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舒宇宦迹考略

分类: 福建永安 |
邹舒宇宦迹考略
安孝义
福建永安新近发现的七份清代官方契约文书,有力地证明了邹韬奋先生的祖父邹舒宇,确实曾经在光绪年间出任过永安知县。这一重要的地方文献史料的发现,使长期颇具争议的有关邹韬奋先生出生地的问题,得以最后的明晰。邹韬奋先生出生地是福建永安,从此将成为我国史学界唯一正确的答案。
邹舒宇(1833年-1908年)江西余江沙塘村人,字在宽(公度),号小春(晓村)。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公元1895年11月15日),出任福建省延平府永安县正堂。同日,他的孙子邹韬奋先生出生,是为邹氏家族盛赞的“双喜临门”。
长期以来,由于邹舒宇仕途宦迹与邹韬奋先生的出生地紧密关联,一直都是史学界相关学术争论的焦点。由于邹舒宇在永安任职期间的史料匮乏难以考据,在相关的地方县、市志中从无记载,致使邹韬奋先生的出生地,始终显得扑朔迷离,国内传媒和诸多著述中他的出生地有永安、长乐、福州、余江等多种说法。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新史料的不断呈现,“永安说”虽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说法,但还是因为缺乏重要的史料凭证,仍不时引发学界相左的意见。
对邹舒宇的研究,一直是永安文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翁猓蔷T谑形氖饭ぷ骰嵋橹姓箍致郏腥松踔撂岢鲎奘嬗罡久挥性谟腊驳H喂兀艘嗟奔ち业恼椤I鲜兰80年代,永安邮政部门为配合邮电部发行《邹韬奋先生诞生九十周年》(J122•1985年10月6日)邮票,曾派人赴上海专程拜访了邹夫人沈粹缜女士,她为有关单位亲笔题写了“邹韬奋九十周年纪念”等字句,但对邹韬奋先生是否出生于福建永安却未置明确答复。当地邮政部门在制作的纪念封署款为“邹韬奋故乡福建永安市下渡村”,并精制了一枚以下渡村为背景的纪念戳。不久,该纪念封还被地方政府作为礼品,馈赠给邹韬奋先生在的后人。此时,坊间还盛传永安下渡村的邹氏家族,曾由族中长辈提议,派人前往北京与邹韬奋先生的后人商议认祖归宗的事宜,终因没有凭据未得谋面无功而返。
抗战期间,傅依凌在永安福建省银行经济研究室工作时,为躲避日机的狂轰滥炸,在距城十多里黄历乡的一间老屋,无意中发现了一小木匣、约三百余份的民间契约文书。据此,他开创了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并成为我国研究明清契约文书的开拓者。他终身竭力倡导,强调要充分利用地方和民间文献进行历史研究。受此观点的影响和启发,笔者十余年来,对邹舒宇仕途宦迹进行深入广泛的田野调查,从当地的摩崖石刻、牌匾楹联、宗族谱牒、官私文书等乡邦文献资料中竭力寻找线索,并重点收集整理永安地方的官私(红、白)契约文书。
上世纪90年代,在城郊下渡民间调查时,笔者在李氏族人祖启同志家中,看到大量的李氏宗族谱牒资料,其中有一册永安籍中国航空先驱李宝焌之兄李宝镛的原始资料,令人格外注目。这是一本木版印刷的廪生李宝镛,参加清朝宣统已酉科考时填写的履历。在李宝镛的“受业师”栏下,有:“晓村邹夫子印舒宇前任永安县知县”等字样,当时顿觉得眼前一亮、心中倍感释怀。不久,将此信息在地方史志机构和同好陆超虎同志讨论时,终因民间孤证,难以说服取信,争议尤存。
2009年,在持续收集的永安地方文献资料,数量已达数万份时,其中本邑明清以降的各类官私契约文书就有12000余张,内有七份光绪年间的官方印制和使用的《版串执照》,正是邹舒宇任职时署衔的。至此,邹舒宇曾出任过清代永安知县,已是证据确凿。他的爱孙邹韬奋先生的出生地是福建永安,将毫无疑义地涤清左右议论,成为唯一正确的说法。
《版串执照》,是清政府官方向民间收取田粮赋税的官方凭证。该版串由本地传统生产的竹纸木版印刷,长约27公分、宽约10公分,执照尺寸格式化刻制,都图纳户姓名、时间、编号为手工填写。《版串执照》上方有朱红色的永安县衙大印,右边角斜盖作印信作骑缝钤记。执照起首文字为:“延平府永安县正堂邹
邹舒宇在永安及福建各地为官的仕途宦迹,长期以来在我国史学界,也一直存在着诸多混乱。在黄逸之编著的《邹韬奋》(商务印书馆发行1950年12月初版)中,对邹韬奋的祖父邹舒宇的记述十分简单,仅有:“祖父苦读得了“功名”,做官很清正。”等寥寥数语。
在穆欣编著的《邹韬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
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室编的《邹韬奋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1982年4月第一版)中记叙道:“1895年11月5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邹韬奋生于福建永安一个日趋破落的官僚地主大家庭,取名恩润,乳名荫书。祖籍江西余江沙塘村。祖父邹舒宇,号晓村,曾考中前清拔贡,初以七品小京官分发福建省候补知县,本年前后任永安县知县,官知福建延平知府。”
在俞润生著的《邹韬奋传》(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12月第一版)中称:“他的祖父名晓村,号舒宇,曾由曾祖母背着讨过饭,以后由于苦读,考中清廷拔贡,做了七品小京官分发到福建省候补知县,先后在永安、长乐县任职,最后到福建延平府任职。”
