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林夏曾经这样解释“理想国”

(2016-05-26 17:13:49)
分类: 教育

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6/05/24/146409909201589845.JPEG

  澎湃新闻的报道页面

  社交媒体热议

  “今天被广西师大出版社何林夏先生的新闻刷了屏。今日广西师大出版社在国内人文社科知识界声誉之隆,掌舵出版社十余年的何林夏自然功不可没。”

  何林夏被捕新闻发布后,曾任《中国周刊》和《南风窗》总编辑的著名媒体人朱学东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并表示,这些年来,我个人阅读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图书甚多,在出版垃圾遍地的时候,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人文社科图书,为这个浮躁虚幻的年代的严肃阅读保有了一丝尊严。我希望他们能够坚持,能够继续,这方是读书人之幸,也是国族之幸。

  许多网友在看到这条新闻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个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啊”。

  而在微博上搜索“何林夏”,一些媒体人和出版从业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微博上认证为《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的编辑记者@李鲆说,我没有见过何林夏,只是去过广西师大出版社。2013年中南版协会,应邀去做了两场培训,一场是给师大社编辑的,一场是给版协参会人员的。出版社在王城校区旁,一栋三层小楼,外观和内部装修都堪称质朴,如果不能说寒酸的话。当时真是,肃然起敬。默念,这就是全国百佳出版社。这就是出了无数好书的地方。

  广西当地的一些媒体也进行了跟踪报道。《桂林晚报》的官方微信“微报桂林”在5月24日以《桂林一正处级干部落马,这事儿你知道多少?》进行了报道。微信内容对何林夏的人生履历进行了梳理。一个桂林当地的资讯微博“桂林人不知道的桂林事儿”也对新闻进行了转发。

  @参差咖啡说,“一直很喜欢广西师大出版社,希望这是条不实消息”。

  @太行下山y说,“惊闻何林夏先生由于受贿被捕,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的书还能像以前那么好吗?

  @中部小城来的Frank说,“清明节做企业财经新闻分析的时候就选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结果发现何林夏的名字从集团架构中消失。从高中开始,书架上就塞满了广西师大出版社的书,也算是我国在人文社科领域做的最好的出版社了……”

  除了社交媒体,一些机构媒体也做了相应的报道。

  财新网报道,何林夏最后一次在媒体公开露面,是“1月9日出席‘2015年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选活动’颁奖仪式暨‘规范撰写审读报告?提高图书编辑质量’研讨会。在研讨环节,何林夏围绕会议主题做了分享交流。”

  23日下午六点,隶属于中青报的中青在线发布了报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原董事长何林夏涉嫌受贿被逮捕》,称“目前尚不清楚何林夏具体的涉案原由。记者检索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已在2016年1月7日变更了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独资投资人),由何林夏变更为张艺兵。”

  与此同时,《新京报》评论公众号“发布文章《广西一个处级干部被捕,为何全国知识分子关注?》,认为,何林夏虽然是处级干部,却是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掌门人。“广西师大出版社因其在国内思想市场和学术市场上占有足够大的分量,在知识界享有较高声誉,所以,其掌门人被抓难免在知识界引起关注。”

  何林夏其人

  朱学东的微博发布后获得了上百条转发和评论。新京报“沸腾”公众号的文章截至目前,已获得了超过三万的浏览量。何林夏被捕事件如此受关注,更多的是因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口碑较好的作品。何林夏是这些作品最直接的推手。

  专注于出版业人物报道的《出版商业周报》曾对何林夏做过许多采访。在报道中,何被定义为“学者型出版人”。《出版商务周报》在2013年10月的一篇文章里写道,“作为一个学者型的出版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公司董事长何林夏以其高度的文化责任感、深厚的学养赢得了同行的敬佩。他说,这与他对图书的热爱有关。”

  文章还说,何林夏本人对书籍有很深的感情。儿时他就喜欢爬到父亲的书架上翻书,报考大学时,他报考了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但由于考分不够,最终被广西师大历史系录取。也正是对书的执着和热爱,让他在大学执教12年后选择到出版社工作。

  何林夏的公开履历显示,1982年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做了好几年的学者。1994年,他从广西师范大学调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由学者转型为出版人。在他的带领下,原本偏安一隅、没有任何资源的出版社开始迅速发展。

