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塘郑氏
(2024-09-30 15:28:25)【玉融史话】福清郑氏!福塘郑氏“一门十四进士”考略!
2017-08-25 21:50
导读,
关注《玉融逸闻》公众号,传播福清文化,从你转发做起。每天好文章不断!欢迎投稿。作者:林秋明
福清地灵人杰、历史悠久,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自唐代设县以降,涌现不少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名门望族和历史人物。这些杰出的先贤,恰似灿烂的群星,在历史的银河里闪烁,各领风骚,垂范后人,并成为福清历史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致。融城“七街三十六巷”之一的西塘巷(位于原官塘墘与三门楼之间,与道人巷正对面,现被改造为步行街),自宋代以来曾出过“一门十四进士”的奇迹。
据《福唐郑谱》序记载:福唐郑氏始祖为郑亻否(字天贵,谥隐怀),为唐咸通三年(862年)壬午科薛迈榜进士,授朝议大夫,历任建州刺史,唐末入闽居永福(今永泰)七都。
郑亻否生一子,叫郑衡(字弼生),为举人,任莆田尉宦。
郑衡生两子——
长子叫郑御,字孔乐,为举人,派任福唐(即“福清”)县尹,于宋祥符二年(1009年)迁融城北隅,配林孺人。
次子叫郑射(早夭)。
郑御生两子——
长子叫郑谧(字孟定,诰赠承议郎)。
次子叫郑让,无嗣。
郑谧生一子,叫郑晕(《福清市志》作“郑翚”,有误)。
郑氏自郑晕起迁融城西塘,故称“西塘郑氏”。据宋孝宗隆兴年间官拜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黄祖舜(东瀚大壤人)为郑侠《西塘集》作序称:“先生(郑侠)讳‘侠’字‘介夫’,西塘盖其所居之地名也。”
西塘郑氏“一门十四进士”,堪称福唐望族、书香门第。据考,十四进士为:
1、郑晕(郑侠父亲),字大曜,号东暄,谥文靖。为五经博士。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已亥科刘辉榜进士,与本邑林颜、王伯虎、林邵三人同榜,任户部郎中江宁府(今南京)钞关,敕授奉直大夫。
郑晕生五子——
长子叫郑修(字修夫,为乡贡,任惠安学教谕课督士)。
次子叫郑侠(字介夫)。
三子叫郑侃(字康夫)。
四子叫郑仪(字棣夫,授韶州学博)。
五子叫郑俊(字秀夫,不仕、不娶)。
另外还生数位女儿。
2、郑侠(1040~1119年),字介夫,号“一拂居士”、“大庆居士”,又称“西塘先生”。郑侠少时随父到江宁,闭门苦读,深得江宁知府王安石器重。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年仅26岁的郑侠荣登进士,与本邑翁忭、翁载二人同榜,任河南光州(今横川县)司法参军。宋神宗熙宁二年,郑侠上调京师,任安上门门监小官。有一次,他见饥民流离失所,扶老携幼逃荒的情景,心里很难受,就画《流民图》进给朝廷,要求停止王安石的青苗法。后因吕惠卿诬陷,被朝廷流放英州。宋元祐元年(1086年),郑侠获赦。经苏轼、孙觉推荐,任泉州教授。此后又贬、赦数次,最终被蔡京罢官,削籍为民。
福清街心公园郑侠雕像前
郑侠生性忠耿,虽屡经颠沛,仍然不忘国家和百姓。宋大观元年(1107年)回乡时两袖清风,只带回一把尘拂,自号“一拂居士”。宋绍熙三年(1192年),光宗帝追封其朝奉郎。此后,宁宗帝赐谥号“介”。
郑侠长于翰墨,精于诗词。王士稹在《居易录》一书中,称郑侠的诗在白居易、孟郊之间。《宋诗钞》说郑侠的诗具有“次山(元结)东野(孟郊)之风,不得以当行格调律之”。
《福建通志》载:“郑侠苦学而成名,著有时文、题咏、杂作甚丰”。他一生创作的诗词约四百多首,可惜目前仅见160首左右。郑侠主要著作有《西塘集》(原20卷,后为叶向高所删,凡10卷)、《西塘先生文集》20卷、《西塘诗集》1卷、《西良集》若干卷。其中《西塘先生文集》清乾隆年间收入《四库全书》。
福清人民仰慕郑侠的为人,称他为“一拂先生”,并在城南建有“一拂祠”(已毁)。另将融城东西向大街叫做“一拂街”,将“街心公园”改为“一拂公园”。
郑侠生两子两女——
长子叫郑汝颖(字慕良)。郑汝颖生郑嘉正(字叔张,授越州山阴县佐、大丞升朝散郎)。
次子叫郑汝石(字泰良)。郑汝石生郑嘉元(字叔员)
两女名字不详。长女适吴忠孝,次女适林光朝。
