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程兰階 长川威武郡廖氏族谱序
光绪丙戌(1886)新修
廖氏族谱
江右临川过至诚梓
长川威武郡廖氏族谱序
尝闻姓氏论,百官族姓见于尧典,司商吹律以协名姓,斯谱牒出焉。百川汇海,万国归夏,万姓归族,上稽祖宗所自出,下溯子孙所从流。故欧,苏图传之作,胥心乎。
是余自京邸归梓,越今春之暇,以访乡戚到南剑永安县。寓市肆十余日,得戚懿友三人焉。曰:觐轩,曰:慕棠,俱秀才。曰:行中,补分司衔,亦里党豪士。询其姓,均廖氏之子。戚留与游,閒谈劇饮,绸谬久之。皆卓卓能自振拨,有为于名。教人不禁以文卷相示,为客为东,几忘在旅况中也。嗣告余以修谱事,嘱为之序。
余思廖姓乃周文伯廖之后,自秦并徙汝宁,始号汝南氏,由春秋而三国,而五代,仙姿人表,或呈才于武侯,或推名于文宦,荣耀史册,不乏其人。厥后入闽,相沿有九子三郡之说。而武威之郡又传,时则有曰:镇,曰:业,两司马作从将乐,徙顺昌,然后交溪。大槎之氏族迭起,由唐及宋,人杰云连。其间或名宦或名士,奇才大义,啧啧寰宇。有游于龟山杨夫子,了翁陈夫子。号用中者(廖刚),官中丞,铨衡第一。有游于晦庵朱夫子,号槎溪者(廖德明),崇正学,老友无双。是时也,万硕相承,世綵堂氏族甚盛矣!
询长川之廖,曰宋中丞之苗裔也。由顺昌交溪而迁永安,原属沙辖大源,再迁廖地。张边,长川者。廖地之接蹟,张边之又名也。迩来,诗书挺秀,璧泮腾声,桥梓彚拨,棣萼连登,捧凤诰,贲龙章,询永邑钜丽。
兹三子者,尊敬宗祖,慨然身任休谱之劳。雕梨刻书,经四载而将成,延师勤劬,费千金而不恤。所为绍弓冶裕箕裘者,意何深远乎。
况谱牒之作,如鼓音协律,绎络焉而上下相生;如累玉贯珠,遞积焉而前后不紊。由是卷帙成而根本以定,昭穆以序,弈叶以绵。将来贤哲奋兴,必有感今日之典章。而以谱续谱,以牒积牒,扩孝思于不匮,开族氏于无疆者,则是修也。其绍前人光,抑贻后人,休也猗欤!是为序。
光绪十二年(1887)岁次丙戌仲春月
同治癸酉(1873)科举人 光绪丁丑(1877)科进士 庚辰(1880)科钦点内阁中书
沅溪程兰階 拜题
镇,
业:唐朝睦王府司马廖业
用中: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居士(1070-1143)少从陈瓘、杨时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槎溪:廖德明,字子晦,别号槎溪先生(1138—1236)宋朝理学家朱熹得意门生
觐轩
慕棠
行中
谕轩
与棠
唐代廖琳瑄撰写的《虔化廖氏族谱》序言,是廖氏族谱现存最早的题序史料,也是研究廖氏历史的经典性文献。
权--立-|-蔡-|-珣--孝先-|-贵彦--镇--王--彦敏--奉贞--汾--凌--广-|-达--云--怀恩--赞--凝--明-|-晶--前
|
|
|
|
|-晦-|-后
|
|
|
|
|-左
|
|
|
|
|-右
|
|
|
|-进
|
|
|-贵良--共--珍--彦修
|
|
|-贵清--汶--金
|
|
|-贵远
|
|-雍
|
|-琰
|
|-瑄
|-济
|-源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前--泰岁--公智-|-延福--业-|-仍-
|
|-儇--忘-|-日休--愿 --贵
|
|
|-日深--惪--逊--执象--衡--峣--昂--镛--渊宏-|-礼夫--震--伯高--万俦
|
|
|-智夫--电--君锡--万金
|
|
