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2、制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编制调查问卷,并选择20个样本进行调查,了解老师当前解决问题教学的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制约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老师能够认识到新课标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与原教材应用题的区别,79%的老师认为在数学检测中失分较多的题目类型是解决问题,一方面较客观的反应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这一难点,也体现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2、大多数孩子对问题本身是熟悉的,但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分析缺少方法,造成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不够,依赖老师的提示讲解。这是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外在表现,而内因是孩子缺乏理解、分析题意的方法、无法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3、40%的老师认为学生的发言是不够积极的,学生提取、描述数学信息的水平有明显差异,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清楚的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文信息,说明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问题的兴趣、思维等还没很好的激发出来。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只有透过语言表述才能知道学生的思维方式,老师才能做下一步的引导。 4、老师能够运用一些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但方法比较单一,运用不够灵活,主要采用“图示法”、“讲授法”这两种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列举”等教学方法很少使用。 1、积极动员,明确任务 课题负责人组织召开了第一学段数学教师课题研究动员会。一是向与会老师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标,将来可能取得的效果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将会发生的改变。二是希望各位老师能积极参与并支持课题研究,认真的做好课堂实践与资料撰写和收集工作。 2、随堂听课,进行观察 为了更好的了解老师们解决问题教学的情况,以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我们课题组成员对本校第一学段数学教师进行了随堂听课,,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填写了课堂观察记录表,共听课6节,收到记录表43份,教学反思6份。 3、分析现象,发现问题 对课堂教学观察过程中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教师在教学指导方面的行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时间有限,少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爱开小差,做小动作;别人发言时,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良好的课堂纪律和学习习惯是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在这方面还需加强。(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但学生发言不积极,缺乏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眼光,缺乏分析问题的方法,缺乏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指导。(3)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文中的有效信息,教师在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文信息时缺乏耐心和有效引导,经常是老师自问自答。(4)、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课堂被少数优秀生占领。学困生遇到问题不能主动想办法解决,被动等待。(5)教学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语言贫乏,多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或同伴的学习行为。这些问题和现象将在后期的实践研究中探讨解决办法,逐步改进。 【2016年5月——6月】 为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学及教研水平,争取一切机会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也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参加我们课题组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2016年3月25日邀请市二小谭红模校长来校对我校教师开展说课方面的培训;2016年5月12日课题组全体成员赴安康参加安康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优质课展评暨优秀教学案例交流活动;2016年5月27日课题组全体成员赴安康参加安康市名师大篷车暨教学研讨活动;2016年6月12日至20日课题负责人廖小琴老师赴上海参加教学研讨活动。 2、课题组成员以研促教,硕果累累 课题组成员黄文艳老师执教的 《平均数》一课,荣获汉阴县首届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评赛一等奖;李立老师撰写的教学评价案例分析荣获安康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二等奖;吴海燕老师在汉阴县首届说课大赛中荣获小学数学组一等奖,李立荣获二等奖。 |
||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
存在的困难: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 2.教学工作繁重,课题组成员不能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投身到小课题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时间仓促。 3、缺少专家面对面的引领和指导。
4、第一学段的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指导方法还有待提高。 解决的措施: 1、继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课例、理论等,不断充实课题组成员的文化底蕴。 2、高效率完成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保证课题研究工作有序、扎实开展。 3、主动向指导老师、向专家名师请教;针对本课题,积极开展第一学段数学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将解决问题策略落实在课堂。
|
||
下一步研究计划 |
1、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
2、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策略。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汇总、整理工作。
3、夯实集体备课的力度。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互相探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点滴,解决疑惑,交流经验。
4、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每位参研人员依照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对每位教师的研讨课从环节、过程、师生地位角色、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指导方法、参与达成状态、课堂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指导。 |
||
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 |
1.《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3.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课堂观察记录表及分析报告; 4.课题研究活动过程记录; 5、小学一、二、三年级数学教材在解决问题方面的编排体系及教学策略分析。 6.课题研究活动掠影; 影响:通过近半年的实践研究,提高了课题组各成员的理论水平,促进了第一学段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识,学习方法也有了明显的转变,用数学语言表达信息的能力有所提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作为实践研究教师的我们也信心十足,进行了初期的经验积累,为下期课题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能否按期结题 |
能按期结题。 |
||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4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