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林仰成重修严先生祠记
(2024-12-20 16:56:44)【明】林仰成 重修严先生祠记
重修严先生祠记
[明]林仰成撰 古月生选注
严先生祠者,在县治西南之隅所谓龙泉山是也。山层峦叠巘,东黄山、白竺,西丰山、峨嵋,南四明、雁岭,北胜归、冶山,森布拱卫,而先生之祠屹然在山之上。峰面抱江流,潮汐奔湃,盖邑之独擅云。
首段总述严先生祠堂地处形胜。
显宗:东汉第二代皇帝汉明帝刘庄,公元58-75年在位,显宗为其庙号。
汉祚再炎:汉自称以火德王,王莽篡汉自立新朝,西汉灭亡。刘秀以宗室后裔灭王莽而重续汉家宗社,史称东汉。建武:原为光武帝刘秀年号,此借代刘秀,刘秀曾与子陵同游学,深知其贤,故访求天下,欲聘子陵辅政。玄纁:煮染三次的黑帛,常用作聘贤礼物。幸馆共卧:刘秀曾亲临子陵所居馆舍,同榻共卧叙旧。客星:即余姚城东北的陈山,子陵葬此故名客星山。三衢:今浙江衢州。避新之难:子陵不愿应王莽之聘,故南逃至姚。
元始二年:公元前二年,其时汉平帝刘衎年幼,政令皆出自国戚王莽。子陵来姚后,曾在龙泉山上暂住过。
这句谓严子陵祠最早创建于唐代,远远早于桐庐等地。景其风声,则其轨范:仰慕他的品德,效法他的行为。聿建:创建,聿,句首语助词,无义。严公山:陈山东边那座山。灵瑞:即后来的客星庵,原名灵瑞院。
国朝:此指明代。
大参:即参政,宋代为高官副宰相,明代于布政使下置左、右两参政,以分领各道。
今上初服:谓嘉靖皇帝刚登极。
邱公养浩:字以义,晋江(今福建省)人,以进士于正德十六年(1521)出任余姚知县,《明史》有传(卷二九附杨最传),并入光绪《余姚县志》卷二十二“名宦传”。他曾将严子陵祠从龙泉山巅徙至龙泉寺左边。有力者:其人无考,当是吕本等大官僚,夺祠址为己所用。顾公存仁:字伯刚,太仓(今江苏省)人。以进士于嘉靖十一年(1532)出任余姚知县,曾修建严子陵祠,入光绪《余姚县志》卷二十二“名宦传”。
庚申: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是年作者修建严先生祠竣工。署篆:在没有正式官员时,暂时代任其职,篆谓印,印表示权位。
这二句谓,宋范仲淹为严州守,将严先生祠建造得气派十足,且置奉祀者四家。复:免除其赋役。
这二句谓,余姚为严先生故里,当局却不看重他。矧:况且。维桑之地:故里,桑梓之乡。语本诗经“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维,句首语助词,无义。顾:却,反而。时也:是因为时局所致。
以上几句作者因严先生祠在故里饱受排挤,年久失修而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世风殊科,人情诟:社会风气由淳厚曰趋浇薄,人心奔竞钻营而恬不知耻(案:,辞书无此字)。操戈而入室:持刀枪入室抢劫。
小人:地位卑微的小人物。
磩阶百武:铺设石阶上百级,“磩”同“砌”,“武”通“步”。辛酉:1561年。
此句谓严先生祠的近旁建筑物。
此句介绍参与修建祠堂人员。典史:管理文牍官吏。县丞:副知县。主簿:知县的副手,低县丞一级。
此句谓作记的日子,望,指夏历十五日。
《芜湖县历修方志述略》谢祖才
嘉靖三十七年春,福建莆田举人、教谕、后升任浙江绍兴府通判的林仰成纂修的《新修学志》,是一部教育专志。
据《福建教育史》统计,唐、五代福建64位可考的进士中,莆仙籍的就有14人,约占22%,而按《新唐书》载,当时莆仙两地的人口数仅占全省的11%。
景泰四年(1453),省乡试榜发,中式者九十名,莆田籍人占四十四名,时有“一邑半榜”之誉。
正德十六年(1521)会试,邑人中式十六人,占是榜福建省进士人数之半。
(1522)次年,乡试又中举人四十名,是福建榜额的一半。
嘉靖二十二年(1543),乡试中式:第一名黄继周,第三名黄谦,第四名林仰成,第五名江从春;林文宾应文西乡试,中第二名,恰成“五经魁”。
据《兴泉科甲之盛》等载:明代兴化府的举人、解元(即举人中的第一名)、进士、状元、探花分别占全省总数的20%、33%、22%、18%和40%。
前一篇:【元】林以顺郑氏义门诗
后一篇:【明】林一柱连平州旧志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