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刘克庄林氏一门忠义祠堂
(2023-03-08 19:41:50)分类: 林氏 |
【宋】刘克庄 林氏一门忠义祠堂
林氏一门忠义祠堂
(南宋)刘克庄
【注释】
见《四部丛刊·初编·集部·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一。
按,本文乃南宋著名爱国文学家刘克庄所撰。刘克庄是莆田人,熟知林氏历史,与林氏后人交往颇深,其母系唐孝子林攒之后。由他撰写此文也属当然。
福建莆田朱紫巷原为莆田林氏的聚居地之一。宋代科甲联芳,有林冲之、林深之、林霆、林震、林郁、林光世等进士。林冲之、林深之、林霆、林震为抗金民族英雄,称“四忠义”,巷内有“四忠义祠”,清代被毁。原四忠义祠位于现在的兴化宾馆内。
朱紫巷(族谱记载为刺桐巷)林氏为金紫林梨岭(英田)衍派。金紫林始祖沙公三子旻公自长城(莆田北高镇)迁至梨岭(埭头镇英田村),旻公生二子:德孙、贵孙,贵孙自梨岭迁居刺桐巷。刺桐巷房在英田族谱中记载至南宋末。族谱中注明因城乡交通不便,刺桐巷房与英田房从元代起各自修谱记载。
本文叙述了主客父子“一死于虏,一死于贼”、大蓬兄弟“皆死于权臣”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一门四人伏节死义”的盛举,揭示了林氏忠义之风源远流长的本质。正是因为林氏受“先世忠义之泽”,本固源深,才能长久不衰。
最后用以甄济比四义士,以甄逢比林光世,回到作文之由上。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城厢人。南宋爱国诗词家。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以父荫入仕,任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任建阳县知县。因写《落梅》诗得罪权贵,废置十年。宋理宗淳佑六年(1246)以“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其间因弹劾宰相史嵩之而先后五次贬官。诗学晚唐,刻琢精丽,为江湖诗派中的领军人物。创作大量的爱国诗词,著作有《后村别调》和《后村先生大全集》,有诗5000多首,词200多首。按,林希逸《宋龙图阁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侍读尚书后村刘公状》,见《竹溪鬻斋十一续集》。
策名:古语中有“策名就列”。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旧唐书·太宗纪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浇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礼。”
林冲之,字和叔,莆田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任都官金部郎,为临江、南康太守。靖康初年,召为主客郎中。金人第二次入侵开封时,林冲之随同中书侍郎陈过庭出使金国,一同被拘押,陈过庭死,金人逼迫林冲之在自己的政权中任职,林冲之宁死不屈。金人把他拘至上京,仍无屈服之意。金人又把他带到显州,在佛寺中一关就是十多年。北方苦寒,林冲之安之若素,久之,发须竟由白变黑。至72岁时,仍未能叶落归根,悲痛加上病痛,面南而跪,气绝身亡。朝廷下诏封其二子官职以示表彰。
者寺:应为“省寺”。古代朝廷“省”、“寺”两类官署的并称。亦泛指中央政府官署。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高歌卿相宅,文翰飞省寺。”
犹子:指侄子。《礼记·檀弓上》:“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本指丧服而言,谓为己之子期,兄弟之子亦为期。后因称兄弟之子为犹子。汉人称为从子。宋·文天祥《寄惠州弟》:“亲丧君自尽,犹子是吾儿。”
林震:字时旉,崇宁元年进士,仕至秘书少监。以不附二蔡有声崇宁、大观间。(《宋史·列传·第二百八·忠义四》)
陈过庭(1071—1130),北宋越州山阴人,字宾王。绍圣进士。徽宗时以右司员外郎使辽,归请加强边备。宣和二年(1120),迁御史中丞。时方腊起义,他认为蔡京、王黼、朱勋皆不能辞咎,宜正典刑,被贬黄州安置。钦宗即位,复为御史中丞,劾姚古拥兵不援太原,罪可斩。靖康元年(1126)为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次年初,出使金营,被拘军中。后卒于燕山。
不:疑为“因”。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饶州鄱阳人。政和进士。宣和年间,任秀州司录,岁涝发廪赈济,又邀留纲米济人,人称“洪佛子”。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金逼仕刘豫,坚拒不屈。波流放冷山,居雪窖中。复徙云中及燕京,留金凡十五年。绍兴十三年(1143)始还,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以论事忤秦桧,罢官。卒年六十八,谥忠宣。《宋史》有传。著有《松漠纪闻》一卷、《鄱阳集》十卷。《彊村丛书》辑有《鄱阳词》一卷。
琐闼:镌刻连琐图案的宫中小门,亦指代朝廷。 京、卞:指蔡京、蔡卞兄弟二人。
林霆:字时隐,政和五年进士,敕令所删定官。诋绍兴和议,谓不宜置二帝万里外不通问,即挂冠出都门,权臣大恚怒,亦废放以死,莆人称为“忠义林氏”。宝庆三年,即其所居立祠。宝祐中,又给田百亩,使备祭享以劝忠义云。(《宋史·列传·第二百八·忠义四》)
11敕局:宋时内廷承旨撰制法律条例的机构。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政和末,李彦章为御史,言士大夫多作诗,有害经术,自陶渊明至李杜皆遭诋斥,诏送敕局立法。”
12窜:放逐,驱逐,贬官。
13郑夹漈:郑樵(1104—1162),字渔仲,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一生热衷科举,苦学三十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绍兴十九年(1149),赴京献《诏藏秘府》一百四十卷,授右迪功郎,未接受。1152年,新任同安主簿朱熹上山拜见郑樵,谈诗论文三天三夜。1157年,《通志》初稿完成,其中的“二十略”涉及诸多知识领域,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绍兴二十八年(1158),应高宗召对,授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文字,后改监潭州南岳庙。绍兴三十一年,步行三千里至临安,献《通志》一书,诏升枢密院编修兼权检详诸房文字,次年病卒。