马仲扬、苏克尘著的《邹韬奋传记》(重庆出版社出版1997年9月第一版)则称:“韬奋的祖父邹舒宇,曾考中清朝拔贡,以七品京官分发到福建省候补知县,1895年任福建永安知县,余江老家得悉永安“双喜”:一获知县,二获爱孙(即韬奋)出生。以后升延平(即今南平)知府。”
沈谦芳的《邹韬奋传》(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年4月第一版)中亦称:“祖父邹晓春,号舒宇,初以七品京官分发福建省候补知县,先后担任永安、长乐知县,官至延平府知府。”
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邹嘉骊编著的《韬奋年谱》(1895—1932)上、中、下三卷本(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5年11月第一版)中写道:“祖父邹晓村,号舒宇,清代拔贡生,先后在福建永安、长乐、延平等地任官职”。
在最新出版的《韬奋评传》(陈挥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7月第一版)中写道:“祖父邹舒宇(1833——1908),字在宽(公度),号小春(晓村),自诩半一山人,擅长诗和书法。他自幼贫困,多年苦读后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考中了清朝拔贡,以七品京官分发到福建省候补知县,先后任永安县知县、长乐知县、延平府知府。1900年告退后回江西老家定居,1908年病故。”该书著者陈挥曾协助邹嘉骊编写《韬奋年谱》的资料及文字整理工作,此书是余所见最新,也是最全的一本,但是对邹舒宇的仕途宦迹,基本还是沿用旧说。
那么邹舒宇仕途宦迹的轨道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永安发现的七份《版串执照》为清代官方契约文书,其规制均有严格的要求,其史料的真实和权威性毋庸置疑。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邹舒宇被清廷任命为永知县时,时年已经62岁。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离任已65岁,
我们在《邹氏家谱》中,见到所收入邹舒宇的诗稿中,有一题为《戊戌花朝后三日卸永安篆报别》曰:“易俗移风本极难,中流敢道挽狂澜。清勤励我差堪信,听断犹人总不安。献颂绅耆循向例,讥含妇孺怕旁观。翻令局内增惶悚,那有余思系去官。”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为“戊戌年”,邹舒宇于花朝节后三日离职卸印。所谓“花朝节”,是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之一,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闽西客家习俗,为农历二月十二日。明清印章多用篆文刻写,故常作为官印的代称。
在邹舒宇仕途宦迹上,我们以永安发现的契约文书为基点,通过查证相关史料研究分析:咸丰十一年(1861年),邹舒宇考中清朝拔贡,以七品京官分发福建候补知县,时年28岁。如按上述诸传记的记载和描述,若从永安县到长乐县再至延平府任知府,显然在官阶和时序上产生了严重错误。经多方查证相关文献史料,邹舒宇光绪八年(1882年)以拔贡知长乐县事,有传。时年49岁。据《长乐县志》『民国』李驹主纂
也许就是这句“旋升署延平府知府”,造成历年来许多有关邹韬奋传记的著述中,在谈到邹舒宇仕途宦迹时,基本都误认为他“官至延平知府”。如俞月亭在《四堡纪行》中称邹舒宇:“先后任永安、长乐知县,官至延平知府”,就连2009年7月最新出版的《韬奋评传》(陈挥著)中还写道:“先后任福建省永安县知县、长乐县知县、延平府知府”等等。
邹舒宇,在历史上应该从来未曾担任过延平知府。邹舒宇,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任延平府通判。福建省南平市志编纂委员会一九八五年五月整理重印民国《南平县志》(上、下册),则将邹舒宇列为“知府”栏内。邹舒宇,时年52岁。
我们知道清代的“府”是省之下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知府为一府长官,从四品,掌总领属县,宣布条教,兴利除害,决讼检好。三年一考属吏,具其优劣上报。一切要政皆需通过督、抚允准乃行。清代延平府编制有知府一员、通判一员、教授一员、训导一员、经历一员、司狱一员(后裁)。知府为四品官,知县为七品,中间相差品级甚巨,不可能一蹴而就。
经查阅民国六年(1917年)始修的《南平县志》,地方文史部门重印该志书时称:“民国《南平县志》,堪称南平诸志乘中之集大成者,也最详者。全书二十四卷,三十三目,分订二十册。”我们在该志卷七职官志第十一中的“道府历官表”内,在“府”栏目光绪年内找到了邹舒宇的名目,文曰:“邹舒宇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十九日,邹舒宇知永安县,时年62岁。(同日,邹韬奋先生出生于福建永安下渡村。按照余江《邹氏族谱》“满玉隆有,文泗律玉;国恩嘉庆,人寿年丰。的次序,邹韬奋属”恩“字辈,祖父为他取名恩润。下渡村在县北城门(延平门)外对岸,“凌霄塔”(北塔)下风景奇秀,由34艘木船用铁链相连而成的浮桥,名曰:“步虹桥”。因此,从官阶和时序上看,邹舒宇在延平府时任通判,应属正确。
