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汪泽民故隐士汪君墓志铭(宁国汪仁泽)
(2022-05-20 13:17:29)【元】汪泽民 故隐士汪君墓志铭(宁国
汪仁泽)
元代《故隐士汪君墓志铭》碑刻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 2022-01-17 • 阅读 580
高生元
第209期
宁国市甲路镇庄村村吴村端山脚西遗存元代“隐士汪仁泽”墓碑,碑高2.1米,宽1.15米,厚0.16米,石材为青石,今保存完好。立碑时间是元顺帝至正戊子年(1348),碑文由嘉议大夫、礼部尚书汪泽民撰,碑额由议申大夫、秘书卿泰不华篆,正文由将作佐郎、两浙使司清泉监司丞胡立书。
碑文如下:
故隐士汪君墓志铭
嘉议大夫礼部尚书 汪泽民撰
将作佐郎两浙使司清泉监司丞 胡立书
议申大夫秘书卿 泰不华篆
《故隐士汪君墓志铭》碑文简注:
汪仁泽(1277-1346),字君锡,居住在庄村村吴村一带。
汪泽民(1273—1255),字叔志,徽州婺源人(今江西婺源县)。嘉靖《宁国府志•人物志•忠节》、民国《宁国县志•流寓》有记载。初以春秋中乡贡,延祐五年(1318)登进士第。历官至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退居宣州。值长枪贼来寇,或劝其去,不从。参画战守之策,累败贼兵。及城陷,不屈而死。追封谯国郡公,谥文节。《宋史》有传。碑文文理清晰,言简意赅、语言优美。碑文共947字。
胡立,绩溪九华人,生卒不详。时任“将作佐郎两浙使司清泉监司丞”,碑文正文是由其书写。字体仿赵孟頫楷书,形神俱似,有晋唐古风,且端庄秀丽,不失为书法大家之作。
亨源周氏元代《永思亭集》诗集存其《永思亭》诗一首,诗曰:“一壑一丘思履历,一花一草思壶觞。更有致思于此外,身体发肤思显扬。”
泰不华(1304-1352),字兼善,伯牙吾台氏,原名达普化。随父定居临海。十七岁,江浙乡试第一名,赐进士及第,元文宗赐名泰不华。授集贤殿修撰,累迁至礼部侍郎。至正十二年(1352),迁台州路达鲁花赤,与方国珍战,阵亡。封魏国公,谥忠介。嘉庆《宁国府志•职官表》记载:“至正九年任江东道提刑按察司肃政廉访使。”。泰不华二书(篆、隶),《元史•本传》称其:“善篆隶,温润遒劲。”常以汉刻题额写法题写元代碑额,格调高古,自成一家。宁国留存下来的“故隐士汪君墓志铭”是非常少见的泰不华篆书碑额真迹。
胡文亨:生平不详。
劬,勤劳;经,经营。
相羊,倘佯之意。
意思是:人快乐的生,痛苦的死,我和大家一样。刚施舍一点粟米,还不能救济广大(溥)的百姓(樵),借(假)此而扬(徼)名,这不是我的志向。
宁国乡,宁国乡古乡名(二十三、二十四、四十一都),位于今庄村、霞西、竹峰一带。
徽庆,宁国县古乡名(二十七、八都),位于今胡乐、甲路一带。
此碑对于了解宁国县宁国乡汪氏家族的迁徙,汪仁泽的生平事迹、子孙后代的传承、和睦的家风以及融洽的乡风,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对了解宁国元代时期的历史亦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宁国遗存下来的元代《故隐士汪君墓志铭》碑刻十分珍贵。
(作者系宁国市退休教师,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