  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柴静的《看见》、蒋方舟的《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等书;随后又接踵推出《重访希区柯克》等人文社科类图书,打响了“理想国”书系这一图书品牌。2014年,该出版社推出了“新民说”系列,2015年推出了儿童图书品牌“魔法象”系列等等。其中“理想国”系列和“新民说”系列几乎获得了市场和口碑的双赢。

  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6/05/24/146409909232702700.JPEG

  2016年出版的“理想国”系列图书

  公开报道评价称,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图书被打上了浓浓的人文情怀烙印,也在国内思想市场和学术市场上占据了分量,在知识界获得了较高声誉。至今“理想国”系列已出版超过两百图书,深受读者喜爱。

  何林夏曾经这样解释“理想国”:“‘理想国’的意义,并不是乌托邦意义上的理想国,而是希望成为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分享、交流理想的平台”。

  《新京报》的文章罗列了何林夏曾获过的荣誉:2008 年获首届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2010 年获中国出版十大年度人物奖、首届高校出版人物奖;2011年获评为《中国图书商报》封面人物、《编辑之友》“传媒出版十年优秀编辑人物”;2013年获《中华读书报》年度出版人物奖……

  看看媒体报道的标题也可以看出他在出版界的地位:比如《一位创造高校出版社奇迹的领军人》、《书业10年,那些把握行业脉搏的人物》;《广西师大社崛起的秘密—专访何林夏》……

  许多网友的评论中对何的被捕流露出了惋惜之情。有人在《新京报》评论文章下留言,说何林夏虽然一手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带大,“但如果将个人的荣誉与谋私利结合在一起时,一旦‘秘密’遭到揭露,其个人名誉也会沾上污点,留给业界的只有一声哀叹。”另一名网友说,“一个人不管其官位大小,取得怎样的成绩,一定都要洁身自好,否则,一世英明毁于一旦。”

  一名网友在朱学东的微博下留言道:“记得十年前中大读博时,学而优中大店在二楼设置了一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专区,时新的学术著作满满当当砌了一堵墙。那时就感觉到该出版社的领导非同常人……”也有人说,“广西师大出版的学术著作,品质高、视野宽阔,是近年阅读的看家书……”

  未来出版社何去何从?

  很多人认为,何林夏被捕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

  媒体人张丰在《石应康与何林夏:典型的时代悲剧》中写道,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何林夏在本质上是同一类人:他们有着很强的业务能力,同时又有相当好的管理能力,他们把西部的医院和出版社带到全国领先的位置,难度和贡献,都是巨大的。他们是行业中的英雄人物,人们对他们的评价,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成功”概念。不管是作为医生还是出版人,除了是一门职业和生意外,多少需要点情怀和理想。前者关注人的人体,后者则要改善人的灵魂。

  文章还认为,“非常可惜的是,他们另一个身份是‘干部’。华西医院号称副部级,而何林夏也曾说过自己是‘处级’。这种行政级别,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意味着某种特权,而对石应康和何林夏来说,却是一种羁绊。他们的成功,是作为企业管理者的成功,他们的声望,是专业领域带来的声望,但是,在这背后,却有一种更强大的力量来约束他们:作为一个“干部”,还存在着另一种游戏规则。官场上的共处与竞争,平衡与妥协,甚至举报与调查,都与企业不同。”

  但也有人质疑“知识分子们”是在给何林夏“洗地”。有人质问道,“请问出了几本所谓好书,是不是就有了免死金牌?”也有人分析,“如是腐败自当该抓,顺应民心。如是以人划线,或是其他原因而引起全国知识分子关注,则当别论了。”

  更多的人表达了对出版社的担忧。一名网友说,“知识分子关注出版社董事长被捕事件,其实关注的是以后图书出版界能否发行一些更多更好的洋溢着理想主义人文情怀的好书以飨读者。”

  有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希望这个在知识分子中颇有盛名的出版社不因一人而兴废,须因理想而发达,能够以其人文情怀和经营理念填补这一任掌门人的‘沦陷’造成的空白,以继续在出版界扛一面大旗,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搭建文化学术交流的桥梁,不负这个正处于激烈变革中的伟大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