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说到秦昭襄王夺权,就得先说说秦昭襄王的身世。在秦惠文王赢驷去世,太子嬴荡继位,史称秦武王,秦武王这个人特别有意思,非常喜欢武力,好格斗,比力气,以此去了周天子宫廷,和身边的人比试举鼎,一个不小心就被鼎给压伤了,因为秦武王年轻继位,还没有子嗣,所以王位只能是他的几个弟弟的。《史记》:“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魏冉在当时朝廷得力能干,力挺自己的外甥秦昭襄王,在赢稷(秦昭襄王)当上王位后,《史记》:“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这句话是说,在秦昭襄王继位之后,任命魏冉做首位都城的将军,而魏冉不负重托,把对赢稷有威胁的不定因素全部给铲除了,就连秦武王的母亲也被逐出了咸阳。秦昭襄王当时19岁(公元前325出生,公元前306继位),还没有到秦国法定执政年龄,所以由自己的母亲芈八子和舅舅魏冉代替自己执政。
以上讲的一段故事就是秦昭襄王如何登基以及为为何秦昭襄王后来走上夺权之路奠定一个说明。现在我们分析一下魏冉这个人,一提到魏冉大家就知道,秦国的相国,权力巨大,在朝廷里执政多年,树大根深,在秦国的权势无可比拟,他的关系网在朝政以及军界中都是无可比拟的,《史记》:“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於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像白起这样的军界大佬,也是魏冉举荐的,而且说了,白起因此与魏冉特别亲密,按现在的常理,白起其实就是魏冉的亲信。所以说魏冉权势甚至超过了秦昭襄王,按理说秦昭襄王想扳倒这样一个权倾朝野,树大根深的舅舅,绝非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在史记中却简简单单说道:“於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完全是一句话的事情,说秦昭襄王在听到范雎说魏冉的存在是他的一个巨大威胁,然后幡然醒悟,就免了魏冉的相国职位,这也太草率了吧。有人说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血浓于水,这种说法在百姓民间还可以是一个猜想,在王侯将相这种权谋家的眼里,是几乎不存在的,弑父夺位,弑兄夺位比比皆是,何况还是一个舅舅与外甥之间的事情呢,这其中不得不让人感到困惑,魏冉是怎么被秦昭襄王扳倒的。
我们再从时间上来推理一下,秦昭襄王四十一年,魏冉被放逐,也就是说在赢稷60岁左右的时候,魏冉被罢免,试问一个六十岁的君王,一个历史学界的明君,魏冉的存在不存在对自己是一个威胁还需要别人来点播吗,显然史记中的这一记载太过于唐突,并没有显现历史的真实内幕。还有在魏冉当权的时候,在军队里提拔并任用过相当多的人,其中白起,胡阳,司马错就是相当成功的例子,很多这些大将在战场上取得成功,都是与魏冉在背后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也就是说这些将领是魏冉在秦国的坚强盟友,是政友。但是在白起列传中不难发现,在赢稷四十一年之后,白起任然被任用,而且还被重用,与赵国的长平之战就是一个最最典型的例子。要知道在政治上没有单单的一个人,只有一大片人,扳倒政敌之后,就会把政敌牵连的人一个不剩,但是白起却并没有因为魏冉而受牵连。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困惑。而在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的时候,有一个魏国人,他叫范雎,一个相当有脑子的人来到了秦国,并且成功游说了秦昭襄王,并且被秦昭襄王任用了。而我们在从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到秦昭襄王四十一年中,看看秦国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资治通鉴》:“秦中更胡伤攻赵阏与,不拔。秦国任中更之职的胡伤率军进攻赵国阏与,未能攻克。”,“穰侯言客卿灶于秦王,使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秦王用范睢之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秦王听从范睢的计策,派五大夫绾攻打魏国,攻克怀地。”从中可以看出大概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件事胡阳攻打赵国阏与,被赵国打败并且战死,几乎全军覆没;其二是魏冉攻打齐国,增加其他封地;其三,秦昭襄王听取范雎意见让五大夫绾攻打魏国,并且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