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数学教学视频学习心得—石万琪
(2016-02-12 11:55:20)
标签:
数学教学视频学习心得随机事件的概率 |
分类: 磁县第一中学 |
磁县第一中学—石万琪—数学教学视频学习心得
视频来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MTQzMg==.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
今日学习了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随机事件的概率》这节课,通过观看视频,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优点:
1、课堂导入采用“温故知新,复习导入”的导入方法,在检验学生上节课掌握知识情况的同时,也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教师启发,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点,并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模拟试验,将科技引入教学,更具有说服力;
4、展示试验结果时采用了条形图和折线图的展示方法,使试验数据更加形象直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5、学生自己总结课堂知识点,加深记忆,便于记忆;
6、课堂上及时用相应练习题巩固知识点,加深记忆。
缺点:
1、学生回答“在北方地区,冬天一定下雪”是必然事件,教师没有及时改正,该事件应是随机事件;
2、试验设计具有重复性,教师应当设计实验具有层次性,便于学生掌握理解;
3、教师在展示试验结果时采用了条形图,这种方式使试验结果更直观,但不利于学生体会试验结果之间的练习;
4、当学生提出对试验结果的质疑时,教师回答因时间原因让学生课下自己验证,并没有解决学生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改进建议:
1、改进本节课试验步骤的设计,以便让学生对试验不产生厌倦,更加体现试验的意义;
2、在展现试验结果时应多采用折线图,既能直观地展现试验结果,又能展现试验结果之间的联系;
3、教师应当尽可能解决学生提出的质疑,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
建议教学设计: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对频率与概率的关联有一定的认识,有阅读、观察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合作交流和自己探究能力。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频率去估计概率,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很强的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正确理解事件出现的频率的意义,明确事件发生的频率与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发现式教学,通过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3)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并通过数学史实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认识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
|
教学呈现 |
|
|
||||||||||||||||||||
|
设 置 问 题 情 境 , 引 出 课 题 |
问题1:观察下列事件的发生情况: (1)地球转动; (2)太阳东升西落; (3)一天有25个小时; (4)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
师:提出问题,提示学生们如何分析事件的发生情况。 生:认真思考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回答。 |
通过生活中实例引入事件的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
|
定义: 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随机事件; 在条件S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叫必然事件; 在条件S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 |
师:根据同学的回答归纳总结,给出三种事件的定义。 生:与教师共同归纳总结三种事件。 |
让学生归纳总结三种事件,给出定义。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
|||||||||||||||||||||
|
问题2:三种事件有什么区别? 答: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已经确定,而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还不确定。 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也就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 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
学生自己观察,考验学生对定义的理解程度。 |
|||||||||||||||||||||
|
探 索 试 验 ‘ 构 建 知 识 |
让我们来做个试验: 实验:把一枚硬币抛掷多次,观察其出现的结果,并记录各结果中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 问题3:在这里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又可以称为什么呢? 答:频数和频率。 |
师:提出试验,并引导学生回忆频数和频率。 生:回忆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
帮助学生回忆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并为之后介绍频率和概率做铺垫。 |
||||||||||||||||||||
|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好数据,完成以下表格。
问题4:观察你们所得的数据,你们能发现什么特点呢? (1)抛掷次数相同,频数和频率可能不同,具有随机性; (2)频率都在0.5附近摆动, |
师:组织学生展开试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生:小组合作,积极试验,整理实验数据,寻找规律。 |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
|||||||||||||||||||||
|
历史上曾有人作过抛掷硬币的大量重复试验,结果如下
同学们看频率是不是也都在0.5附近摆动呢? |
|
通过与历史上数学家的试验结果作对比,使得试验。更加准确。 |
|||||||||||||||||||||
|
问题5:为什么频率会在0.5附近摆动? 答:抛掷一枚硬币只要两种结果,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而这两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总结:也就是0.5在这里可以代表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这个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
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 |
学生通过思考,理解0.5可以代表该试验的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
|||||||||||||||||||||
|
定义: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的概率。 |
师:给出概率的定义。 生:理解概率的定义。 |
总结概率的定义,引出教学重点。 |
|||||||||||||||||||||
|
问题6:频率与概率的联系和区别分别是什么? 答:(1) 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概率附近; (2) 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 |
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频率与概率的联系和区别。 生:认真思考,归纳总结。 |
引出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频率和概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
|||||||||||||||||||||
|
课 堂 练 习 , 巩 固 检 测 |
例1.某厂一批产品的次品率为1/10,问任意抽取其中10件产品是否一定会发现一件次品?为什么? 答:不一定,因为是随机事件。 例2. 10件产品中次品率为1/10,问这10件产品中必有一件次品的说法是否正确? 答:一定。 |
师:给出例题,让学生思考。 生:认真思考问题,并根据概率的定义给出回答。 |
检验学生对概率知识的掌握情况。 |
||||||||||||||||||||
|
课 堂 小 结 |
1、事件的分类; 2、 概率的定义; 3、 概率与频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
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
||||||||||||||||||||
|
课 后 练 习 |
课本113页习题1、2、3. |
教师布置作业。 |
巩固知识 |
||||||||||||||||||||
|
板 书 设 计 |
随机事件的概率
|
||||||||||||||||||||||
心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