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2022版)》要点
(2023-01-12 18:56:05)
标签: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 |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2022版)》要点
摘要
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其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键致病因素,控制 LDL-C 水平长期达标是预防和治疗ASCVD的首要治疗措施。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2022版)以简洁、实用的形式总结和归纳了血脂相关知识和血脂管理策略,目的是指导基层血脂管理、提高血脂达标率及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
1
血脂是血清中胆固醇、TG和类脂(如磷脂 )等的总称。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此外,还有一种脂蛋白称为脂蛋白(a)[Lp(a)]。
2
3
血脂管理应长期进行,通过生活方式管理和药物治疗使患者血脂持续维持在目标值以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 ASCVD发生风险。
3.1
LDL-C是ASCVD的关键致病因素, 降低LDL-C水平可以减少ASCVD的发生和发展。 在临床实践中,应尽早识别ASCVD高危人群,启动降脂治疗。针对ASCVD风险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LDL-C目标值(表3),临床不能以化验单LDL-C参考范围决定是否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及判断LDL-C是否达标。
表3
•≥2次ASCVD 事件(如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血运重建或截肢)// <1.4mmol/L且降幅≥50%
•ASCVD(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 <1.8mmol/L且降幅≥50%
•糖尿病(≥40岁)// <1.8mmol/L
•糖尿病(<40岁)+ 危险因素 *0~2 个 // <1.8mmol/L
•LDL-C≥4.9mmol/L // <1.8mmol/L
•慢性肾脏病(3~4 期)// <2.6mmol/L
•高血压 + 危险因素≥1 个 // <2.6mmol/L
•危险因素≥3个,或不伴任何危险因素的颈动脉斑块 // <2.6mmol/L
•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 <3.4mmol/L
注: 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45 岁、女性≥55岁 )、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肥胖(体重指数≥28kg/m2)、早发ASCVD(男性< 55岁、女性<65岁)家族史;:存在≥两种临床情况者,LDL-C目标值调整为<1.8mmol/L
3.2
血脂异常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管理的基础措施(表4)。
表4
•碳水化合物 // 占总能量的50%~65% // 适当增加谷类、薯类、全谷物食物摄入比例
•饱和脂肪 // <总能量的7%~10% // 限制动物油、棕榈油摄入
•膳食胆固醇 // < 300mg/d // 每天摄入中等大小的鸡蛋不超过1个
•膳食纤维 // 25~40g/d // 增加豆类、水果、蔬菜和全谷物摄入
•体重 // 超重和肥胖者减重 //必要时借助减重门诊
•身体活动 // 每周5~7 次,每次30min 中等强度运动 //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评估运动安全性
•吸烟 // 完全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 // 必要时借助戒烟门诊
•饮酒 // 不饮酒或限量饮酒:每周不超过50度白酒200ml 或同等酒精量的葡萄酒、啤酒 // 甘油三酯升高者,建议戒酒
3.3
降脂药物可以分为主要降低LDL-C的药物和主要降低TG的药物两大类,常用降脂药物及降脂效果见表5。
表 5 常用降脂药物主要降脂靶点和降脂效果(降脂药物 // 主要降脂靶点 // 降幅)
•他汀类药物 // LDL-C // 25%~50%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 LDL-C // 15%~22%
•PCSK9 抑制剂 // LDL-C // 50%~60%
•贝特类药物 // TG //30%~50%
•处方级鱼油制剂 // TG // 25%~45%
注: 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
3.3.1
表6
•阿托伐他汀 // 10~20mg
•瑞舒伐他汀 // 5~10mg
•氟伐他汀 // 40~80mg
•洛伐他汀 // 40mg
•匹伐他汀 // 2~4mg
•普伐他汀 // 40mg
•辛伐他汀 // 20mg
•血脂康 // 1.2g
注: 中等强度治疗相当于LDL-C降幅25%~50%,当他汀类药物剂量倍增时,LDL-C进一步降低幅度约6%。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3.2
3.3.3
3.3.4
贝特类药物
3.3.5
3.3.6
3.4
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推荐将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作为中国人群降低LDL-的首选药物。应用他汀类药物后LDL-C水平仍不达标者,应考虑联合应用调脂药物。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调脂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4
结合个体的临床情况,早期检出LDL-C不达标个体,予以规范化血脂管理、定期随访是否达标并监测降脂治疗安全性,是有效实施ASCVD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ASCVD患者应重点关注LDL-C达标情况。血脂管理(生活方式管理及必要时调脂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获益。
5
需要转诊的临床情况包括: (1)两次检测LDL-C均≥4.9mmol/L,需排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评估心血管受累情况;(2)TG重度升高且经严格生活方式管理和药物治疗后TG仍≥5.6mmol/L 者,尤其伴既往胰腺炎病史者;(3)调脂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肌痛伴肌酸激酶≥正常值上限的10倍、血红蛋白尿等疑似他汀类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者;(4)存在显著血脂异常的儿童、妊娠女性、75岁以上老人等特殊人群;(5)经充分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仍不达标或不耐受、需要联合治疗而基层不能获得其他调脂药物,或需要血脂净化治疗等特殊降脂措施;(6)血脂异常存在明确的继发性病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症、肿瘤等;(7)有严重肝肾疾病或其他合并疾病,难以制定降脂策略。
6
本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参考国内外最新血脂相关指南,建立了适宜基层使用的血脂管理方法,虽无法兼顾指南的全面和精准,但注重实用性和简洁易懂。基层医师应用此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常见的临床情况迅速确定患者的个体化LDL-C目标值,从而实现早干预、早治疗,提高我国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达标率,降低我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中国专家建议(2022版)》编写〕
(本建议刊登于《中国循环杂志》2022年第1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 请看全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