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林希  中书舍人曾巩墓志铭(曾巩)

(2016-11-29 13:25:31)
【墓志】 宋·林希    中书舍人曾巩墓志铭

  公曾氏,讳巩,字子固。其先鲁人,后世迁豫章,因家江南。公之四世祖延铎,始为建昌军南丰人。曾祖讳仁旺,赠尚书水部员外郎。祖讳致尧,太宗、真宗时,上书言天下事,尝见选用,仕至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右谏议大夫,文忠欧阳公为铭其墓碑。考讳易占,太常博士,赠光禄卿。

  公生而警敏,读书过目辄诵。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日草数千言。始冠游太学,欧阳公一见其文而奇之。公于经,微言粤旨,多所自得。一不蔽于俗学,随问讲解,以开学者之惑。其议论古今治乱得失贤不肖,必考诸道,不少贬以合世。其为文章,句非一律,虽开合驰骋,应用不穷,然言近指远,要其归必止于仁义,自韩愈氏以来,作者莫能过也。

  由庆历至嘉坛酰公之声名在天下二十余年,虽穷阎绝徼之人,得其文手抄口诵,惟恐不及,谓公在朝廷久矣。而公方以乡贡中进士第,为太平州司法参军。岁余,召编校史馆书籍,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为英宗实录院检讨官。

  出通判越州。初,嘉讨校州取酒场钱给牙前之应募者,钱不足,乃使乡户输钱助役,期七年止,期尽而责乡户输钱如故。公阅文书,得其奸,立罢之,且请下诏约束,毋得擅增募人钱。岁馑,度常平不足以赈。前期谕属县,使富人自实粟,得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又出钱粟五万,贷民为种粮,使随岁赋以入,民赖以全活。徙知齐州。齐俗悍,喜攻劫,豪宗大姓多挠法。曲是周氏世衣冠,以资雄里中。其子僭横,至贼杀平人,州县莫敢诘。公至,首置之法。历城章丘民聚党数十百人,椎埋盗夺横行,无敢正视者。公禽致,悉黥徙之。弛无名渡钱,为桥以济往来。是时,州县未属民为保伍,公独行之。设方略,明赏购,急追捕,且开人自言,盗发辄得。由是奸寇屏迹,民外户不闭,道至不拾遗,狱以屡空。会朝廷初变法,公推法意施行之,有次第,民便安之。后使者至,或希望私欲有所为,公不听也。徙襄州,州继有大狱,久不决。有当论死者,公阅其状曰:“是当勿论,何得留此?”吏能对。即出之,缘而释者百余人。州人叩头曰:“吾州前坐死者众矣,宁知非冤乎?”又徙洪州,岁大疫,自州至县镇亭传,皆储药以授病者,其不能具食饮衣衾者,佐以库钱。师出安南,道江西者,诏为万人备。公独不以烦民,为之区处次舍井爨什器,皆前期而办,兵既过,市里有不知者。已而它州以不蚤计扰民者皆得罪。

  进直龙图阁,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钤辖,赐绯章服。时部中大盗数起,南剑州贼渠廖恩者,既赦其罪,诱降之,余众犹观望,阴相推附,至连数州,其尤杰者,隶将乐县,县呼之不肯出,居人大恐。公遣使者以谋致之,前后自归若就执者几二百人,海盗自杀与缚致者又数十人。吏士以次受赏。复请并海增巡检员,以壮声势,自是无敢窃发者。民行山浮海,如在郛郭。召判太常寺,未至,改知明州。有诏完城,役有期。公亲巡行,裁其工费甚众,其力出于籍兵佣夫,而不以及民,城由是亟就。

  数月徙亳州,亳亦多盗,公治之如在齐时。公素慨然有志于天下事,仕既晚,其大者未及试。而外更六州皆剧处,然公为之无难。始至,必先去民所甚患者,然后理颓弊,正风俗。凡所措画,皆曲折就绳墨。其余力比次案牍簿书。与属县为期会,以省追呼,皆有法,终其去州,未尝有一人至田里者。故所至有惠爱,既去,民思之不已,所为法后终不可改。寮属闻公名,始皆严惮之,久而察公廉平无私,又未尝有所按レ,卒皆愧服。福州无职田,州宅岁收菜钱常三四十万,公独不取,以佐公钱,后至者亦不敢取。平居推诚待物,坦然无疑,于朋友喜尽言,虽取怨怒亦不悔。自其求补外凡十二年,而不悦公者屡欲有以挤之。然公奉法循理,终莫能中伤。

