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林梅 重修浯江族谱序
今居浯江者.其始迁之祖,盖宋未有讳安者,自福郡长乐徙居于浦之浯江,生子十七郎进公与十九郎、二十郎、二十一郎,其子姓多不可考.进公生子二:曰清、曰惠英。惠英比壮,未有子,育宗人之子为嗣,曰仙隐,迨后生六子:曰仁益、曰义益、曰道益、曰德成、曰文祖、曰文杰.既各长,仙隐公五传而有孙曰廷臣,读书业儒,卒贡于天官氏,受学官于惠之长乐,以母老不仕,隐居终养。廷臣有子功懋,登甲榜.为郎南都户曹,廷臣封如其官。家居行义,邑人无少长威称为忠厚长者,尤以敦本睦族为急务。
林梅
【明】林希元 南京礼部精膳司郎中朴山林君行状(漳浦 林梅)
林梅(生卒年未详),字魁春,一字以和,号朴山,漳浦徐鉴打山(今杜浔徐坎)人,后移居县城。林梅自幼聪颖,在县儒学为庠生时就才学出众,深受监司的赏识。
(1491--1547)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中式举人,此后连续四科会试俱未中式,困踬科场。嘉靖五年(1526年),周仲任漳浦知县,慕其文名,常到其家拜访,意气相投。当时,漳浦县尚未有地方志书,提起修志的事,两人更是不谋而合。
嘉靖八年(1529年),林梅登已丑科进士,逢父亲逝世,回家守制。翌年,服丧一整年,应知县周仲的聘请,主纂《漳浦县志》。在编写中,以《八闽通志》、《漳州府志》为依据,并参考其他史书,广泛搜集历代有关漳浦的诗文,官署所存资料和个人笔记、传记、见闻等,“稽同合异,质诸见闻,参诸舆论,订讹补缺,增加修辑,分门别类,综核诠次”。经过7个月,完成“收历代之散亡,举旷世之遗典”的第一部《漳浦县志》。全书行文简洁流畅,章法有序,条理分明。龙溪白石人、进士林魁为之写序说:“据之可以体国惠民,宪时嘉后,作则无穷”。
嘉靖十年(1531年)秋,林梅守制3年满,奉召进京,授户部贵州司主事,分管黄土等处仓场。他办事勤谨,严于守法,户部仓场尚书李廷相对他十分赏识。不久,林梅奉召到九江督办关税,对来往装载的船只收税,谓之“船料”。早期的“船料”是按所载“料”(货物)的多少和路程远近计其税额,但往往货多报少,甚至仗势隐匿不报,漏洞很多。后来改为按船的大小和负载量收税,也有弊端,常有倚势或行贿而减漏,并有中官(皇帝派出办事的太监)横加索取情事。林梅到任后,对纳税的船只作实际勘察,严究行贿、受贿行为,对中官的0坚决
,革除宿弊,所收关税全部归公。有人对他暗示,中官不可惹,偷税漏税者都有权势,也不可得罪。林梅说:“吾所知者,国法耳!”不久,擢升户部郎中,分管漕运。以往常有运粮官只顾向船户0财物,没有及时验收、放行,船只压帮停泊,错过河流丰水期,以致粮运超过期限,这样,负责漕运的官员要受处分。林梅严格履行职责,督促属员及时对粮船进行验收、放行,杜绝对船户求索,做到船无压帮或漂冻,粮运及时,深受漕司赞许。
明朝的庄田是一大弊害。洪武初年,赐给亲王、勋臣、外戚、中官庄田,历代仿效,甚至变本加厉。嘉靖初,户部进行清核,并严禁勋戚奏讨和奸民投献者,又革王府所请山场湖陂。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通过“奏讨”侵夺官、民田为庄田之风又抬头,外戚夏勋依仗势权,奏复庄田,皇帝把这件事下达给户部审议。户部官员有的附和,有的态度模棱,林梅坚决反对,得罪权贵,被贬到山东任泰安知州。朋友为他忧惧,他坦然地说:“京城内外庄田咸为戚畹所据,命官清刷而归之官,此嘉靖兴革之新政,臣子所当恪守也,夏勋首欲复之,国家良法从此而坏,吾之罪岂止于迁谪哉”!