|-义夫--霞--君念
|
|-伃--禄--日新--息--信 --悠
|-延寿--态
|-延康--镇--志
|-延富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二十世
执象--衡--峣--昂--镛--渊宏-|-礼夫--震--伯高--万俦
|-智夫--电--君锡--万金
|-义夫--霞--君念
二十世 廿一世 廿二世 廿三世 廿四世 廿五世
万俦--绍绪--滋--宗茂--正发--德光
--玉--叶-|-宗盛--德明
|-宗庆--德慧
公智-|-延福--业-|-仍
|
|-儇--忘-|-日休--愿 --贵
德明
|
|
|-日深--惪--逊--执象--衡--峣--昂--镛--渊宏-|-礼夫--震--伯高--万俦
|
|
|-智夫--电--君锡--万金
|
|
|-义夫--霞--君念
|
|-伃--禄--日新--息--信 --悠
|-延康--镇-|-再兴-|-仲镐--范-|-亮
|
|
节 |-言丙
|
|
|-美
|
|
|-昊
|
|
|-点-|-则-|-冕
|
|
|
|-隐--丕--懋-|-世芳刚-|-迟-|-觐-|-心祖-|-惟嵩惟真惟高惟松
|
|
|
|
|
|
|-恒祖--四一--七三
|
|
|
|
|
|
|-惟祖
|
|
|
|
|
|
|-梦祖--绳--迁-|-喜班
|
|
|
|
|
|
|-性祖(演四)--
|
|
|
|
|
|
|-恺祖
|
|
|
|
|
|
|-惧祖
|
|
|
|
|
|-靓--敬祖--蕃-|-庚
|
|
|
|
|
|-福--天與
|
|
|
|
|-过
|
|
|
|
|-遂
|
|
|-种
|
|-蘧
|
|-仲隐
|-世隆烈-|-轩
|-再永--脱
|
|-辑
|-再顺--澄
|-世崇钊
|-再生
|-世泰副--逊
廖觐后裔廖演三、廖演四从曹远大源村迁居永安洪田村、长川村;廖演五迁居宁洋县孔党乡(今漳平市双洋镇);廖演六移居永安吉山
廖懋-|-世隆烈-|-轩
|
|-辑
|-世崇钊
|-世泰副-|-逊
|
|-天觉
|-世芳刚-|-迟-|-觐-|-心祖-|-惟嵩
|
|
|
|-惟真
|
|
|
|-惟高
|
|
|
|-惟松
|
|
|-恒祖--四一--七三
|
|
|-惟祖
|
|
|-梦祖--绳--迁-|-喜
|
|
|
|-班
|
|
|-性祖(演四)--
|
|
|-恺祖
|
|
|-惧祖
|
|-靓--敬祖--蕃-|-庚
|
|-福--天與
|-过-|-睍-|-似祖--亷
|
|
|-像祖
|
|
|-仪祖--文
|
|
|-仍祖--唐老
|
|
|-伋祖--敏德-|-邦杰
|
|
|-邦伟
|
|
|-邦成
|
|-**-|-宪祖-|-莹中-|-成文
|
|
|
|
|-成友
|
|
|
|-酉发
|
|
|-膺祖--宸-|-元
|
|
|
|-正
|
|
|-应祖-|-和父
|
|
|
|-圆父
|
|
|-志祖
|
|-觊-|-符祖-|-蒙--塾
|
|
|-蔚-|-桂老
|
|
|-椿老
|
|-简祖--藻-|-胜--安
|
|
|-圭--宾
|
|
|-宝--贵
|
|-节祖
|
|-历祖
廖觌、廖观、廖覸、廖靓、廖涀
|-遂-|-觌-|-荣祖-|-翼成
|
|
|
|-玉成
|
|
|
|-美成--辅
|
|-观-|-明祖--显父
|
|
|-昭祖--汝宾--佐
|
|
|-晔祖-|-庚
|
|
|-坚老-|-天锡--和
|
|
|-方--记
|
|-覸-|-念祖
|
|
|-企祖--梦阳
|
|
|-合祖-|-福
|
|
|
|-炎-|-汝赛-|-浚
|
|
|
|