  赖天子圣明,察公贤,欲召用者数矣。元丰三年,徙知沧州,过都,召见劳问久之,留勾当三班院。公亦感激奋励,思有所自效。数对便殿,其所言,上每嘉纳之。四年,手诏中书门下曰:“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遂以为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近世修国史,必众选文学之士,以大臣监总,未有以五朝大典独付一人如公者。公入谢曰:“此大事,非臣所敢当。”上曰:“此用卿之渐尔。”因谕公,使自择其属。公荐邢恕,以为史馆检讨。五年四月正官名,擢拜中书舍人,赐紫章服,始受命,促使就职。时自三省至百执事,选授一新,除吏日至数十,人人举其职事以戒,上数称其典雅,天下翕然传之。皇子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典之,上特以属公。

  九月遭母丧,罢。六年四月丙辰卒于江宁府,享年六十有五。公自大理寺丞五迁尚书度支员外郎,授朝散郎。母曰文城郡太君吴氏,仁寿郡太君朱氏。娶晁氏,宜兴县君。又娶李氏,嘉兴县君。三男子:绾,太平州司理参军;综,太庙斋郎;纲,未仕。孙六人:η、{古心}、愈、{旦心}、{付心}、憩。公既卒,上以纲为承务郎,η为假承务郎,敕所在量给其丧事。以七年六月丁酉葬公南丰从周乡之源头。

  公于取舍去就必应礼义,未始有所阿附。治平中,大臣尝议典礼,而言事者多异论,欧阳公方执政,患之。公著议一篇,据经以断众惑,虽亲戚莫知也。后十余年,欧阳公退老于家,始出而示之,欧阳公谢曰:“此吾昔者愿见而不可得者也。”所著《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性嗜书,家藏至二万卷,集古今篆刻,为《金石录》又五百卷,出处必与之俱。平生论事甚多,与夫所下条教可以为世法者,不可悉著。

  公少事光禄,家甚贫,奔走四方以致养。既孤,奉太夫人孝,鞠其四弟九妹,友爱甚笃,宦学婚嫁,一出公力。公既以文章名天下,其弟牟、宰、布、肇又继中进士科,布尝任翰林学士,肇以选为尚书吏部郎中,与公同时在馆阁,世言名家者推曾氏。公方遭时得君,未及有为,而不幸以殁。士大夫为之相吊,公之盛德,抑复有以遗于后乎!呜呼,曾氏其显矣!铭曰:

  曾氏在南,三世有闻。维祖维考,始亨复屯。畜厚潜深,儒学之门。迨公之兴,益显于文。奋躬力行,道义之存。公自布衣,誉望四出。既位于朝,其刚不屈。公久于外,或留或徙。谁其知之?惟圣天子。天子曰咨,予惟汝贤。典予史事,五圣之传。公拜稽首:臣敢不勉肇新有官,左右慎选。于时中书,命令所在。帝曰往哉,予言汝代。凡百执事,分属列职。肃然盈庭,俯听训敕。靖共夙夜,以出谋猷。四方鼓舞,天子之休。昔╀父子,见称仲尼。渊源有来,公则承之。矧公亲逢,圣人之时。帝察其忠,从容眷睐。赫然荣名,受祉未艾。奄以艰去,计闻何亟。萆鹱舌担相顾失色。有存者言,有遗者直。惟兹之铭,是谓不没。

【撰文】林希(1035-1101年),字子中,号醒老,谥文节,福建福清人。北宋新党中坚人物。曾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章惇为相后,迁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学士、同知枢密院事。曾被贬亳州、杭州、太原等地任知州。著有《两朝宝训》、《林氏野史》、《林子中奏议集》等书。林希和著名文学家曾巩过从甚密。曾巩去世后,林希为他撰写了墓志铭。林希与苏轼同为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宋史》皆有传。

