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五代时期迁平阳各派浅考
2019年10月11日 10:52:58 来源:平阳新闻网
陈正印
编者按:北宋后期洛学入平以来,平阳地方教育事业日渐兴盛。宋室南渡之后,平阳书香门第更是比比皆是,科举大家族屡见不鲜。其中,尤以盖竹林氏、杉桥朱氏、睦源周氏、南湖薛氏为最盛,人才辈出,影响深远。今年9月21日,横阳文史沙龙10多位文史专家专程前往麻步、水头、青街3地,深入考察盖竹、南湖、睦源人文遗迹,认真研究当地科举历史,并在青街乡召开了南宋平阳科举家族文化研讨会。会后,陈正印先生撰成《林氏五代时期迁平阳各派浅考》一文,全面梳理平阳盖竹、泗溪、林坳、荪湖诸林源流,钩沉释疑,颇有价值,今特予刊登。
元末明初苏伯衡《故梅轩处士林君碣铭》曰:“林氏系出莆田阙下,初迁长溪,再迁平阳。居平阳者非一族人……”元朝之前,林氏迁平多在唐末五代时期,但也有更早的,如南宋薛季宣《林南仲墓志铭》谓:“南仲讳杞,其先家闽中,唐会昌、大中间有名彦者,徙横阳之金舟,遂为林湾里人。”可见“林湾林”是唐朝武宗会昌至宣宗大中年间(841-860)始迁平阳的。本文主要谈及的则为唐末五代时期始迁平阳的林氏各派。
苏伯衡《林氏族谱序》谓:“平阳林氏,五季时自长溪赤岸(即今福建省霞浦县)来居四溪(即今泰顺县泗溪镇)。”可见“泗溪林”系五代时期由福建长溪赤岸迁入平阳。宋朝刘安上《有宋隐居林公墓志铭》载有:“公讳丕,字景徽,姓林氏,六世祖避五代之乱,自闽迁温之平阳,遂为平阳人。”正可相互印证。南宋林杲《中奉大夫林淳厚墓表》则有:“先君讳淳厚,字季雅,姓林氏,九世祖建公徙温之平阳四溪。”可知始迁祖为林建。
“泗溪林”有很多分支,包括“岭门林”“涂川林”“钱仓林”等。名人有林杞(江西安抚制置司参谋)、林待聘(敷文阁直学士)、林元彬(古琴大师)等。
林坳林
南宋林炜《处士林君墓志》谓:“先君讳己千,字仲能。先世居闽,八世祖庈徙温平阳,乡曰亲仁,里曰林坳(今属苍南县藻溪镇)。”可知始迁祖为林庈,林己千则为第九世。文中谓林己千“生于绍兴辛亥(1131),终于淳熙乙巳(1185)”。若以公元1163年其33岁为基准,每世以33年计,上溯八世264年,则始迁时间约为公元900年,正好是唐末接近五代时期。而一般认为林景熙祖上也是自林坳迁出,其《送松存弟序》谓:“林氏自闽徙居平阳之坳中,至予十二世,系益蔓,岁合族无虑数百人。叙拜行酒,少长秩如。予以奥里第二支,松存为伯仲行。”若用上述方法倒推,则约为公元910年,也是唐末五代时期。当然这种推导误差不小,不过大体上的时代错不了,故参考意义同样不小。
“林坳林”名人有林管(武状元)、林时中(武状元)、林雍(国史实录院编修官)等。
盖竹林
元末明初宋濂《平阳林氏祠学记》谓:“初,林氏之居盖竹(今属麻步镇),自名 者始。
卒,葬于华盖山。子孙至今数百家散处乡闾,服微情弛者久矣。其十二世孙元阳江县尹淳,惧其愈远而不知所自出也,欲立祠于墓而未果。淳卒,其子今刑部主事升遂作祠……”可知始迁祖为林
,林淳为其十二世孙,则为第十三世,林淳子林升为第十四世。以林淳、林升所处年代倒推至林
,其始迁平阳时间也正好是唐末五代时期。
“盖竹林”名人有林拱辰(吏部侍郎)、林千之(知信州)、林起鳌(知南剑州)、林梦新(武状元,知梧、容、浔三州)等。
荪湖林
