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祫有宋告院林公之墓(乐清林易)

分类: 墓志铭 |
【宋】林祫 有宋告院林公之墓(乐清 林易)
兄朝散郎新权发遣徽州知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 谨志
林祫字藏英号莲屿
【宋】林祫 有宋告院林公之墓(乐清 林易)
【宋】林熙 南宋吏部侍郎林祫圹志(乐清 林祫)
芙蓉林氏上世自杭孤山徙居玉环乡,至莲屿公登淳祐留梦炎榜进士,历官侍郎,五传而至壬六公乃自玉环乡徙居芙蓉里。芙蓉壬六公长子端一公出土墓志记载:始祖居玉环之东岙(今楚门东西村)。
【宋】林熙《南宋吏部侍郎林祫圹志》(乐清 林祫)
时间:2013-9-29 12:32:52
作者:林佳欣 来源:浙南林氏源流研究网
查看:137 评论:0
内容摘要:
宋吏部侍郎林莲屿公墓志
先君吏部侍郎讳祫,字藏英,姓林氏。上世居闽,后避五代乱,徙温之乐清玉环乡。曾祖讳勉,妣戴氏。祖讳善,妣韩氏。考讳季仁,累赠至朝奉大夫,妣朱氏,赠宜人。大夫以宜人居永嘉遂遷焉。五子一女先君居次。庆元丁巳()十二月二十七日申時生,紹定五年()补入太学。嘉熙改元()奏名上舍連丁內外艱。淳祐四年()以上舍當待對會時相有...
子熙泣血谨志15,
宗侄太学待省进士一龙填讳16,
刊士周天佑。
注 释
林祫(1197—1268):字藏英,号莲屿,浙江温州永嘉人。其上世为避五代乱,由闽迁居玉环,父季仁公迁居永嘉(今温州市区)。祫:《温州府志》作祫,旧谱或作袷,2004年5月2日出土墓志为木合,现字库无该字,康熙字典注:音柙(xiá),剑柙也,柙古同匣。结合莲屿公字藏英,可见史书古谱所载为错字。明《弘治温州府志》宦业传载:林祫,字藏英,永嘉人。与弟易同等淳祐第。教授静江府,专以周、程诸书为学者讲说。又置乳洞庄以津贡士,至今赖之。除国子录,坐诸生上书罢,谪婺州。景定更化,以博士召,历宗正簿、秘书、著作郎,兼工部郎。知徽州,除监察御史。面对,言“不世之大功易立,至微之本心难保,敬肆少殊,影响绝异。”迁右司谏,擢起居郎。阅岁进权吏部侍郎,寻卒。祫器局严整,遇事缜密。初为学官,抗议排奸,宁摈弃不顾。及显被擢用,而谦靖冲退,澹如也。
据永嘉《瓯北罗浮林氏宗谱》记载:光禄大夫曾公,为莆田孝子攒公之后,五代时由福建长溪赤岸桂枝亭迁玉环田岙里,至林善公早逝,夫人韩氏因玉环海岛寇盗为患,抚孤子庆公迁居温州五马街。而墓志载祫父季仁公因夫人朱氏居永嘉,遂迁居永嘉。据明郴州太守朱守宣所作芙蓉前垟《林氏新建小宗祠序》记载:芙蓉林氏上世自杭孤山徙居玉环乡,至莲屿公登淳祐留梦炎榜进士,历官侍郎,五传而至壬六公乃自玉环乡徙居芙蓉里。芙蓉壬六公长子端一公出土墓志记载:始祖居玉环之东岙(今楚门东西村)。玉环:以玉环山或玉环岛而得名。古为乐清县玉环乡,今为玉环县。明成化12年(1476年),析乐清县山门、玉环两乡6都地隶太平县(今温岭市),属台州府(今台州市)。
季仁:永嘉《瓯北罗浮林氏宗谱》载:善公子讳庆,夫人薛氏,生子五:龙、祫、易、璋、衍。今林祫墓志出土善公子讳季仁,夫人为朱氏。永嘉之谱记载当误。另明《弘治温州府志》宦业传载:易,字藏用,知益阳县。适疆场绎骚,而措置有方,境内帖然。诸司交荐,主管官诰院卒。性孝恭,兄弟无间言。葬亲躬自负土杵筑,周人之急无靳色。持身谨饬,虽抱恙两年,每正襟危坐,迄暝不乱。
乐清《芙蓉林氏宗谱》记载:林易,字藏用,号莲嵛,与兄同登进士,墓本处阮岙。
丁艰:即丁忧,亦称丁家艰,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源于汉代。宋代,由太常礼院掌其事,凡官员有父母丧,须报请解官,承重孙如父已先亡,也须解官,服满后起复。夺情则另有规定。后世大体相同。“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丁内艰,丧制名,即丁母忧,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外艰
