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2022版)》要点

(2023-01-12 18:56:05)
标签:

基层血脂管理

适宜技术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2022版)》要点

 

摘要  血脂管理对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至关重要。本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建立了适宜基层的血脂管理方法,要点如下:(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 的关键致病因素,也是首要降脂干预靶点;(2)制定降脂方案应首先根据 ASCVD 风险确定LDL-C目标值;(3)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应作为降低LDL-C药物治疗的初始方案;(4)降脂治疗需长期维持LDL-C达标,同时应监测降脂药物安全性;(5)甘油三酯(TG)轻中度升高主要与ASCVD风险增加有关,仍以LDL-C为首要干预靶点;TG重度升高(≥ 5.6mmol/L)者可首选贝特类药物,以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

 

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其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键致病因素,控制 LDL-C 水平长期达标是预防和治疗ASCVD的首要治疗措施。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2022版)以简洁、实用的形式总结和归纳了血脂相关知识和血脂管理策略,目的是指导基层血脂管理、提高血脂达标率及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

1  血脂和脂蛋白

血脂是血清中胆固醇、TG和类脂(如磷脂 )等的总称。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此外,还有一种脂蛋白称为脂蛋白(a)[Lp(a)]

2  血脂检测

  血脂检测可反映不同脂蛋白颗粒中所含有的胆固醇、TG或载脂蛋白水平。血脂检测时必须检测的项目包括 TCTGHDL-CLDL-C(表1),可选检测项目包括非HDL-CLp(a)、载脂蛋白 B(表2)。

3  血脂管理

血脂管理应长期进行,通过生活方式管理和药物治疗使患者血脂持续维持在目标值以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 ASCVD发生风险。

3.1  确定LDL-C目标值  

LDL-CASCVD的关键致病因素, 降低LDL-C水平可以减少ASCVD的发生和发展。 在临床实践中,应尽早识别ASCVD高危人群,启动降脂治疗。针对ASCVD风险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LDL-C目标值(表3),临床不能以化验单LDL-C参考范围决定是否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及判断LDL-C是否达标。

3  根据ASCVD危险分层界定的LDL-C目标值(临床情况//LDL-C目标值)

•≥2ASCVD 事件(如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血运重建或截肢)//1.4mmol/L且降幅≥50%

ASCVD(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1.8mmol/L且降幅≥50%

•糖尿病(≥40岁)// 1.8mmol/L

•糖尿病(<40岁)+ 危险因素 *02//1.8mmol/L

LDL-C≥4.9mmol/L //1.8mmol/L

•慢性肾脏病(34 期)// 2.6mmol/L

•高血压 + 危险因素≥1//2.6mmol/L

•危险因素≥3个,或不伴任何危险因素的颈动脉斑块 //2.6mmol/L

•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3.4mmol/L

注: 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45 岁、女性≥55岁 )、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肥胖(体重指数≥28kg/m2)、早发ASCVD(男性< 55岁、女性<65岁)家族史;:存在两种临床情况者,LDL-C目标值调整为<1.8mmol/L

3.2  生活方式管理

血脂异常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管理的基础措施(表4)。

血脂异常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建议(要素//建议//具体措施)

碳水化合物 // 占总能量的50%65% // 适当增加谷类、薯类、全谷物食物摄入比例

•饱和脂肪 // <总能量的7%10% // 限制动物油、棕榈油摄入

•膳食胆固醇 //300mg/d // 每天摄入中等大小的鸡蛋不超过1

•膳食纤维 // 2540g/d // 增加豆类、水果、蔬菜和全谷物摄入

•体重 // 超重和肥胖者减重 //必要时借助减重门诊

•身体活动 // 每周57 次,每次30min 中等强度运动 //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评估运动安全性

•吸烟 // 完全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 // 必要时借助戒烟门诊

饮酒 // 不饮酒或限量饮酒:每周不超过50度白酒200ml 或同等酒精量的葡萄酒、啤酒 // 甘油三酯升高者,建议戒酒

3.3  降脂药物

降脂药物可以分为主要降低LDL-C的药物和主要降低TG的药物两大类,常用降脂药物及降脂效果见表5

5 常用降脂药物主要降脂靶点和降脂效果(降脂药物 // 主要降脂靶点 // 降幅)

