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士弘
(2024-07-19 17:12:10)分类: 林氏 |
六.简析“林士宠、林士威、林士弘”三大宗族世系区别
一弯山溪
IP属地: 安徽
2023.02.22 21:14:42
字数 4,183
阅读
710
玉堂(童)→迈→惠朗
传略记载:
晋安八世玉堂,闽谱“堂”作“童”,字永逢。妣吴氏生子三:迈、楷、彬。
晋安九世迈,字世超,武帝时安远将军。妣胡氏生子三:惠朗、惠期、惠朝。
晋安十世惠朝,字观君,妣刘氏生子:德在。
晋安十一世德在,妣张氏生子二:林士宏、林士威。龙潭谱德在作惠朗之子。
晋安十二世士宏,一云由闽迁鄱阳。一云隋义宁二年迁九江鄱阳。一云?复入闽。乾隆丁卯年(1747)云:生四子(国敝、国楷、国梳、国珍)。乾隆甲辰年(1784)云生一子:大中。
龙潭一世缙,字和美(于祖公和叔同字派,疑误载),原籍闽省莆田,唐时作宰武宁……奉公为一世祖。夫人韩氏生子三:楼鸾、楼鳯、楼凰。
据中华林姓始祖《林坚》(中华人文出版社)林智栋、燕昭安主编,第252页载:林大中:字和叔,永康(浙江省金华永康市)人。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宁宗时由台谏历官签书枢密院事。
该谱记载林士宏乃玉堂(闽谱“堂”作“童”)五代孙。林士宏无事迹传略。林士宏隋末唐初之人,大中乃宋代之人。林士宏距子大中相差近六百年。大中曾孙缙公又是唐朝人。此世系如此错乱,实属误传误载。
(二)许坊“林士弘、林士威”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许坊乡许坊村林家凹之《林氏族谱》,始修宋隆兴二年,二修明洪武十八年,三修明正德六年,四修明万历三十五年,五修康熙四十二年,六修清乾隆三十二年,七修清嘉庆十二年,八修清道光三十年,九修清光绪十六年。转摘其世系传承暨世系传略如下:
世系传承:
林玉童→迈→惠朗→德在→士弘
世系传略:
晋安八世玉童,遁民长子,妣陈氏生子一,迈。刺桐世祖。
晋安九世子健,讳迈公,梁武帝二年(503—504)任安远将军。刺桐世祖。妣黄氏生子三:惠朗、惠朝、惠期。刺桐世祖。
晋安十世惠朗,仕梁,为扬州刺史。妣黄氏生子二:德在、从在。刺桐世祖。
晋安十一世德在,邵武令。妣陈氏生子二:士弘、士威。刺桐世祖。
晋安十二世士威,安远将军。妣王氏生子一:玄才。刺桐世祖。
晋安十三世玄才。刺桐世祖。
该谱记从晋安八世林玉童至十三世玄才居为“刺桐世祖”。玄才由福州侯官迁居江西抚州市崇仁县许坊乡林家村林家凹,其家族一支在林家凹虎溪。许坊乡林家村林家凹虎溪林氏“桂公”为肇基祖。
玄才至七世孙“桂公”原居于侯官何处?不得而知。迨寻到林家凹虎溪林氏族谱一探究竟。
(三)刺桐巷“林士宠、林士诚”
林忠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福州人,主修《社会科学》。君于社会科学研究学识渊博,见识独到。其研究姓氏起源暨蕃衍以国史、方志、古迹古物等为依托。故而其研究林氏起源、变迁与发展独具见解。甚为可贵的是,注重人类DNA(基因遗传学)研究。君以为人类DNA检测乃是识别家族血脉传承之重要途径。
以下转摘林忠博士编纂的《林氏进士谱》莆田“林士宠、林士诚”家族传略与刺桐巷林氏之起源。“晋安某世”乃编者加,便于三地族谱世系比对。
“林士宠、林士诚”世系传承。《林氏进士谱》第353页。
晋安八世林玉童,字永遁。“遁”与父辈同,恐记载有误。(修于1755年之《莆田林氏重修谱》载“逊”。九江市德安县邹桥乡龙潭村《林氏族谱》载“逢”。编者注)夫人吴氏(与龙潭族谱记载同。编者注)生子一:迈。