林光朝(1114~1178年)字谦之,号艾轩,莆田人,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以名儒召对,迁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以朝散郎充分集英殿修撰知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太平兴国宫,官终工部侍郎,谥“文节”。早年得理学名儒周敦颐“濂洛学派”真传,后世学者称其为“红泉学派”,尊为“南夫子”。朱熹少时过莆田,尝听其讲学。有《艾轩文集》收录于《四库全书》。
3、郑侃(郑侠之弟),字康夫。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戊辰科李常宁榜进士,与本邑黄豫、刘绶二人同榜,任秘阁校书郎。
4、郑汝石(郑侠次子),字泰良。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丙戍科蔡嶷榜进士,与本邑陈国懿、姚合二人同榜。任职不详。
5、郑良臣(郑侃之子),字秉良。宋高宗绍兴二年(1133年)壬男科张九成榜进士,与本邑黄颜荣、陈若冲二人同榜,特召廷对,选授衡文,因病诰回。
6、郑恭良(郑良臣长子),字子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丙戍科肖国梁榜进士,先授西曹司法,后改授松溪令。
7、郑暮年(郑汝颖长孙,有书作“郑慕”),字思存。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戊戍科姚颖榜进士,与本邑邓林、王方、陈震、朱木、刘岳、林茂六人同榜,任广东香山县大尹。
8、郑椿年(郑汝颖次孙),字春卿。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癸未科木待问榜进土。与本邑商修、黄洽二人同榜,授奉议大夫、南剑州知州。《福清县志·循良传》载:“(郑椿年)修学舍,广生徒,政尚平易,吏民率服”。
9、郑永年(郑汝石之孙),字寿卿。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庚辰科梁克家榜进士,与本邑林佳谋、高衡夫、商份、陈公绍、林英五人同榜,任西曹副举司。
10、郑嗣之(郑椿年长子),字存爰。宋宁宗开僖元年(1205年)乙丑科毛自知榜进士,授迪功郎。任建州通判。
11、郑牧之(郑永年之子),子存惠。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庚戍科余复榜进士。任职不详。
12、郑格(郑牧之之子,《福清县志》作“郑恪”,有误),字迪民。宋理宗淳佑四年(1244年)甲辰科刘梦炎榜进士,任建宁(一作“建州”)司理,后改任潭州攸县知县。《福清县志•清操传》载:“(郑格)少颍悟,博闻强记……以‘介’(耿直)闻。豪贵有强取官地者,格力争之,卒复其地。景定初,授广东察推,其操弥励。”据记载,郑格的儿子郑坚,字德操,“亦已清介世其家。”
13、郑英(郑嗣之玄孙),字伯华。明初御赐进士,任广东南宁府孝行。《福清县志·孝友传》载:“(郑英)性至孝,家贫,祖父母未葬,英假贷营之。父卒,哀毁逾礼。举明经,以母老辞。母疾,英侍汤药,未尝解带。后举孝行,授广西南宁经历。”
14、郑昭(郑英曾孙),字德懋。明天顺六年(1462年)壬午科黄初榜进士,与本邑林清等同榜,授江西广信府教授。
郑侠另有一名裔孙叫郑丙,字少融,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
西塘郑氏还出了一位高僧和三位武将,为:
郑大愚(郑椿年玄孙),字尚智。为高僧。出家黄檗寺,后早于隐元禅师数百年东渡日本开堂弘法,圆寂于日本,迎骨而归,碑文道行载《黄檗山寺志》。
郑云程(郑昭玄孙),字以鹏。授宣议郎,任山东虞山卫。为武将。
郑兆圣(郑侠第22世孙),从戎出征戈阳阵亡。为武将。
郑兆璧(郑侠第22世孙),字君翰。清顺治甲午出征失于海。为武将。
西塘郑氏未建宗祠,只建纪念祠,即“一拂祠”。
顺便提及,据《福清郑氏族系大谱》记载:《福清县志》和《福清市志》所云“郑侠为海口牛宅人氏”实属讹传。据《福唐郑谱》载,(郑)侠配林安人合葬于清远里“弥勒山”。此“弥勒山”非牛宅村西南面的“弥勒岩”。“弥勒山”在“清远里”(即今宏路镇下曹、金印、南山、周店等村一带)。(部分资料参考《福清郑氏族系大谱》)
公众号首发、转载请注明《玉融逸闻》
郑兆圣(郑侠第22世孙),从戎出征戈阳阵亡。为武将。
郑兆璧(郑侠第22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