泰安州北近泰山,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逋逃薮”,州民好讼,讼师从中操纵牟利,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州。林梅到任后,“诛锄强梗,铲除奸弊”,严厉打击地方豪强。并着手整顿徭役,革除沙河、荆门等驿站“正户作奸,亏损贴户,久为民患”的积弊,革除过去不合理的负担。任职一年,政行令施,百姓安居乐业。翌年,调任广西庆远府同知,离任之日,泰安州民扶老携幼,遮道挽留,林梅以上命不能违,缱绻辞别,应父老的要求,脱下一双靴留念。
不久,他的母亲逝世,又回家守制3年。制满,补江西南安府同知。南安也是豪强恣横的地方,但那些豪强得知林梅在泰安州锄强除奸、刚正不阿的作风,相互告诫,行为收敛,气势抑制,地方因而安宁。数月后,擢为南京户部员外郎,随即升为南京礼部郎中。不久便因心力交瘁,卒于任上,遗物只有万卷图书和几件旧衣服,没有钱财,同僚们赞叹他的清廉。泰安州百姓闻知林梅逝世,群集到泰安城外遥祭哭拜。
林梅终生好学不倦,即使长期任职,读书从未间断;并且不惜重资,购买各类书籍,存书上万卷。在公务闲暇时,每每披阅图书至深夜。所以,他的学问渊博,文名也日益显著。他处事慎重,文风严谨,为文尚质,不求浮华,对史学造诣极深。嘉靖十年(1531年)撰《重辟傅公河记》;嘉靖二十二年(1523年)为乌石林氏撰《重修浯江族谱序》。林梅的著作还有诗文集《愚谷稿》。
林栋--天佑-|-琼-|-球
|
|-图
|
|-敦-|-韬-|-宣-|-乾--廷瑞,廷和
|
|
|
|
|-平--顺添
|
|
|
|-扬--燕
|
|
|-略-|-智/勇--完
|
|
|-勇
|
|-训-|-禄-|-方昌/方炽--宜爽
|
|
|-位--强庸孟炜昌富
|
|
|-名
|
|
|-寿--龙--恭--麟--乔-|-梧-|-
|
|
|
|-
|
|
|
|-
|
|
|-梅-|-绰
|
|
|-烜
|
|
|-炯
|
|
|-燧
|
|
|-煜--桧
|
|
|-炤
|
|-讫-|-裕(士清)-|-晋生
|
|
|
|-富德-|-靖--斌/质
|
|
|
|-广胖 |-顺
|
|
|-新(士铭)正(士忠)
|
|-振--继芳继馨
|-瑶
我林始三山之乌石,与沙堤、东翰、长乐后市一也。高祖十四郎安公,渡江逾岭,由莆而温陵、而霞漳,以抵金浦之浯江。盖玉瑶哔(王奉)以胥之者,几费精神矣。始至,榛莽荒秽,狐猿所家,豹虎所居。公披荆斩棘,栉风沐雨,蔡人贤之,赘于西径,生曾祖十七郎进公。聪明才智,迥出寻常,即能创立田产,置买溪山,徙海云山下,因三山之乌石,名曰乌石,地之得名自此始。维时,邻蔡忌之,屡犯不较,修德行义,积功累仁,惟批土宇,光门户,其力量规模,岂区区近小者可同日道哉!