14林郁:字袭休,宣和三年进士,再调福建茶司干官。建州勤王,卒自京师还,求卸甲钱,郡守逃匿,卒鼓噪取库兵为乱,杀转运使毛奎、转运判官曾仔、主管文字沈升。郁闻变急入谕卒,遇害。事闻,诏各与一子官。(《宋史·列传·第二百八·忠义四》)
15按,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有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共七十四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16卞壶(281—328),晋济阴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字望之。永嘉中任著作郎。元帝镇建邺,召为从事中郎,掌选官之职。明帝时领尚书令,与王导等俱受遗诏辅政。俭素廉洁,不敬同时好。力劝庚亮勿征苏峻入朝。后峻攻建康,他率六军拒击,苦战而死。二子相随赴敌,同时遇害。
17袁粲(420—478),初名愍孙,字景倩。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孝武即位,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司徒左长史、南东海太守、尚书仆射、中书监。后谋讨萧道成,事泄为萧道成所害。袁粲之子袁最以身护其父,袁粲说:“我不失为忠臣,汝不失为孝子。”父子都死于刀剑之下。时谣:“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
18田布(785—822),唐平州卢龙(今属河北)人,字敦礼。田弘正(兴)子。弘正为魏博节度使,使总亲兵。朝廷讨淮西,他率部助战有功,入朝为左金吾卫将军。旋任河阳节度使,又徙泾原节度使。长庆元年(821),弘正在成德节度使任上被叛将王廷凑所杀,魏博节度使李朔又病死,朝廷乃以布为魏博节度使,使讨王廷凑。他知魏人难用,与妻子宾客诀别而去。至镇,将士果不肯为朝廷出力,乃引刀自杀。
19两龚:宋·龚夬及其弟龚大壮的合称。《宋史·龚夬传》:“弟大壮,少有重名,清介自立,从兄官河阳,曾布欲见之,不可得,乃往谒夬,邀之出,从容竟日,题诗壁间,有‘得见两龚’之语。”龚夬置生死于度外痛斥权奸,使得徽宗罢免章惇、蔡卞、蔡京,并为元祐年间被诬的吕大防、刘挚等人平反。
20二颜:即颜真卿、颜杲卿。
21位不满德:指地位与才德不协调。
22大鼎:应为“林大鼐”。字梅卿,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五年(1135)进士。历官右谏议大夫兼侍讲,权吏部尚书。后为秦桧所忌,出知泉州,卒於任。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五一。
林光朝(1114—1178),字谦之,莆田人。专心圣贤之学,有气节,朱熹兄事之。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东南。隆兴初(1163)第进士。累迁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祭酒。后以集英殿学士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有《艾轩文集》收录于《四库全书》。
23林光世:字逢圣,莆田人。曾任潮州太守、开庆元年(1259),主持修建潮州广济桥,“造新舟二十四,铁缆七十丈,从旁翼而贯之”。基本奠定了该桥的格局。林光世的《水村易镜》是宋代较有影响的书籍。
24微析:衰败离散。宋·叶适《<东溪先生集>序》:“故不得志于科举,至转富入贫,本业微析,终不动,一以溪山云月为家宅,笔墨简策为性情。”
25穉耋(zhìdié):即“稚耋”。穉,同“稚”。
26朞:指朞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朞(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
缌(s):细的麻布。古代一种丧服,死者远亲穿用。借指较为疏远的亲属关系。
27唶唶(jièjiè):赞叹声。
28甄济(?—766),宇孟成,唐代定州无极县人。自幼丧父,性沉静好学,住青岩山(今河南淇县云梦山)十余载,人皆以文士相赞。天宝十年(751),以左拾遗征召不就,安禄山入朝向玄宗请求授其范阳掌书记,并亲赴卫州遣太守进山拜甄济。不得已就赴仕途,在衙中论议正直,秉公办事。后发现安密谋反唐,便告知卫令齐纪,同时暗自备下羊血,托辞身患重症,意欲归里。安言明“即使不能前来,也要取回首级”,派节度使蔡希德挈领刀斧手探听虚实。入室,甄济泰然自若,用左手写下“去不得”三字,刀斧手持刀相逼,甄济无惧色,伸长脖子等候就义。蔡觑欷退走,如实报安禄山。肃宗即位,令曾附逆之官员参拜甄济。诏甄济进驻三司衙门,晋封秘书郎,后加封为太子舍人。永泰二年(766)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荐甄济为著作兼御史。《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四和《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有传。
林冲之,字和叔,莆田人,宋元符三年(1100)李釜榜,官至大宗寺正丞。
林震,
崇宁二年(1103)霍端友榜
秘书监
林颖, 字希悟
绍兴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榜 临安府佥判
林 郁,字袭休,莆田人,宋宣和三年(1121)进士,官至福建转运司干官。
林 震,字时甫,莆田人,宋崇宁二年(1103)霍端友榜 ,官至秘书监。
林 霆,字时隐,莆田人,宋政和五年(1115)何栗榜,官至湖州通判。
林禄--景-|-详
即--律--文慎--饶--仕融--仁侍--大谌--法幔--沙-|-昌--评--元--叟--传--居才--桂椿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