|-渭
|
|
|
|
|-潜
|
|
|
|
|-涛
|
|
|
|
|-淮
|
|
|
|-汝霖-|-澄
|
|
|
|
|-泾
|
|
|
|
|-渊
|
|
|
|
|-泽
|
|
|
|-汝植-|-济
|
|
|
|-潮
|
|
|-介祖
|
|-靓-|-绳祖--藻父
|
|
|-纬祖
|
|-涀-|-征祖
|
|-从祖
|
|-衍祖--采父
|
|-纯祖
|
|-正组
|-蘧-|-醌
廖靦、廖规、廖视、廖觎、廖契见、廖觇、廖覩
|-规-|-授祖-|-泰
|
|
|-端--褒一-|-保一
|
|
|-保二
|
|-拱祖
|-视-|-振祖--隆
|
|-挺祖
|
|-援祖
|-觎-|-崇祖-|-蒸-|-安-|-颉
|
|
|
| |-颐
|
|
|
| |-颜
|
|
| |-庆
|
|
|-伦老-|-宣--润
|
|
|-寔
|
|
|-定
|
|-宣祖-|-同老
|
|
|-璋老--球-|-天德
|
|
|-天应
|
|-辉祖
|-**-|-復祖-|-禄老
|
|
|-玘老
|
|-恢祖
|
|-惟祖
|-觇
|-覩
|-税--十四个孙子 邦杰
镇,
业:唐朝睦王府司马廖业
用中: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居士(1070-1143)少从陈瓘、杨时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槎溪:廖德明,字子晦,别号槎溪先生(1138—1236)宋朝理学家朱熹得意门生
觐轩
慕棠
行中
谕轩
与棠
林忠辉断句
尝闻姓氏论,百官族姓见于尧典,司商吹律以协名姓,斯谱牒出焉。百川汇海,万国归夏,万姓归族,上稽祖宗所自出,下溯子孙所从流。故欧苏图传之作,胥心乎是。
余自京邸归梓,越今春之暇,以访乡戚到南剑永安县。寓市肆十余日,得戚懿友三人焉。曰觐轩、曰慕棠,俱秀才;曰行中,补分司衔,亦里党豪士。询其姓,均廖氏之子。戚留与游,閒谈劇饮,绸谬久之,皆卓卓能自振拨,有为于名教。人不禁以文卷相示,为客为东,几忘在旅况中也。嗣告余以修谱事,嘱为之序。余思廖姓乃周文伯廖之后,自秦并徙汝宁,始号汝南氏,由春秋而三国、而五代,仙姿人表,或呈才于武侯,或推名于文宦,荣耀史册,不乏其人。厥后入闽,相沿有九子三郡之说。而武威之郡又传,时则有曰镇、曰业,两司马作从将乐,徙顺昌,然后交溪大槎之氏族迭起,由唐及宋,人杰云连。其间或名宦或名士,奇才大义,啧啧寰宇。有游于龟山杨夫子、了翁陈夫子,号用中者,官中丞,铨衡第一。有游于晦庵朱夫子,号槎溪者,崇正学,老友无双。是时也,万硕相承,世綵堂氏族甚盛矣!
询长川之廖,曰宋中丞之苗裔也。由顺昌交溪而迁永安,原属沙辖大源,再迁廖地张边。长川者,廖地之接蹟,张边之又名也。迩来,诗书挺秀,璧泮腾声,桥梓彚拨,棣萼连登,捧凤诰,贲龙章,询永邑钜丽。兹三子者,尊敬宗祖,慨然身任修谱之劳,雕梨刻书,经四载而将成,延师勤劬,费千金而不恤。所为绍弓冶裕箕裘者,意何深远乎。况谱牒之作,如鼓音协律,绎络焉而上下相生;如累玉贯珠,遞积焉而前后不紊。由是卷帙成而根本以定,昭穆以序,弈叶以绵。将来贤哲奋兴,必有感今日之典章,而以谱续谱,以牒积牒,扩孝思于不匮,开族氏于无疆者。则是修也,其绍前人光,抑贻后人休也。猗欤!是为序。
光绪十二年(1887)岁次丙戌仲春月同治癸酉(1873)科举人
光绪丁丑(1877)科进士
庚辰(1880)科钦点内阁中书
沅溪程兰階 拜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