【书丹】沈辽(1032年~1085年),字睿达。自幼嗜读《左传》、《汉书》,诗文自成一家,尤工书法。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辽原无意于功名,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熙宁初(1068年),任审官西院主簿,因与王安石意见不合被免职。不久,以太常寺奉礼郎监杭州军资库,任转运使。派至华亭县主持地方政事,因县民纷争受嫌株连,罢官流放永州(今湖南零陵),后改贵池。于贵池齐山建一小屋,名“云巢”。辑所著为《云巢集》,原有二十卷,现存十卷。

曾巩墓志铭

曾巩墓志铭 

曾巩墓志铭 按:经查本页阙字:1、久;2、居;3、中。

曾巩墓志铭 


又、近日经南丰王永明先生提供的南丰曾氏族谱记载:孙固(1016-1090年)撰《南丰子固先生墓志铭》,行文与上文近似。未知撰文署名不同出自何因。或因北宋末党争政治因素所致,令碑刻与族谱记载署名不同。

曾巩墓志铭

曾巩墓志铭



宋大儒曾巩神道碑 

宋大儒曾巩神道碑 译文及原文

撰文:宋·韩维

译文:

先生姓曾,名巩,字子固。祖先是鲁国人,后世子孙迁到豫章,就在江南安家。从他的四世祖曾延铎开始,才成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的曾祖叫曾仁旺,被追赠为尚书水部员外郎;他的祖父叫曾致尧,曾任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被追赠为右谏议大夫。他的父亲名曾易占,官任太常博士,被追赠为右银青光禄大夫。他自己的履历与所行之事,在国史和墓志铭文中都有记载。曾巩墓志铭曾巩墓志铭

曾公生来便机警聪敏,从小读书作文,都卓然独立,超出常人很多。嘉祐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宋司法参军掌管议法断案)。年末,被召回京城编修校订史馆书籍,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任判官告院,又任英宗实录检讨官。后来外调出任越州通判(今绍兴),这一年正赶上闹饥荒,曾公调动积存的粮食,救济饥民,治下老少安心,没有流离失所的灾民,百姓们都得以吃饱了肚子愉快生活。曾公被提升为齐州知州(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民风强悍,豪族大姓良莠不齐,其中特别恶劣的,甚至集众抢劫,以此发家暴富,官吏们都不敢正视。曾公把百姓编为治安队伍,谨慎探察,严格要求执法吏役,一边抓捕罪犯一边引诱强盗;强盗们一旦动手就被抓到。市井之中再无抢掠之事,房舍再无被毁坏的了,甚至货物放在路边(也不会丢失),狗儿晚上都不再(被惊动)吠叫了。后来曾公调任为襄州知州(今襄阳市),襄州有个大案子,久久不能审定结案,曾公一看卷宗,知道了案中冤情,将相关人等全释放了,一郡之人都称赞他断案如神。曾公又改任洪州(今江西南昌)知州,那年洪州出现了严重的疫情,曾公储存药物、饮食用品,在官府内发放给染病的人,百姓因此免于死亡。朝廷大军出征安南途经江西的部队,有近万人,