永安明景泰三年(1452年)设县后,共有明万历本、清顺治本、清雍正本、清道光本(续志)四部县志,自咸丰以降的史料便无从记载。故光绪年间,邹舒宇是否曾在永安担任过知县,永安地方文史研究者看法大相径庭,争论也长达十余年之久。因为邹舒宇在永安县的任职,关系到邹韬奋出生地的问题,这就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全国对邹韬奋先生出生地有多种说法,如福州说、长乐说、余江说、永安说等多种说法,邹韬奋先生的出生地因史料匮乏,众说纷纭显得扑朔迷离。其中最主要的关键的问题是邹舒宇在永安任知县的宦政经历,未见只言片纸。虽然近年来,“永安说”已基本成为一种主流说法,但是还不能为全部学者所接受。经查阅多种版本的邹韬奋传记和相关书刊,“永安说”较权威的著述中有:《韬奋》(穆欣著
邹韬奋先生3岁以前,应该是居住在永安下渡村。他在《我的母亲》文章中曾写道:“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於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朦胧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微微的灯光,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往来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这大客厅里除了有不少成人谈笑着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的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见邹韬奋《我的母亲》1936年1月10日)经实地考证,文中说叙述的“大客厅”,就是现在的下渡邹家大院,这就是邹韬奋先生对他的出生地永安和母亲最亲切的回忆。
我们在掌握了解到邹舒宇的仕途宦迹后,他的从政仕途的路线图便明晰起来:
咸丰十一年(1861年),邹舒宇考中清朝拔贡,以七品京官分发福建候补知县,时年28岁。
(不详)
光绪八年(1882年)以拔贡知长乐县事,有传。时年49岁。
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任延平府通判,时年52岁。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十九日,邹舒宇知永安县,时年62岁(邹韬奋出生)。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离任已65岁(邹韬奋3岁)。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邹舒宇告老还乡,回江西余江。时年67岁(邹韬奋5岁)。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他在老家余江病故。时年75岁(邹韬奋13岁)。
永安新近发现的七份珍贵的清代《版串执照》,是研究邹韬奋先生出生地最新的历史文献资料,它明确地表明邹韬奋先生的祖父邹舒宇,曾在永安担任过三年的知县。邹韬奋先生的出生地,也从长期的多种说法得以最后澄清:
邹韬奋先生出生地——永安。
本文参考资料:
《经历》韬奋著
《永在追念中的韬奋先生》韬奋出版社编印
《向韬奋学习》编印者
《患难余生记》韬奋著
《邹韬奋》黄逸之编著
《韬奋的道路》上海韬奋纪念馆编
《邹韬奋》穆欣编著
《韬奋》穆欣著
《邹韬奋》穆欣著
《韬奋文集》生活•读者•新知
《韬奋年谱》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所编
《邹韬奋》穆欣编著
《邹韬奋传》俞润生著
《邹韬奋传记》马仲扬
《邹韬奋传》沈谦芳著
《韬奋人格发展的轨迹》潘大明著
《韬奋年谱》(1895-1932)邹嘉骊编著
《韬奋评传》陈挥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杨国桢著
《梦梁录》(宋)吴自牧著
《永安市志》永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南平县志》(民国)福建省南平市编纂委员会
《南平市志》南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南平地区志》南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长乐县志》『民国』李驹主纂
《永安县志》清雍正十年、清道光十四年合订本
《福建省延平府永安县洋畲李暴庸履历》宣统已酉 永安李氏族谱
《中国历代官制》齐鲁书社出版1993年第一版
《中国的家法族规》费成康主编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孙燕京著
《晚清官场规则研究》任恒俊著
《晚清经济史事编年》李允俊主编
《连城客家情》(6)——纪念邹韬奋同志诞辰105周年暨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专辑
安孝义
2010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