至王父国贤公,丕承父志,以创垂为己任。子七,各择地居之:
伯民仙隐公迁苑上,吾父矩斋公迁(木豪)林,叔汝宗公迁坛头(运头),独伯氏嘉斋公居乌石,其余诸父俱各分居散处。揆王父之意,盖不使相聚一方分啜粟,直欲其各处善地并传衍,此祖不分而祢分也。然祢里分而不合仍不可,窃思诸父散处分居,各守其土,各衍其宗,异日必有不相识若行路者。故幸徼乡荐,亟合而萃之,复本所自生,以及生我者,同我生者,为谱以纪之。计世有六,计人六十有二,悉纪之讲,俾父兄子弟咸晓。然亲亲之意,且以俟奕叶云礽观斯谱者,共起仁孝爱敬之思,复有如今日之为吾家谱也。
洪武壬戌年十五年仲秋,五世孙纯一序于有川之邑
浯江族谱叙
林策
余林之先,出三山之长乐。宋季,始祖十四郎安公徙居浦之浯江,越四传,汝聪公迁于坂上,汝亨公迁乌石,汝芳公迁(木豪)林,汝宗公迁坛头(运头),为今四小宗,然皆宗浯江也。溯长乐而上之,辽邈无所徵信,不得不略:;自语江而下,世次历辨,迹述可稽,间有不能详考,则谱失之也。
《谱》自洪武初助教纯一公为之,原本蠹漶,仅存其半。又经百余年,而后乌石、坂上各有《谱》,然皆详其所自出,而于他宗未暇搜索叙述,徒使一本而二例焉,似于联族之意有未尽。
重修浯江族谱序
林廷臣
祖也者,祖其所可知也;于不可知而祖之,是教之二本也,吾林氏之先,辽邈不可识,识其所可知者,则自安公。公生长福州长乐后市村,宋季避乱,徙居漳浦之浯江。遂占籍焉,是为吾林之始祖也。公生子进,进生惠英。惠英植家丰裕。比壮未有子,育宗人之子为嗣,曰仙隐,后生六子:曰仁益,义益,道益,德成,文祖,文杰。与仙隐共七人,俱居浯江。地隘不能容,仙隐乃迁于苑上,仁益迁乌石,义益迁檺林,文祖迁坛头,是为吾林四房始迁之始祖也;曰道益,曰德成,曰文杰三公之后,则无传焉。惠英公笃行道义,开拓基业,今四房子孙岁除扫墓域。轮供祭祀,其所需之费,则公手植遗产也,义益生子纯一,励志儒业。
浯江林氏族谱序
人之行,莫大于孝,莫大于友也。孝道不明则天经地义废,而不知其身之自出;友道不行则骨肉情义硫,而难保乎家之不替矣。身之出且不思,家之替且不顾,何况报本追远乎!况睦族和众乎:此敦璧、敦复(整)二公所以股殷为孝友是宗,而必图其宗支,嘱为谱,以示族人无穷也。
粤稽诸古.林氏出比干之后,前谱详之矣,今始摭其概。鼻祖林安公,生于长乐,始迁漳浦。当时,天地皆非已有,乃草创之初,倦劳未苏,顿为番军所获。幸天昌其后,笃生贤孙惠英公,克绍箕裘,聿新旧基,育七男,俱倜傥过人,分处七都长,而乌石一宗,实自汝亨公始也。其肇基之时,披蓁棘,负泥涂,何如其艰乎哉!但功甫就而运适否,一旦林椿早逝,林聪继亡,虽有二、三兄弟,竞勾戍无旋,式微景象,令人于邑。赖有贞义陈氏,百千辛计,保抚幼孤,迨敬德公既冠,即毅然有恢复志,收遗产,扩前基,友善亲贤,家声丕振,卓然一中兴令祖也,可不念哉!
正德八年()
蔡瑛
新路林氏
林孔著-|-承贵
|-承华
|-承美-|-凤德
|
|-龙德-|-用和
|
|
|-运和
21世容德--宗信宗仁
|
|-虎德
|-承纓
|-承业
|-承基
容德-|-宗信
|-宗仁-|-明珮-|-长秀--通宝通机
|
|-长清
|
|-长福
|-明琚-|-长茂-|-檀--邦藩--时芳
|
|-柯--邦翰邦辅--耀/
|-长富-|-松--邦直
|
|-楠--邦彦邦仁--运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