曾公悄悄准备好接待用品,军队经过江西就像到了家里一样(受到了周到的接待),大军已经离去了,城里民众还有不知道大军来过的。曾公被提升为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兼任福建路兵马钤辖,并被赐予五品官服。当时福建一带有一股势力强大的盗匪,达数千人之众,朝廷赦免了他们的罪,招降了他们;但他们的余党怀疑招降之事会有变故,常常聚集在一起,当地百姓因此人心惶惶。当地靠近海边,山深林茂,路途艰险,各色强盗悍匪就以此为掩护。曾公凭借出色的谋略,抓捕、召募、诱降,多管齐下,解决了好几百人。然后曾公又增设巡逻岗哨,终于使治下安定下来,无论是走水路还是陆路,都可以平安通行,如同走在城郊一般。曾公被召回京,主持太常寺事务,还没回到京中,又被改任为明州(今宁波市)知州。有诏命下来命明州修缮城墙。曾公呈报工程花费,节省了十分之六,有的百姓还没听说征劳役修城墙的事,城墙已经修好了。又过了几个月,曾公被调任毫州。元丰三年(1080年),曾公任沧州知州,赴任路上经过京城,皇上召他奏对。神宗皇帝发现曾公的贤能,留他在京城担任勾当三班院。其后几次在偏殿上回答皇帝的咨询,他所说的都是带着天下安危的大计,皇帝很赞赏他。元丰四年(1081年),皇帝亲手写了诏命给中书门下说:“曾巩的史学素养被士林中人所称赏,应该让他主持与五朝史事相关的事务。”曾公便由此被任命为史馆修撰,管理编修院,主持太常寺事务,兼管礼仪之事。曾公入宫辞谢,说:“这是大事,不是我所敢于独自承担的。”皇上说:“这次任命正是要重用你的开始啊,不要再推辞了。”元丰五年(1082年),曾公官职大升,被拜为中书舍人,赐三品官服。当时每天拜官授职的有数十乃至上百人,曾公都一一按照他们的职守教导他们,淳淳叮咛,学者们都认为他再现了三代的上古遗风。当今天子还是延安郡王的时候,他的公函奏章,按惯例都命翰林学士掌管。先帝特地把这事交给了曾公去做。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曾公因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元丰六年(1083年)四月丙辰日(1083年4月30日),曾公在江宁府(今南京)去世,终年六十五岁。元丰七年(1084年)

六月丁酉日曾公被安葬于南丰县所辖的周村的溪水源头,朝廷敕命当地官府负责供给他的丧事所需。

曾公刚毅正直,外表谨慎严肃,其实性情温和宽厚。与人交往,从不失去原则。朋友有不好的地方,他总是说尽朋友的过错;朋友做得好,他也必定失所朋友的长处。鼓励提拔后来者,他尽心尽力,就怕做得还不够。曾公从政,要求严格却不惹事生非,总是除掉百姓的疾苦而给百姓他们所想要的。他也未曾查验弹劾所属的官吏,他所任职的地方,官吏们至今还怀念他。皇帝正准备要重用他,曾公却不幸去世了。他死后,职衔从大理寺丞连升五级,被升为尚书度支员外郎,又被授为朝散郎,功勋累加获得轻车都尉的爵位。曾公的母亲周氏,被封为豫章郡太夫人;吴氏,被封为会稽郡太夫人;朱错,被封为遂宁郡太夫人。曾公的原配夫人晁氏,是光禄寺少卿宗恪的女儿。曾公的继室夫人李氏,是司家少卿禹卿的女儿。共有三个儿子:曾绾,任瀛州防御推官,主管扬州天长县事务;曾综,任曾绾,任瀛州防御推官,主管宿州蕲县事务;曾纲,任右承务郎,监管常州税收事务。曾公的两个女儿都早年故去了。孙子辈男丁有六人:曾悊、曾怘、曾愈、曾恴、曾怤、曾憩((曾巩实有孙九人,疑卒时后面三孙未生)。曾悊,代理承务郎之职,其他几个都没有出仕为官。曾公还有五个孙女。曾巩墓志铭

曾公平生没有什么嗜好,只留下收藏的书籍两万多卷,都是他亲手校订的。他还搜集古今篆刻作品,编成《金石录》五百卷,作品的出处都附注了出来。到他去世后,后人收集他遗存的文稿,编成《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从自唐朝衰落,天下文风变得不良,已经数百年了。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开始大举倡导文风归正,重新归于雅正。其后曾公与王荆公介甫(王安石)相继出现,被一代学者所效法,从此大宋的文章,走向光辉灿烂,可以与汉唐比美了。

当初,光禄公(曾巩父亲为右银青光禄大夫)归乡时,家里很贫穷,曾公竭尽所能去奉养父亲,温和恭谦,甘之如饴,没有不合父亲心意的。父亲去世后,曾公侍奉母亲也如同侍奉父亲一般,教导养育弟弟妹妹,情深意重。四个弟弟曾牟、曾宰、曾布、曾肇相继考中进士,曾布、曾肇更凭文章才学和见识观点名传当世。九个妹妹也都各得归依。

公姓曾氏,讳巩,字子固。其先鲁人(【括号内注释为昭演按语,下同】古鲁国,在今山东),后世迁豫章(江西庐陵吉阳),因家江南。其四世祖延铎,始为建昌军南丰人。曾祖讳仁旺,赠尚书水部员外郎;祖讳致尧,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右谏议大夫;考讳易占,太常博士,赠右银青光禄大夫,其履阅行实,则有国史若墓铭在。