•他汀类药物 // LDL-C // 25%50%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 LDL-C // 15%22%

PCSK9 抑制剂 // LDL-C // 50%60%

•贝特类药物 // TG //30%50%

处方级鱼油制剂 // TG // 25%45%

注: 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

3.3.1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ASCV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建议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临床中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及中等强度用药(LDL-C降幅 25%50%)时的日剂量见表6

6  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剂量(他汀类药物 // 日剂量)

•阿托伐他汀 // 1020mg

•瑞舒伐他汀 // 510mg

•氟伐他汀 // 4080mg

•洛伐他汀 // 40mg

•匹伐他汀 // 24mg

•普伐他汀 // 40mg

•辛伐他汀 // 20mg

•血脂康 // 1.2g

注: 中等强度治疗相当于LDL-C降幅25%50%,当他汀类药物剂量倍增时,LDL-C进一步降低幅度约6%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3.2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依折麦布能有效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在他汀类药物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可以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降幅为20%左右,同时可减少心血管事件。依折麦布的推荐剂量为10mg/d。海博麦布是国产新药,其作用机制、用法和降脂疗效等与依折麦布相似。

3.3.3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  抑制PCSK9可阻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促进低密度脂蛋白清除。PCSK9抑制剂可显著降低LDL-C水平,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

3.3.4 贝特类药物  贝特类药物可降低TG水平及升高HDL-C水平。常用的贝特类药物包括:非诺贝特(0.1g3/d)、缓释非诺贝特(0.16g1/d;微粒化剂型0.2g1/d)、苯扎贝特(0.2g3/d)、缓释苯扎贝特(0.4g1/d)和吉非贝齐(0.6g2/d)。吉非贝齐不能与他汀类药物联用。

3.3.5  处方级鱼油制剂(高纯度ω-3脂肪酸)  处方级鱼油制剂指主要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或)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且纯度达到90%以上的鱼油制剂;常用日剂量为24g,主要用于治疗高TG血症。

3.3.6  其他降脂药物  降脂药物种类繁多,有一些降脂药物(如:烟酸类药物、普罗布考、脂必泰)由于缺少充足的临床数据,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考虑使用。

3.4  LDL-C管理

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推荐将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作为中国人群降低LDL-的首选药物。应用他汀类药物后LDL-C水平仍不达标者,应考虑联合应用调脂药物。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调脂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的总体安全性良好,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肌肉不良反应等,发生率与剂量呈正相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需减量或停药,勿轻易判定为“他汀不耐受;如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不建议轻易停药,应继续用药、密切观察(图2)。

4  随访和监测

结合个体的临床情况,早期检出LDL-C不达标个体,予以规范化血脂管理、定期随访是否达标并监测降脂治疗安全性,是有效实施ASCVD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ASCVD患者应重点关注LDL-C达标情况。血脂管理(生活方式管理及必要时调脂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获益。

5  需要转诊的临床情况

需要转诊的临床情况包括: 1)两次检测LDL-C均≥4.9mmol/L,需排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评估心血管受累情况;(2TG重度升高且经严格生活方式管理和药物治疗后TG≥5.6mmol/L 者,尤其伴既往胰腺炎病史者;(3)调脂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肌痛伴肌酸激酶≥正常值上限的10倍、血红蛋白尿等疑似他汀类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者;(4)存在显著血脂异常的儿童、妊娠女性、75岁以上老人等特殊人群;(5)经充分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仍不达标或不耐受、需要联合治疗而基层不能获得其他调脂药物,或需要血脂净化治疗等特殊降脂措施;(6)血脂异常存在明确的继发性病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症、肿瘤等;(7)有严重肝肾疾病或其他合并疾病,难以制定降脂策略。

6  总结

本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参考国内外最新血脂相关指南,建立了适宜基层使用的血脂管理方法,虽无法兼顾指南的全面和精准,但注重实用性和简洁易懂。基层医师应用此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常见的临床情况迅速确定患者的个体化LDL-C目标值,从而实现早干预、早治疗,提高我国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达标率,降低我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2022版)》编写〕

(本建议刊登于《中国循环杂志》2022年第1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 请看全文)

            2023.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