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泉主人吕一奏

标签:
吕一奏九仙山洗耳泉 |
洗耳泉主人吕一奏
范凤学
在九仙山东南麓胡林村西石壁上,刻有楷书“洗耳”二字,每字215×176厘米,字体之大,实属罕见。上款为“明崇祯三年十月”,下款署“主人吕一奏题书”刻字。下方为一山泉,流水长年不断,俗称“洗耳泉”。洗耳,典故名,典出汉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古高士许由听到尧王让位给自己而感到耳朵受到了污染,因而临水洗耳。后遂以“洗耳、许由洗耳”等表示以接触尘俗的东西为耻辱,心性旷达于物外。
吕一奏,字九初,号鸣韶,吕希孟子,五莲县九仙山买山筑室隐居的著名隐士,诸城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考中戊午科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己未科三甲第32名进士,崇祯年任北直隶宁晋县知县,敕授文林郎,妻封孺人;崇祯年任户部陕西司督饷主事,敕授承德郎,妻封安人。据隽桂德《日照举人录·第四卷·五莲卷·吕一奏》介绍:
崇祯三年(1630),因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愤而辞官,在九仙山东坡胡林村西山谷“槲树谷”结茅,曰“芥子庵”。遗址石条排于地下,仍清晰可见。吕公在此以诗酒会友,长期隐居。庵中又建有“海棠巢居”,诸城放鹤村(今普庆村)西庄大诗人徐栩野借去隐居,二人与朋友们相互唱酬,其乐融融。芥子庵前约二百米处有名泉曰“洗耳泉”,吕一奏就在洗耳泉边题刻有“洗耳”两个大字,以表达与污浊官场彻底决裂的决心和自己的清高。这山泉自然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洗耳泉”了,泉边有耄耋峰,芥子庵上方百余米的北崖上,又有一幽洞。洞内宽敞明亮,一百号人足可容下,冬可御寒,夏可避暑,真一绝佳之地。清代诗人王枢有诗云:“谷口人家薜荔封,同来尘外访仙踪。洞门路绕巉崖蹬,石骨盘根涧底松”。吕一奏的别业“芥子庵”,可吃,可住,可赏,可玩。此处距丁家楼子村不远,一奏与丁氏交往甚笃,经常聚会,饮酒赋诗,留有很多诗句、题辞及摩崖石刻。丁氏石祠内就有整整一石,为吕一奏赞颂丁惟宁的题刻。
吕一奏工诗能文,著有《古今字考》六卷。精通书法,又喜收藏碑刻字画,其家藏碑刻有古诸胜迹石刻,图画、题跋皆工。还有他于崇祯三年临摹的文征明之《草诀歌》石刻,乾隆时被诸城内阁中书王棓收藏,现存于诸城市博物馆。其在各地亲自撰书的书法石刻碑文存世也较多,崇祯三年(1630),曾撰写诸城启圣祠前的《重修学宫碑》碑文,臧尔令书丹。其家藏《古诸胜迹石刻图画题跋》石刻,其中对大舜有重要介绍,对于研究大舜在诸城的活动意义重大,其中有句云:“万历二十七年(1599),知县颜悦道使人泅水取舜庙残碑,旋出旋坠,终不可致,故无从考据焉”等等。在河北省正定隆兴寺内,有其天启三年(1623)题刻“松风萝月”四字,隆兴寺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在这里题刻,分量自然很重。隆兴寺东路为僧徒起居之所,其中有养性斋。“松风萝月”四个行楷大字就镶嵌于养性斋院西墙上。四个大字分刻于三块青石上,横向拼合而成,左下部落款两行,为“明天启三年三月琅琊吕一奏书”。此石刻似乎隐藏着作者对官场浊世的厌倦。四个行楷大字,笔法遒劲,洒脱稳健,功力非凡。不仅是一书法艺术杰作,也为研究吕一奏增添了又一实物资料。可见吕一奏还是一位明代著名书法家。见康熙《日照县志》、清代《日照牟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