原文:

公生而警敏,自幼读书为文,卓然有大过人者。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调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宋司法参军:掌议法断刑)。岁余,召编校史馆书籍,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又为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今绍兴),属岁饥,公兴积藏,通有无,老稚怡怡,不出里闾,鼓腹而嬉。擢知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齐俗悍强,豪宗大姓抵冒僭滥,其尤无良者,群行剽劫,光火发冢,吏不敢正视。公属民为伍,谨几察,急追胥,且捕且诱,盗发辄得,市无攫金,室无冗坏,货委于途,犬不夜吠。徙知襄州(今襄阳市),州有大狱,久不决,公一阅,

知其冤,尽释去,一郡称其神明。又徙洪州(今江西南昌),岁大疫,公储药物饮食,在所授病者,民以不夭死。师出安南道江西者,且万人,公阴计逆具,师至如归,既去而市里有不知者。进直龙图阁,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钤辖,赐五品服。时闽有大盗数千人,朝廷赦其罪降之,余党疑不顺,往往屯聚,居人惴恐,濒海山林阻深,椎埋剽盗,依以为渊薮。公以方略禽获募诱,亡虑数百人,增置巡逻,水行陆宿,坦如在郛郭。召判太常寺,未至,改知明州(今宁波市),有诏完州城,公程工赋,裁省费十六,民不知役而城具。数月,徙亳州。元丰三年(1080年),知沧州,道由京师,召对,神宗察公贤,留勾当三班院。数对便殿,其所言皆安危大计,天子嘉纳之。四年手诏中书门下曰:“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遂以为史馆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公入谢曰:“此大事,非臣所敢独当。”上谕:“以此特用卿之渐耳,毋重辞。”五年,大正官名,擢拜中书舍人,赐三品服。时除授日数十百人,公各举其职以训,丁宁深厚,学者以为复见三代遗风。今天子为延安郡王,其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典之。先帝特以属公。九月,以母丧罢。六年四月丙辰(1083年4月30日),卒于江宁府(今南京),年六十有五。七年六月丁酉,葬于南丰从周乡之源头,敕在所给其丧事。

公刚毅直方,外谨严而内和裕。与人交,不苟合。朋友有不善,必尽言其过,有善必推扬其所长。奖诱后进,汲汲惟恐不逮。其为政,严而不扰,必去民疾苦而与所欲者。未尝按劾官吏,所莅至于今思之。天子且欲大用,而公不幸死矣。自大理寺丞,五迁尚书度支员外郎,授朝散郎,勋累加轻车都尉。母周氏,豫章郡太夫人;吴氏,会稽郡太夫人;朱氏,遂宁郡太夫人。元配晁氏,光禄寺少卿宗恪之女。继室李氏,司农少卿禹卿之女。子男三人:绾,瀛州防御推官,知扬州天长县事;综,瀛州防御推官,知宿州蕲县事;纲,右承务郎,监常州税务。二女早卒。孙男六人:悊、怘、愈、恴、怤、憩(巩公实有孙九人,疑卒时后面三孙未生)。悊,假承务郎。余未仕。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佑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宋】林希 <wbr> <wbr>中书舍人曾巩墓志铭(曾巩)

【宋】林希 <wbr> <wbr>中书舍人曾巩墓志铭(曾巩)

【宋】林希 <wbr> <wbr>中书舍人曾巩墓志铭(曾巩)

【宋】林希 <wbr> <wbr>中书舍人曾巩墓志铭(曾巩)

【宋】林希 <wbr> <wbr>中书舍人曾巩墓志铭(曾巩)

【宋】林希 <wbr> <wbr>中书舍人曾巩墓志铭(曾巩)

【宋】林希 <wbr> <wbr>中书舍人曾巩墓志铭(曾巩)

【宋】林希 <wbr> <wbr>中书舍人曾巩墓志铭(曾巩)

【宋】林希 <wbr> <wbr>中书舍人曾巩墓志铭(曾巩)
【宋】林希 <wbr> <wbr>中书舍人曾巩墓志铭(曾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