清代鲍台《募修护法古寺序》曰:“吾邑西南六十里,有荪湖(今属苍南县望里镇)焉,岩岫玲珑,琪花瑶草,疑非人世。相传五代时,节度使仁药林公归隐于是,寿百馀岁。有道术,授其孙升真,真授水南,故荪湖有道乡之称云。”谓“荪湖林”也是五代时期迁平阳,始迁祖为林仁药。不过毕竟无可靠史料作为依据,鲍氏也说为“相传”,迁平年代、始迁祖名字暂且存参。
苍南“荪湖林”名人有林薿(知随州)等。
“四林”是否同族
既然“泗溪林”“林坳林”“盖竹林”“荪湖林”迁平时间均为唐末五代,那么是否同族呢?显然不是,一则始迁地分别为泗溪、林坳、盖竹、荪湖,各不相同;二则始迁祖分别为林建、林庈、林
、林仁药(?),也各不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南宋吏部侍郎林拱辰,民国《平阳县志》标为盖竹人,清朝林鹗《分疆录》则标为泗溪人,而根据上面分析,“盖竹林”和“泗溪林”又是不相干的。特别是关于“泗溪林”的说法,往往把林拱辰说成是林待聘的子孙。再看宋濂《平阳林氏祠学记》:“复立祠于左偏,祀晦庵朱子之像,以其先宋吏部侍郎拱辰、知信州千之、知南剑州起鳌,及其父阳江君配祀。”盖竹林因与朱熹渊源深厚,立祠祭祀,而以本族名人林拱辰、林千之、林起鳌配祀,若林待聘也是其祖上,岂有不列入的道理?宋濂文中还有“子孙至今数百家散处乡闾”的描述,可见“盖竹林”早已是蔚然大族。几个材料相比,宋濂《平阳林氏祠学记》时间最早,去宋朝未远,更不用说其文史大家的身份,所述自然最为可靠,林拱辰确属盖竹,与泗溪无关。
还有关于林景熙,笔者也已确考其为平阳白石(今属昆阳镇)人,所谓“生于林坳,长于钱仓、盖竹,定居林泗源”云云,实属无稽之谈。且林坳、钱仓、盖竹之林氏分属“林坳林”“泗溪林”“盖竹林”,各自成派,不应混淆。
不过笔者还注意到一则材料,便是元朝贝琼《来德堂记》所云:“号阙下林氏。五季之乱,举宗七人徙平阳而散居焉,四溪其一也。”贝琼此说来自其门人平阳岭门林与直,应该是比较可靠的。“七人徙平阳而散居。”不是说就一定分居七个地方,也可能是四五个。上述五代时期迁平的“泗溪林”“林坳林”“盖竹林”“荪湖林”又刚好都对得上号。若非巧合,便是各派祖上居福建时本为同族,迁平阳后分居各地,才各自传承演变成不同族的。当然,关于这点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若确为如此,则林景熙《送松存弟序》所谓“林氏自闽徙居平阳之坳中”,“坳”字义为山间的平地,“坳中”实为泛指平阳各地。“予以奥里第二支”,便无所谓“奥里第一支”之问题,而第一支可能是贝琼所谓“四溪其一也”了。
麻步镇盖竹村古河道 荏苒 摄
泰顺泗溪林氏始迁祖林建墓 林上宇 摄
宋朝平阳亲仁乡林坳里 蔡听涛 摄
麻步镇盖竹村出土的宋墓石 翁仲 陈文苞 摄
|-升斌-|-丕达
溥
|
|-丕显-|-士宗-|-丕-|-永年-|-待聘-|-信厚-|-立己-|-梦发-|-庭简
|
|
|
|
|
|
|
|
|-庭邃
|
|
|
|
|
|
|
|
|-庭伟--炳翰
|
|
|
|
|
|
|
|-梦禾
|
|
|
|
|
|
|
|-梦祥-|-应举
|
|
|
|
|
|
|
|-应科
|
|
|
|
|
|
|-尊己
|
|
|
|
|
|
|-达己
|
|
|
|
|
|
|-洁己-|-梦新--则祖-|-景怡--
|
|
|
|
|
|
|
|
|-景熙--
|
|
|
|
|
|
|
|
|-景英
|
|
|
|
|
|
|
|-梦说
|
|
|
|
|
|
|
|-梦周--庭彦--文铎
|
|
