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2022-04-21 15:33:37)【民国】陈寅恪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王国维)
清华大学王观堂(王国维)先生纪念碑铭
陈寅恪 撰文
林志钧 书丹
马 衡 篆额
梁思成 设计
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
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
来世不可知者也。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
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六月三日二周年忌日
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师生 敬立
1929年夏,清华国学院停办,该院师生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学者,募款修造了这座纪念碑。
研究院创办之初,第一件事情,便着手确定合适的导师人选
第一位,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大使王国维,
第二位,是戊戌变法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启超,
第三位,是从哈佛大学归国,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
教授吴宓校长向推荐说:“陈寅恪可担此任。”
校长曹云祥不了解陈寅恪,
便问梁启超:“陈寅恪先生是哪一国博士?”
梁启超回答说:“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只有三个学士学位。”
校长又问道:“那他有没有什么知名的著作?”
梁启超再答:“也没有任何知名的著作。”
校长说:“既不是博士,又无著作,如何能够胜任研究院导师?”
梁启超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最终在吴宓与梁启超的极力推荐下,曹云祥聘陈寅恪为第四位导师。
所以,在这个研究院毕业学生的毕业证上,导师一列是分别是: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当时李济为讲师,另一说是吴宓)。他们被称为“五星聚奎”,这些国学大师们,桃李门生、私淑弟子几乎遍充几代中国国学界。
陈丹青在《国学研究院》描绘的五位大师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评价陈寅恪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烈酒封侯本期人物,便来讲一讲这位入职清华之初一无著作,二无博士头衔的陈寅恪。
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和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
林志钧先生侄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林寅,林志钧先生孙女林容
前一篇:【明】方孝孺郑君妻洪氏墓铭
后一篇:【唐】杜甫月夜忆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