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标签:
教育 |
分类: 初中数学 |
一、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Δ”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ΔABC”,读作“三角形ABC”。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的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
(3)作用: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4)一般地,对于三角形的某一条边a来说,一定有|b-c|<a<b+c成立;反之,只有|b-c|<a<b+c成立,a、b、c三条线段才能构成三角形;特殊地,如果已知线段a最大,只要满足b+c>a,那么a、b、c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角形;如果已知线段a最小,只要满足|b-c|<a,那么这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角形。
4、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
(1)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6、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边分类:
三角形
(2)三角形按角分类:
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7、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中线:
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重心),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3)三角形的高线:
定义: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垂心)。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它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是它的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它的外部;
|
区别 |
相同 |
|
中线 |
平分对边 |
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 |
(1)都是线段 (2)都从顶点画出 (3)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 |
角平分线 |
平分内角 |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表内部 |
|
高线 |
垂直于对边(或其延长线) |
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
|
直角三角形:其中两条恰好是直角边 |
二、图形的全等
全等图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意: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边边边: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角边角: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角角边: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4)边角边: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5.注意: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6、用尺规做三角形(依据判定)“SAS”“ASA”“SSS”
题目: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a,b,c.
求作:ABC,使AB = c,AC = b,BC = a.
作法:
(1)作线段AB=c;
(2)以A为圆心b为半径作弧,
(3)以B为圆心a为半径作弧与前弧相交于C;
(4)连接AC,BC。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题目二: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m,n, ∠α.
求作:ABC,使∠A=∠α,AB=m,AC=n.
作法:
(1)作∠A=∠α;
(2)在AB上截取AB=m ,AC=n;
(3)连接BC。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题目三: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α,∠β,线段m .
求作:ABC,使∠A=∠α,∠B=∠β,AB=m.
作法:
(1)作线段AB=m;
(2)在AB的同旁作∠A=∠α,作∠B=∠β,
∠A与∠B的另一边相交于C。
则ABC就是所求作的图形(三角形)。
作图题的一般步骤:
(1)已知,即将条件具体化;
(2)求作,即具体叙述所作图-+形应满足的条件;
(3)分析,即寻找作图方法的途径(通常是画出草图);
(4)作法,即根据分析所得的作图方法,作出正式图形,并依次叙述作图过程;
(5)证明,即验证所作图形的正确性(通常省略不写)。
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1、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实际上是利用已有的全等三角形,或构造出全等三角形,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把较难测量或无法测量的距离转化成已知线段或较容易测量的线段的长度,从而得到被测距离。
2、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先明确实际问题应该用哪些几何知道解决;
(2)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几何图形;
(3)结合图形和题意分析已知条件;
(4)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15174190263
本部有多名教师,可以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及辅导班等多种形式上课。在学习期间,本部免费提供PPT课件及相关的学习复习资料,课后可以随课件重新学习。
欢迎关注本人公众号——雅轩数学:每日发布高中初中数学各章各节知识归纳点,让你学习有捷径,复习有方向,
一切以高考中考为目的,一切以高考中考为方向,强化基础,关注方法,培养习惯,引导思考,在辅导教学过程中,加强考试训练,培养考试习惯,同时加强学习方法训练,培养学习习惯。一个人,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适宜的学习方法,加上一个不一样的思路,那将不可抵挡,前景将十分宽广。如果能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的话,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将对中考高考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辅导课目:初中高中数学、初中物理化学、初中政治历史、高中生物等。(电话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