晋安九世迈,生世建。
晋安十世世建,528年×远将军(林家凹族谱“子建讳迈”,将父子二人合成一人。编者注)。世建生惠朗、惠朝、惠期。
晋安十一世惠朗,531年功曹。生二子:国深、国宁。
晋安十一世惠朝,生德在。
晋安十一世惠期,扬州刺史。
晋安十二世国深,生四子:玄素、玄善、玄灵、玄琐。
晋安十二世国宁,生二子:君珍、君禄。
晋安十二世德在,生士宠、士诚。
晋安十三世士宠(龙潭谱“宏”,虎溪谱“弘”。编者注),生国币(龙潭谱“敝”。编者注)、国楷、国保(龙潭谱“梳”。编者注)、国珍。
晋安十三世林士诚(龙潭谱与虎溪谱“威”),不详。
莆田刺桐巷林氏起源。《林氏进士谱》第375页。
忠义林氏
刘克庄《林氏一门忠义祠堂》“禄又传二十二世,名谠者,为唐侍御史。又四世入本朝,名深之”。唐天佑乙丑年(905)进士,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充殿中侍御史,娶陈氏,居郡城刺桐巷,巷以唐补阙,翁乾度尝列植刺桐花,得名刺桐巷,及长官方廷范居之,遂姓其巷曰“方巷”(又称坊巷),宋绍熙二年(1191)知军事。赵励立朱紫坊,曰:朱紫巷。“四忠义祠”建在朱紫巷。四忠义:冲之、郁、霆、震。见刘克庄撰《忠义祠文》。《宋史》莆人成为忠义林氏。
(四)转摘《莆田林氏重修族谱》(1755年修,第141页)
晋安八世玉童,字永逊,生子一:迈,开皇二年(582)授安远将军。迈长子惠朗字可明,大业三年(607)功曹,为朱紫四忠义房祖。
(五)转摘《林氏蕃衍迁徙渊源谱》(1993年修,第6页 主编
林敬兴)
玉童,列八世,字永逊,生迈,迈列九世,梁武帝大业三年(607)授安远将军,为朱紫四忠义祖。
依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邹桥乡龙潭村、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许坊乡许坊村林家凹与林忠博士整理之《林氏进士谱》三谱,仅此有限资料简析之:
1.林忠博士之《林氏进士谱》第375页刺桐巷(朱紫巷、坊巷)起源之考证,比对江西崇仁县许坊乡许坊村林氏祖上六代记载“刺桐世祖”,可知江西省崇仁县许坊乡许坊村林氏上祖乃为莆田刺桐巷(朱紫巷、坊巷)人。
2.三地族谱世系大致相同。
林忠博士《林氏进士谱》载“林玉童→迈→世健→惠朗→德在→士宠、士诚”
江西九江德安龙潭《林氏族谱》载“林玉童→迈→惠朝→德在→士宏、士威”。
江西崇仁许坊村《林氏族谱》载“林玉童→迈→惠朗→德在→士弘、士威”
三地谱系大致相符。其中《林氏进士谱》记载“林士宠、林士诚”,江西九江德安龙潭《林氏族谱》记载“林士宏、林士威”,江西崇仁许坊林氏《林氏族谱》记载“林士弘、林士威”。余以为林忠博士《林氏进士谱》收集之莆田本地族谱要比外迁族谱记载真实可靠,可信度高。德在之子“林士宠、林士诚”乃为真实记载,江西九江德安龙潭《林氏族谱》之“林士宏、林士威”,及江西崇仁许坊林氏《林氏族谱》之“林士弘、林士威”是否可视为误载,待考。
3.三地林氏世系传承大致相同。其上祖源自于莆田刺桐巷,均为“林玉童”后裔。但是龙潭林氏、许芳林氏二地因提供的资料有限,暂时无法考证其家族真正之祖源。《林氏进士谱》亦无明确记载林玉童衍派朱紫巷之四忠义林氏。本文仅凭三谱有限资料而言之。爰,结合1755年之《莆田林氏重修族谱》、林敬兴主编《林氏蕃衍迁徙谱》之所载,“林玉童为莆田朱紫四忠义房祖”,得知朱紫四忠义林氏乃为林玉童所衍派。然,林玉珍派系之金紫林“林英”亦称之为忠义之祖,孰实孰虚待考。抑或“玉童、玉象、玉珍”同居于刺桐巷,故其后裔相互交织?因时代久远,资料缺失无从考证。
