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县募建泗州大师宝塔碑
皇宋天圣五年(1027)岁次丁卯十二月癸丑朔初三日己巳,漳州龙岩县白岩院劝首僧可知,谨募众缘,建构泗州普照明觉大师宝塔一座三层,并相轮邈高十丈八尺,广袤几半。定取今月初三日,用工立柱,鸿渐其事,在乎斯懿成。天长地久,斯缘也,时任改以长存;谷变陵迁],斯记也,劫难而犹在。略垂墨迹,用记岁华。
时劝首僧可知;
同劝首、弟子陈
同劝首、弟子王奭
同劝首、弟子朱传敏
同劝首、弟子朱延
同劝首、弟子王锡
同劝首、勾当僧法超
同劝首、主持僧元瑫
同劝首、管界僧副契静
都劝首、管界僧首法懃;
都料 刘念
碑长1.64米,宽45厘米,大理石质,碑文阴刻。
塔身与塔刹高度十丈八尺。宋制一尺约今31.6厘米,故十丈八尺(十八尺)约今5.7米。
《龙岩县募建泗州大师宝塔碑记》
泗州普照明觉大师
唐朝前来弘法的西域之僧伽大师(627—710年)。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其年三十一之际,东入长安、洛阳弘法,龙朔元年(667年)南游江淮,先到楚州(今江苏淮安市),隶名于山阳县龙兴寺,后又西进泗州(今江苏淮安盱眙县)临淮县建普光王寺。
僧伽圆寂葬泗州,传为观音菩萨化身,称“泗州佛”,影响很大。南宋僧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十四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八月,“诏谥泗州僧伽大士‘普照明觉大师’”。
唐李邕(673—742年)《大唐泗州临淮县普光王寺碑》中说:“和尚之姓何,何国人。”
北宋蒋之奇(1031—1104年)《泗州大圣明觉普照国师传》记:“或问师‘何姓’,答曰:‘姓何。’又问师‘何国人’,答曰:‘何国人’。”
僧伽此答可理解为僧人玄语机锋,问者之“何”是疑问代词(什么),但僧伽却顺句而答,将“何”作实解,意即“你说我何姓、何国人,我就姓何、何国人”,表现出僧人对姓氏、国籍这些世人执着的名相的超然之意,也蕴藏僧伽所谓“姓何、何国人”不过是僧人玄语,未可当真。
苏轼(1037—1101年)在《东坡志林》中记:“《泗州大圣僧伽传》云:‘和尚,何国人也。’又云:‘世莫知其所从来云,不知何国人也。’近读《隋史·西域传》,乃有何国。”苏轼指出西域确曾有何国,僧伽就是何国人。苏轼之论,已为普遍认可。何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之西,是昭武诸国之一。汉代,原居张掖郡昭武城(在今甘肃)的月氏人,被匈奴击走,西迁中亚河中地区,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何姓即其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