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台湾:母亲的容颜

标签:
台湾 |
分类: 泛黄记忆 |










宝岛台湾是中国人魂萦梦牵的土地,就如一时分散的家人们渴望骨肉血亲重聚,并且了解彼此走过的路,互相体贴,以拥抱共同的未来。尽管如此,有关老台湾的相片却是不多,这个系列介绍珍贵的老台湾生活影像。三十岁出头的美籍牧师薛培德先生(Barry Schuttler)1960年来到台湾,进行传教工作,协助物资救济,两年间走遍台湾贫困的山区、农村和海边,他个人喜欢摄影,四处拍照。随后,薛牧师转往韩国和中东等地,最后终老于美国故里。2010年,薛牧师拍摄的台湾影像底片流出,由秦风老照片馆购藏,经整理有近五千张底片,其中三千张关于1960年的台湾。
这一篇是关于母亲的容颜,在子女众多贫困年代,母亲的双肩上压着不可承受之重。当薛培德牧师观看台湾的土地和人物时,台湾母亲的各种形象。背着孩子的、辛苦劳动的、沉默的、微笑的……等等,吸引着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成为他猎影的对象。
或许薛牧师并没有刻意以母亲为主题,进行摄影创作,只是极其自然地在所有角落里看见母亲的含辛茹苦的身影,并不自主地按下快门。母性是人性至高的表现,是一切爱的原点,如同初春的阳光洒在冰雪上,带来温暖、生机,以及改变天地的力量。尽管薛牧师相机里的母亲形象有着人类共享的情感,然而对于生活在台湾这块土地的人们而言,母亲的背后还代表了那个年代艰困持家的深刻记忆。
前一篇:二战,美军缴获的德军武器
后一篇:老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