(六)转摘《莆田林氏重修族谱》(1755年修)之《莆田西河郡林氏入闽始祖世系传谱》第142-143页世系传承及世系传略。
玉象→廷坚→英 →礼
→仁待(疑长城金紫林上祖)
世系传略:
晋安八世林玉象,字嘉度,梁武帝天监十六年(517)人平西将军。妣陈氏生子三:廷坚、廷翼、廷欣。
晋安九世廷坚,字景和,开皇五年(585)授冀州刺史。妣王氏生子一:英。
晋安十世英,字彦×,大业九年(613)人贵平主簿,妣陈氏生一子:礼。公自福建莆田迁居江西鄱阳郡。
晋安十一世礼,字德在,隋开皇(581-604)、大业(605-618)两朝冢宰。
妣张氏。生五子:仁待、士弘、士基、文慎、士威。
晋安十二世仁待,字志浦,唐武德元年(618)御史中丞。(与“长城金紫
林”晋安十五世之“仁待”重名,疑“长城金紫林”之上祖。)
士弘公,字世荣,礼公次子。隋末南方农民起义领袖,江西鄱阳人。大业十二年(616),公随同乡操师乞率众起义,任大将军,攻占豫章郡城(今江西南昌)。操师乞战死,大败隋军于鄱阳湖,杀隋将刘子翊,众至十余万,遂占据虔
州(今江西赣州)。公起初称“南越王”,后称帝,国号“楚”,定都豫章,年号太平,曾一度据有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州)的广大地区。武德五年(622)战败,后退守安成(今江西安福东南)山洞。公同年病殁,部属离散。据闽西多地及外迁柴林族谱载,子嗣为避祸,易林为柴,柴林宗族称之为柴林始祖。妣张氏,生二子:兴朝、兴国。
士基公:字肯堂,礼公三子,隋炀帝大业三年任夔州别驾。
文慎公,字学敬,礼公四子。文帝十三年授金吾将军。(与“长城金紫林”晋安十二世之“文慎”重名,疑“长城金紫林”之上祖。)
士威公:字全维,礼公五子,隋文帝二十年(560)授怀远将军。
该谱记载“林士弘、林士威”为林玉象之后,“林礼”之子,并非林玉童之后,且具有明朝进士林志之《校正林氏谱序》文献为依据。
《校正林氏谱序》第56页“开国侯缓公七世孙英之后,自莆田迁豫章之洪州,隋末林士弘称楚帝于鄱阳是也。”
结合《莆田西河郡林氏入闽始祖世系传谱》(第142-143页
1755年修)世系传承分析: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林禄→ 林景 →林缓→
林格→林靖之→林遂之→林遁民→林玉象→
九世
十世
十一世
十二世
林廷坚→林英 → 林礼→
林士弘、林士威
明进士林志之谱序载“开国侯缓公七世孙英之后,自莆田迁豫章之洪州,隋未林士弘称楚帝于鄱阳是也。”与《莆田西河郡林氏入闽始祖世系传谱》里记载的世系:林缓(开国侯)传“→1林格→2林靖之→3林遂之→4林遁民→5林玉象→6林廷坚→7林英”完全吻合。
显然“林士弘、林士威”属于林玉象公派系。此派系具有《莆田西河郡林氏入闽始祖世系传谱》作参考,又有明朝进士林志之文献作依据。余以为“林士弘、林士威”属于林玉象公之后可信、可靠。然,晋安十一世礼,字“德在”与以上三谱之“德在”同名,这是致各地族谱产生世系混乱所在。
《莆田西河郡林氏入闽始祖世系传谱》明确记载“林士弘”是迁居豫章(古豫章郡)之洪州(古南昌县)的“林英”之后裔,隋末于鄱阳称楚帝。而林玉童后裔之“林士弘(宠、宏)”并未记载其功名。足见,“林士弘、林士威”之上祖乃“林玉象”,并非“林玉童”。
本文局限于以谱论谱,权威性结论有待于专家发掘各地重要墓葬进行解读、考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