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林贵兆重修先祖翰林学士登一府君墓志铭(团浦林仁本)
(2025-04-17 14:35:50)
【明】林贵兆
重修先祖翰林学士登一府君墓志铭( 团浦 林仁本)
元初,由里选掌缙云,教化大行,有荐于朝者。仁宗即位,召对嘉禧殿。明年,再召光天殿,问治道,条对甚悉,帝大悦。先是有命翰林官,朕将选亲久之未得,及见府君,即命署翰林自承旨事,时咸以朝廷能得人。未几,会以疾致仕,不许,寻卒。男宗勋奉柩归葬于磊石山。公娶南塘戴氏,同知大猷公妹,而合岁焉。男九某某,女一,适某。
墓有山与庵,大明成化初,丁家不竞,顽民遂窃而据之,穿其坛以葬。正德间,族伯连奏而讹其爵,顽构同姓者冒之,仍据焉。衔恫不泄,几五十载。嘉靖之三十六(1557)载,贵兆勉承先志,再号于阙下,移其葬复焉,并归我遗址。明年,修府君墓志之。铭曰:坛石毁兮德胡伤?德不毁兮石重光。云木秀兮山海长。
林勳
起滨/起潜--仁本**仁集/仁棨仁棐--宗烨/宗可/玩--
孟圭--贵兆
楚--**--**--**--**-|-起潜
|-起滨-|-仁本--宗勉--孟圭 -|-贵兆-|-孟圭/--元镀
|
|- 贵金
|
|- 贵魏
|
|- 贵苏
|
|- 贵良
|
|- 贵德
|- 仁棨
|-仁
|- 仁棐
|- 仁
|-仁荣
|-仁采
|- 仁集
“今观中库之支谱,系出闽莆田始祖,晋安东琅琊王府参军禄公之后。南宋时有名楚者,由闽迁居邑之团浦,为团浦林氏始祖,传五世至元代起潜、起滨兄弟,分为东皋、西墅两房。西墅之子梅边翁,曾孙孟圭公,或以宦业显,或以孝友传,详见郡县志。孟圭之子元镀公又迁水涀头,为西墅房之支祖……”
民国十年(1921年),马接康撰写了《重修涨源林氏宗谱序》。
林仲公世居福建莆田。南宋宝祐年间,他担任司徒一职,因国事衰败而殉国。其妻马氏与子际辉公隐居武陵。数传至洪猷公时,由杭州迁居宁海,并生下三子:长子国新居麻车,次子国麻迁路下,三子国恩迁涨源,成为涨源的始迁祖。
据台州《黄岩南安林氏支谱》载,该支林氏迁自莆田,以明末林寿(字兴郊,行玄一)为支祖,始迁祖林甫礼(字伯佐,行黄三)又于清顺治间自浙江太平县团浦村迁居黄岩县小南门施兴桥之东。
据温岭《莘塘白璧林氏宗谱》载,该支林氏始祖为林奎(字仪文,号晓山,行干一),南宋绍兴间由浙江黄岩浦东里迁邻邑太平之莘塘(今属温岭),始迁祖林元旬(字克守,行孝一)为林奎五世孙,宋代析居二十二都白璧。
据玉环九牧堂《林氏宗谱》载,该支林氏始祖为晋代林禄(字世荫),始迁祖林天养(字延培),于明末清初,由福建安溪迁浙衢常邑九都致字庄下东山。
天台荷坊林氏亦称林禄后裔,为九牧林氏二房林藻后裔,始迁祖林本与洪武二年任海门卫左所总旗,潜入天台荷坊,传至四世,林塘、林增、林坝又分为三房。
重修先祖翰林学士登一府君墓志铭
十三七百 千登演盛 茂昌权真 贵继显祖
善学尧民 永守家美 大作邦臣 天其锡庆 福以能纯
英贤迭起 秉国之钧 丰功伟绩 历久常存
林仁本字公立号梅边,团浦人,起滨子。
林仁棨字公 号竹外
林
字公佐号
林仁棐字公 号双松
林
字公则号
林仁荣字公 号泉里
林仁采字公载号
林仁集字公大号竹润
林贵兆字道行号白峰
林贵良
林贵苏
明代进士林贵兆的《重创问礼堂记》
民国二十三年,高龙石牌桥水沧头(今陈塘洋村)人林丙恭应林汝哲之请,作《中库林氏支谱序》,序中称:
《知我轩近说》下卷还有《与乡人论复祖墓》一文,文中透露,是“柯氏毁仆之先茔,而遏绝其祀”,林贵兆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向朝廷反映,终于恢复祖墓并于次年重修林仁本墓。
据《雪窗林先生墓志铭》载,林氏始祖是十五府君讳楚者,自闽徙居台之黄岩(当时温岭还属于黄岩县),“至东皋、西墅各生贤嗣,以经术登显宦,文章政绩为时所重,世号六君子。”东皋、西墅后代各分四房,分别称东大房、东二房、东三房、东四房、西大房、西二房、西三房、西四房,像东大房居白墙里、北洋、平溪林等处,下林林氏属于西大房,就是西墅公后代。
团浦林氏行第字母,名行自一世至五十二世为:十三七百千登演盛茂昌权真贵继显祖善学尧民永守家美大作邦臣天其锡庆福以能纯英贤迭起秉国之钧丰功伟绩历久常存,现在,“大作邦臣”这几个辈分还是经常可见的。
三门县林氏支系
唐代林承宏从福建迁到横渡溪边,转而移到溪南;他的弟弟林彦章则居住在小渔溪。
五代林永吉,从临海迁到泗淋地区。
浬浦林氏始祖林光仪,浮江人(今江西省大余县浮江乡),北宋开宝八年(975)迁到浬浦。
关头始祖林必博,宋咸淳年间(1265-1274)从温州半山迁入花桥关头。
邬林田(今亭旁葫芦田)始祖林维贤,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从温州南田林门迁入,转而迁到横渡镇王歧庄、鸟田等处。尖坑山
、小蒲、等村林氏,则是明朝时从象山矶明迁入。
石马林氏、横山头林氏,始祖林思英,从宁海迁入。
前一篇:培岳翁祠修缮碑记
后一篇:苏辙后裔定居金华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