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孤儿的小象

标签:
小象 |
分类: 人与动物 |

小象Shukuru穿着工作人员为它制作雨衣,防雨防寒以免引发肺炎。

小象也能够理解复杂的大象社会结构,图中躺下的是最老的大象,它们正邀请小象上前玩耍。
名为Wasin的小象,只有两岁,从另一个保护区被拯救过来
披着毯子的婴儿小象还未吃饱,别的小象就过来争夺奶瓶作嬉戏。
Daphne Sheldrick 女士自1987年投身野生动物保育工作,是支援初生小象孤儿的第一人。
Shukuru 是被工作人员从肯尼亚输水系统的沙井拯救出来的。
工作人员把小象孤儿放牧到察沃国家公园,让它们回归到年前被偷猎所破坏的自然环境。
象群喜欢在日间进泥池中沐浴,这种活动有助它们保持卫生,能够防止太阳灼伤和清理身上的虫子。
大象名叫Emily,它是已回归野外的孤儿,现正领导着22只独立的孤儿。它回到这里是因为背部中箭,并由当地兽医治理好。
Emily在除箭后与园长Joseph Sauni打招呼。很多大象回归野外后,有需要便回来寻求协助,或展示它们自己的婴儿。
大量工作人员尝试拯救图中两岁小象,但她在第二天最终死去。工作人员Angela Sheldrick指出,如果它们已待在野生家庭太久,一旦离开就很容易放弃自己。
小象Murka 只有二十个月大,工作人员手中的长矛,曾插进这小象身上,他正展示插入的深度。
Wasin 由于太年幼亦太脆弱,因此无法加入其他孤儿,工作人员用毯子盖着它,但不论是温度或重量都无法取代它的母亲。几个星期后 Wasin 就猝死了。
当地一些学生正在探访园内的小象Mzima 。
小象在饭后休息
受惊的大象最需要的,是另一头大象。所以受过重伤的大象,必须在治疗后,马上进行社交活动
成年象群正在嬉水,这是小象最爱的活动之一。
以动物而言,大象的智力非常高,工作人员与它们早就结成深厚关系,他们说这“不是为钱,只是因为爱。”
这组由《国家地理杂志》 拍摄的照片,记录了人们在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里,拯救那些因人为灾害而成为孤儿的非洲象。根据统计,这些非洲象由1979年的130万头,锐减至仅剩50万头。成年大象的死亡,导致小象们只能自生自灭。根据研究表明,大象的大脑结构与人类相似,这意味着小象们会像经历过灾难和战争的孤儿一样,产生创伤应激障碍(PTSD)。拯救人员会悉心护养它们直至断奶,帮助引导它们重新适应野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