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读—为政第二》心得
(2015-07-14 08:28:08)
标签:
教育情感 |
分类: 成长历程 |
《论语心读—为政第二》心得
《论语心读》中讲:“为政”乃是“为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作为老师从这句话当中读出两层意思。其一,自己身正,当你成为“太阳”的时候那么你的学生不用教了,他们自己就会“不令而行”。其实这层意思关键就在于修自己。其二,就是引导学生“为正”,学生身正了自然不令而行。还需要担心他不学习么?还需要担心他不完成作业么?还需要担心学生叛逆么?不需要了!其实伏羲教育就是这样,核心就是“养正”!这层意思的关键还是修自己!自己不正,没法教学生正。所以成长啊,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方法!
自从参加岑小的伏羲教育实训营回来,我对于教育确实明朗了些,周围也开始有些老师跟我学习。其实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要在过去这样的事情我都不干的。但如今这样的压力会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会有一种学习的紧迫感;这样的紧迫感让我不敢在学习上有所懈怠。做伏羲教育的老师一定得有这种学习的紧迫感。
不单单是做教育,做其他的事情依旧如此;经营企业、带团队、居家等等也都是如此。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觉得都不用半部那么多了,这句话足矣!
回来这么多天也是很警惕的,但有时又觉得不够警惕,可太警惕又什么都不用做了。林老师在我们回来之前有句话真是经验之谈啊!“你做得好有人会骂你,你做得不好更加有人骂你。”!现在回来做了,确实也是如此!如果心不够坚定的话,真是很容易左右摇摆的;就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到底谁有理?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被表面的东西迷惑,生活中也一样!那“理”在哪?在经典里面!终于明白为什么素质教育一定要扎根经典!因为经典是人类几千年累积下来的经验,是人类社会中永远不过时的东西!“理”在经典里面,“是非对错”也在经典里面。只有学习经典并“学而时习之”才有真正的智慧去分辨是非对错,才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教育做不好、企业做不好、家庭处不好、团队带不好;这还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连什么是“好”和“不好”都分不清楚!
什么样的学生才能叫做好学生?有多少人知道?哈哈,写到这里我愣了!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那么多好的标准!最核心最基础的是哪个?我觉得可以召集老师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可以扩展到整个社会的!比如: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什么样是好爸爸?好妈妈?什么是好校长?什么是好领导?每个岗位都可以问一下自己!我所在的位置怎么做才叫好?好的“核心”是什么?我估计全国人民大部分都会被问倒!其实经典里面都有答案,只是大家都不学啦,所以才不知道,学经典真是太好玩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