,丧制名,即丁父忧,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
南省:尚书省的别称。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在大内之南,而尚书省更在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称南省。也特指隶属尚书省的礼部。
静江府:静江是广西省桂林市的古称。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元改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故桂林在南宋、元时期又称为“静江”。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改静江府为桂林府,从此正式确定了桂林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六君子事件:宝祐四年,宋待御史丁大全劾罢宰相董槐。罢相之制未下,大全调兵百余人近逐董槐。太学诸生林则祖、陈宜中、刘黻、黄镛、陈宇、曾唯等联名上书,揭发、声讨佞臣丁大全、卢永升、董宋臣等罪行,被削籍发送边远州郡拘管。国子监祭酒、司业等闻讯,率领十二斋太学生整顿衣冠恭送6人出桥门。丁大全闻讯大怒,在太学中立碑,严禁太学生“妄议国政”。士大夫则翕然推许,称之为“六君子”。开庆元年(1259),丁大全被劾罢官,“六君子”才免解。
磨勘:磨勘指审核、推究,宋代将之作为考深和诠选的一项制度,是古代政府通过勘察官员政绩,任命和使用官员的一种考核方式。
彻章:与经筵有关。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10丐祠: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祠禄官主管祭祀,故充任祠禄官称奉祠,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以处闲散之地称请祠,或称乞祠、丐祠。
11乞郡:即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
12祷雪:即祈雪。是一种借迷信宗教仪式,请求上天垂护,降雪消除灾难。上天竺:即杭州法喜寺,该寺创建于五代吴越王时(907—960年),原名天竺看经院。清代乾隆时改名为“法喜寺”。
13本觉院:即今雁荡山本觉寺,位于乐清市芙蓉镇境内,本觉寺原址在芙蓉溪畔的长徼,初名延唐寺,唐会昌年间曾废,乾宁二年复建,北宋建隆元年(960)改名赐额为“本觉禅寺”,大中祥符年间重建,元丰初年又复建。到了南宋绍兴年间,因“岁久垂坏”、“山门不振”,雁荡山能仁寺僧宣公的徒弟景暹募材鸠工,选择龙潭坑中游处,重建寺院。南宋王十朋有《本觉院殿记》。
14孙:古同“逊”,指谦让,恭顺。
15熙:林熙,林莲屿子,《弘治温州府志》记载:祫子熙,字靖夫,以父任,授知建宁府麻沙镇。元初不仕,遇乡曲缓急必赈之。元张可久曾作《太常引
永嘉林熙翁城南旧院
》词:霖铃秋雨打空阶。人坐益清齐。门掩小蓬莱。怕有客、寻真到来。楼头碧远,山眉青小,口树挂苍苔。且莫写离怀。看隔水、芙蓉正开。
16林一龙:字景云,永嘉人。咸淳七年(1271)进士,授绍兴教授,未久,除史馆检阅,迁秘书郎兼崇政殿说书,时称石室先生。填讳: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祖先名号,称填讳,唐人称题讳。
原文(未句读):
子熙泣血謹志
宗侄太學待省進士一龍填諱
刊士周天佑
本文来源于 浙南林氏源流网,原文地址:http://www.znls.net/news/?185.html
前一篇:曾宗彦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