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者】史记中的尔虞我诈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将相和》,里面讲述了蔺相如的光荣事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将相和。这些事情从表面上看,是秦国君王(秦昭襄王)的弄巧成拙,把秦国的脸在与蔺相如博弈期间都丢尽了,但是实质上却并非如此,完璧归赵与渑池会见都是秦国,也就是秦昭襄王一手特意安排的一手好戏,是一场醉温之意不在酒的政治博弈,是表面上赵国胜出则实质上的一场秦国凭借强大实力的碾压局势。从史记中的蛛丝马迹,跟我一起来还原这场历史权谋博弈的精彩演出。
全文从秦昭襄王要求与赵惠文王拿城池换和氏璧开始,《史记》:“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è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畏惧秦国势力,派蔺相如去秦国,之后蔺相如在秦国与秦国君主大臣进行了斗智斗勇的表现,之后完璧归赵,结局是秦国与赵国不了了之《史记》:“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这里就有疑问,史记中并没有明确记载,首先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历代出贤君,说秦昭襄王为了一块和氏璧,要用土地来交换,这对于要称霸天下的秦昭襄王来说不是他的风格;其次就算他真的喜欢,之前蔺相如说的有理有据,只要秦国拿出15座城池,赵国必定拿出和氏璧,绝对不敢反悔(事实也必定会这样,秦国的实力在当时不容小觑),而且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15座城池不算什么,真的想要,完全可以,可是他没有,这是第二个疑点。
在完璧归赵之后,秦国开始对赵国宣战《史记》:“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你说打仗就打仗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赵国大臣对秦国无礼,秦王生气了,要打一下你,来消消气,很正常。可是杀了两万人,夺了做城池,又主动提出不打了,要和解《史记》:“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miǎn)池。”之后又是开始了一场蔺相如的斗智斗勇的故事。此时疑点又来了,主动打仗的秦昭襄王有主动提出两家要和解,不应该打下去了,这不是很可笑吗,按常理也应该是达到赵国主动提出不打了,投降,割地,赔款啥的吧,可是秦昭襄王为何这么着急的,莫非是他打到一半觉得自己过分了,理亏了,良心发现了,答案肯定是不会的,对于君主来说,什么良心发现都是浮云,答案只有一个,秦昭襄王正在酝酿另外一场大型活动,而他的这些醉温之意不在酒的行为也被赵国的政治高手平原君,蔺相如等人通过过去发生的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预测到了。而秦昭襄王的真正目的还得再等等,反正他们知道秦国现在对赵国没有意思,还没有被列为秦国的食物清单。
而可疑的事情又来了,渑池会见之后,赵国发生了一些重大军事行动《史记》:“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畿,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下。”赵国对齐国,魏国开始了进攻侵占军事行为。这不是很可疑吗,面对虎狼之国,赵国居然如此相信反复无常的秦国的和平协议,就对自己东边的齐国与自己南边的魏国发动攻击,难道不怕秦国反扑,使得自己首位不得相顾吗?读到这里,我看了一遍秦本纪,看了秦国的在渑池会见与中更胡阳进攻阏与期间发生的事情,《史记》:“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赦罪人迁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楚王走。周君来。王与楚王会襄陵。白起为武安君。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两城。楚人反我江南。三十二年,相穰侯攻魏,至大梁,破暴鸢,斩首四万,鸢走,魏入三县请和。三十三年,客卿胡阳攻魏卷、蔡阳、长社,取之。击芒卯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魏入南阳以和。三十四年,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郡,南阳免臣迁居之。三十五年,佐韩、魏、楚伐燕。初置南阳郡。三十六年,客卿灶攻齐,取刚、寿,予穰侯。三十八年,中更胡阳攻赵阏与,不能取。”秦国对楚国与魏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役,其中夺得魏国多座城池以及砍杀几十万大军,对于楚国更加残酷,直捣黄龙,攻占其首都楚国,并夺得大片土地。
读到这里,我就大概知道了完毕归赵,渑池会见表现出的种种可疑迹象是完全可以解释的了,我们来还原一下历史的真正内幕。秦昭襄王赢稷想要攻打南方的大国楚国,可是(从地图可以看出)秦国又怕赵国在自己攻打楚国的时候在自己背后放火,捣乱,于是就提出让赵国把和氏璧和自己交换来验证赵国的忠诚度,看他是否听秦国,是否怕秦国,在第一次博弈中,秦国看出了赵惠文王对秦国的畏惧;但是不放心,就主动攻打赵国,打一下他,再给他一些吃的,这就是小米加步枪策略,让给赵国小心点,不要对秦国没事找事,而之前说过,赵国蔺相如,平原君也看出了秦昭襄王的真正意图,在秦国攻打楚国之后,他们就断定了秦国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让赵国安分守己一些,毕竟在战国末期,赵国的军事实力是也是不容小觑的(在赵武灵王过胡服骑射改革后,训练出的一大批强大骑兵),于是赵国将计就计,就在秦国忙于攻打楚国期间,去攻打齐国与魏国,因为在这期间他们知道自己没有东顾之忧。
可以说,秦国在经过完璧归赵与渑池会见之后,获得了一大片的土地,利益匪浅。在解决完魏国与楚国之后,就拍胡阳解决赵国事情了,可是瘀与之战让秦国意识到自己一统天下的步伐太紧急了些,现在最重要的应该是融合已经占领的大片土地,养精蓄锐,为最后的冲刺阶段奠定基础。
所以说,完璧归赵与渑池会见两个典故,其真实的面目是建立在秦国绝对强大的碾压实力形成的,赵国在这期间,犹如是一根骨头被秦国蹂躏在鼓
欢迎加入微信公众号:史记中的尔虞我诈
微信号:shiji123ylx
http://s9/mw690/00686scBzy78bLjcpHq98&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