|
|
|
|
|-净己
|
|
|
|
|
|
|-修己-|-梦和
|
|
|
|
|
|
|
|-梦桂 佳
|
|
|
|
|
|
|-略己
|
|
|
|
|
|-仁厚--则董-|-丰--然
|
|
|
|
|
|
|-选
|
|
|
|
|
|
|-迁--焘
|
|
|
|
|
|-礼厚-|-克己-|-梦龄-|-应奎
|
|
|
|
|
|
|
|
|-应瑞
|
|
|
|
|
|
|
|
|-应昂
|
|
|
|
|
|
|
|-梦傅-|-知机--叔祥--国泽-|-植柳或
|
|
|
|
|
|
|
|
|-知彰--佑-|-国惠--栋
|
|
|
|
|
|
|
|
|
|-国华--同
|
|
|
|
|
|
|
|
|-知制
|
|
|
|
|
|
|
|-雍
|
|
|
|
|
|
|-正己--梦龙
|
|
|
|
|
|
|-法兴--仁保--义三
|
|
|
|
|
|-澄(陈琰)
|
|
|
|
|
|-淑(陈云)
|
|
|
|
|
|-润 (周叔稌)
|
|
|
|
|-待问-|-博厚-|-滨--伯松
|
|
|
|
|
|
|-洙
|
|
|
|
|
|
|-泗--仲位--景云--一龙
|
|
|
|
|
|
|-浩--棅
|
|
|
|
|
|-重厚-|-必诚--英烈
|
|
|
|
|
|
|-必先-|-英勋--曲--诵--庆宏--毓--敏
|
|
|
|
|
|
|-英发
|
|
|
|
|
|-熙载-|-拱辰-|-嗣宗--世聪-|-均-|-杭--若永--珍
|
|
|
|
|
|
|
|
|
|-淳--升(若高)-|-汝嘉
|
|
|
|
|
|
|
|
|-千之--师吕--绍仅--若炳
|
|
|
|
|
|
|
|
|-泳--浮
|
|
|
|
|
|
|
|-士恕--师愈
|
|
|
|
|
|
|
|-士水--惕能
|
|
|
|
|
|
|-应辰-|-士想—萼
|
|
|
|
|
|
|
|-士忠
|
|
|
|
|
|
|-齐辰--八之-|-师坡
|
|
|
|
|
|
|-师濂
|
|
|
|
|
|-之奇-|-齐贤
|
|
|
|
|
|
|-槱--景衡--新
|
|
|
|
|
|
|-横飞-|-正叔-|-武子
|
|
|
|
|
|
|
|-武鳌
|
|
|
|
|
|
|-英叔--起鳌
|
|
|
|
|
|-周淳中
|
|
|
|
|-待举-|-淳厚-|-规-|-伯槱--坦
|
|
|
|
|
|
|
|-伯黙
|
|
|
|
|
|
|
|-仲樵 憔
|
|
|
|
|
|
|-杲-|-仲黙--坰
|
|
|
|
|
|
|
|-仲黯
|
|
|
|
|
|
|-棨-|-演-|-栋
|
|
|
|
|
|
|
|
|-桷
|
|
|
|
|
|
|
|-叔羔
|
|
|
|
|
|
|
|-叔鱼 焘
|
|
|
|
|
|
|-棐-|-季焘
|
|
|
|
|
|
|-季熹
|
|
|
|
|
|
|-赵必揆(赵汝愚孙)
|
|
|
|
|
|
|-薛居大
|
|
|
|
|
|-端厚-|-赞--正叔
|
|
|
|
|
|-赉--季敏
|
|
|
|
|
|-质
|
|
|
|
|
|-垐
|
|
|
|
|
|-若济
|
|
|
|
|-周雱
|
|
|
|-彭年--崧-|-仲嘉(仲嚞)--珠---时中
|
|
|
|
|-佑--喜--何
|
|
|
|
|-木
|
|
|
|
|-僧--友绎-|-宜中
|
|
|
|
|-自中
|
|
|
