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2017-05-12 06:30:14)
标签:

冰上

分类: 泛黄记忆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冰上摄影

谈及我国早期的冰上摄影,先得从皇家禁苑解禁时说起。1925年,皇家禁苑北海对民众开放,当年冬季就开辟了北海溜冰场和冰车场,后来又举行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化装溜冰表演大会。

  晚清时期,京、津以及东北一带曾流行一种自制的溜冰鞋,当时民间把这种自制的溜冰鞋称之为“凌鞋”。 凌鞋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先按鞋底的形状制成20毫米左右厚的木质鞋板,鞋板底部镶嵌上铁条,在鞋板侧面的不同位置上,用钉子钉上若干根布带或皮带。溜冰者在溜冰之前,先要穿上非常跟脚的布鞋,然后一只脚先踏在木板上,用木板侧面的布带把布鞋连同脚脖子绑结实,站起来划两下,感觉绑扎的合适,再把另外一只脚绑好。

 1870年,美国的海恩斯发明了溜冰鞋并迅速风靡欧美,上世纪前后传入我国,由于进口的冰鞋价格昂贵,加之当时尚无溜冰的场所,所以国内的溜冰者并未形成规模。民国初期,溜冰鞋的皮鞋国内可以生产,再配上一副进口的冰刀,就成为中西合璧的溜冰鞋了。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北平率先兴起了化装滑冰运动,随后天津、哈尔滨纷纷效仿,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化装滑冰运动盛行于平、津、哈等城市,并成为冬季青年人重要的文体活动,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化装滑冰运动作为我国的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不知何故?并未传承至今。
“吹拉弹唱打球照相”是工会干部的职能,实际上,早期喜欢照相的人士大都具有这些才能,文体是不分家的,以京城著名的摄影家魏守忠、蒋汉澄、李荛生为例,他们既是摄影者也是溜冰者。在北海举办的化装溜冰大会上,他们脚蹬冰鞋身背照相机梭于溜冰场,用相机抓取溜冰者的各种造型,而且他们所拍摄的冰上人物均有名有姓。从图片中,我们看到了京城著名摄影家魏守忠身后背着格莱弗莱克斯相机脚蹬冰鞋与其妹的合影;1931年,摄影家李荛生与胞弟一起滑冰,胞弟李大钧化装成非洲黑人,在北海化装溜冰大会上荣获第一名,其获奖照片就是哥哥李荛生拍摄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