|-松年--待价-|-式之-|-果-|-应龙
|
|
|
|
|
|-文龙
|
|
|
|
|-束
|
|
|
|
|-来-|-一龙
|
|
|
|
|-逢龙
|
|
|
|
|-廷龙
|
|
|
|-左之
|
|
|-洽--梗--疑-|-喜
|
|
|
|-大
|
|
|
|-雅
|
|
|
|-廷
|
|
|-淑--桐
|
|-士宪--公辟--致和-|-葵--侗--士逊--明善--日秀--稚--筠--金奇--祥--文龙--彦继
|
|-薰--倜--自宪
|
|-薿-|-偰--士裕--采-|-守仁
|
|
|
|-守礼--枝正--同--根--世宗--永泽
|
|
|-俱--士悫士恕士志士修士裕--道/感/东/阜/威/外
|
|
|-侅--士任士礼士愿士表良显士宁士宪士安
|
|
|-倓--黄子卿徐肇蔡易之
|
|
|-李昂
|
|-迈-|-志
|
|-任-|-叔兆
|
|
|-叔礽
|
|-杰-|-叔彩
|
|-叔印
|
|-叔英-|-乾生
|
|
|-明生
|
|
|-奇生--乃举-|-士德士元士达士麒
|
|
|-士受士华士协
|
|-叔良--胥生
|-升真
|-升玩-|-昭--舜-|-韶宗德-|-桓-|-仲纯--亮功--允--元卿-|-希潮-|-汝贤--崇悦-|-景元--永兆--子孝
|
|
|
|
|
|
|-景亨--永托--子矜
|
|
|
|
|
|-汝忠-|-卞时京
|
|
|
|
|
|-昉--景运--永奇--子俸
|
|
|
|
|-希涌--汝恕
|
|
|
|
|-黄裳
|
|
|
|-文仲
|
|
|-杞-|-武仲-|-伯礼-|-琪
|
|
|
|
|-岫--溪--泽--如功--升--乃新--净--回--亢宗
|
|
|
|-伯祥
|
|
|-元仲-|-伯福-|-泾伯
|
|
|
|
|-公任
|
|
|
|-伯禄
|
|
|
|-伯明
|
|
|-亨仲--子师
|
|-
宗望--梧--萱
|-燦--瑾-|-宗理--勋-|-仲懿-|-守正-|-济宽(字作信)
|
|
|
|
|-济惠(字作政)。
|
|
|
|-复明
|
|
|-仲觉-|-赡龙
|
|
|
|-俨夫--渌翁-|-元彬--世光--与直
|
|
|
|-元启
|
|
|-现 仲坚
|
|-宗邦--贾--仲彝-|-长元
|
|-弘贞
|
|-弘度--庆
|-显-|-环-|-宗秀--加修-|-礼-|-居仁
|
|
|
|-居雅-|-瓙
|
|
|
|-思学-|-果
|
|
|
|-异
|
|
|-伟仪-|-明
|
|
|-思齐--克筹祥赞友庆骥仁乐
|
|-宗文
|-珂--宗文、宗俞
克己-|-梦龄--应奎应瑞应昂
|-梦傅-|-知机--叔祥--国泽-|-植--播--大拱--辅--以臣--永德-|-震扬--汶之-|-应旭
|
|
|
|-文扬
|-应龙
|
|
|
|-武扬
|-应虎
|
|
|-柳
|
|
|-或
|
|-知彰--佑-|-国惠--栋
|
|
|-国华--同
|
|-知制
|-雍
林建-|-可萃
|-可聚
|-护-|-芸八--汉-|-熙续--忱
|
|-熙絃
|-萼九-|-岐-|-时鸣-|-清--仲美--升-|-雄--方大
|
|
|
|-熙
|
|
|-泾
|
|-时济-|-汾
|
|
|-蒲
|
|
|-波
|
|-时泰
|-绾
绪-|-
|-
|-节-|-和--聪
|
|-孚-|-仁
|
|
|-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