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约翰·纳什:永不消逝的美丽心灵,曾患严重精神分裂症

(2015-05-25 16:06:20)
标签:

佛学

佩雷尔曼

纳什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约翰·纳什

分类: 医学资讯

https://mmbiz.qlogo.cn/mmbiz/rxOU5rqRdoucv7UibXicoWBzDonY22iagcrfORcu8PjER7qice4ynhaUlNRWmgmiaLY8DfgxhNksOgkjXkIiaeYlzIBA/0?wx_fmt=jpeg


 

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3日,普林斯顿大学学者、数学家约翰·纳什(享年86岁)和妻子(享年82岁)遇车祸去世。纳什是博弈论创始人,并因此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也是罗素·克劳主演的影片《美丽心灵》的原型,该片2002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我是科普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有半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被诊断为妄想型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一般以内向、孤僻、心理障碍和中、老年者居多。起病比较缓慢。患者大多具有多疑、敏感、不信赖别人、行为神秘、不易接受他人的批评,嫉妒性强,遇事喜欢夸张,对人冷酷→(冷血→六亲不认→自杀或伤害、杀死别人),自以为是→傲慢,活在梦幻中等妄想性个性特征。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者会出现意志增强的意志行为障碍。千方百计地不惜为达到正常人认为是毫无意义和无价值的目的而努力。

 

纳什长期受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所困扰,从30出头一直到50多岁的整个时期,疾病使他与学术生涯渐行渐远,但又或许正是因为他早年的社交障碍和特立独行的性格使他饱受质疑的同时,可以一心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得以使著名的纳什平衡广为人知并且在经济学领域广泛运用。


博弈论,意在探寻与理解人们、政府以及公司如何竞争与合作。而纳什平衡,描述了一种这样的平衡:当所有参与者都在追寻它们自身最优的情况时,即使对手改变了选择,自己也不会改变选择的一种平衡。


电影美丽心灵里曾描述过这样一个情景,就是5个男生在酒吧遇见一位金发美女,而酒吧里还有其他4位女生的情况下,如果大家都去追那位金发美女,那其中4人必定会被惨遭拒绝。这之后再去追剩余4位女生并且成功的概率就很小了,因为没人愿意当“次品”。但如果他们先追其他女生,那么金发美女就会感到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会容易得多。


所以当时纳什在酒吧得出的结论“团体中的每个人,都作出对本身和团体都有利的事时,才会促进社会利益。此理论除了被大量运用在经济学分析以外,也广泛地运用在军事据点、工业价格战和劳资协商中。


在罗素克劳饰演的《美丽心灵》中,纳什常常幻想出自己有一个相处不错的室友和一些敌人,并且幻想出自己在位美国国家安全局破译代码等工作,手臂里还嵌入了芯片。而真正的纳什表示自己并没有幻想出朋友这种想法,不过脑子里会常常出现奇怪的声音,和总是能在报纸里看到一些隐藏的符号和代码。


这又是一个天才与疯子一线之差的故事。而他注定是个会让所有经济学人集体缅怀的疯子。


——刘硕英国Warwick大学经济学者


一颗巨星就此陨落。天才与怪咖仅一步之遥。还有不少著名科学家也因过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成为了我们普通人眼中的科学“疯子”。


数学界还有一个常人眼中的“疯子”,那就是在解决庞加莱猜想后不愿领奖、拒绝百万美元奖金的俄罗斯数学家格雷戈里·佩雷尔曼。庞加莱猜想是法国科学家亨利·庞加莱于1904年提出的难题,已经困扰了数学界百余年,直到2002年,佩雷尔曼开始在网上贴出解决这个猜想的论文。


在数学界花了一段时间理解了佩雷尔曼证明的正确性后,四年一度的数学大奖“菲尔兹奖”在2006年授予佩雷尔曼,但令所有人吃惊的是,佩雷尔曼拒绝领奖;后来在2010年,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为奖励佩雷尔曼解决庞加莱猜想而提供了100万美元奖金,但他仍然拒绝接受。


拒绝这样的荣誉和金钱,佩雷尔曼无疑是世俗眼中的“疯子”。但他表示:“对于金钱和名誉,我毫无兴趣。我不愿意像动物园内的动物一样被展览。”据报道,他平时也不注重外表,常常衣衫不整,喜欢做的事是去森林中采蘑菇。看来,他有一个与众不同而强大到无需在意外界看法的内心世界。


其实,许多科学家都是这样,为了内心的追求,能够做出惊世骇俗的事情,比如科学巨人艾萨克·牛顿也有这样的轶事。牛顿的科学成就不需多说,后人在整理他的日记时发现,他曾经为了研究眼睛与视觉之间的关系,用一根粗针在自己的眼球和眼骨之间扎进去,然后用粗针的顶端压迫眼球,便会看到许多白的黑的和彩色的光环。


这个实验听起来相当疯狂,不知牛顿当年这么做的具体动机是什么。但有研究人员认为,牛顿可能患有阿思佩尔格综合征(Asperger’s syndrome),这种疾病的患者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强迫性的兴趣,智力也可能会超出一般人,但同时不善社交和表达。


不仅是牛顿,另一位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也被怀疑患有这种疾病,这也许可以部分解释他们在科学上的一心钻研和巨大成就。


俗话说得好:“当上帝给他们关上了一扇门时,它一定会给他们打开一扇窗。”感谢那些为人类进步做过贡献的人。祝愿那些在科学事业中默默无闻的人幸福。愿逝者安息……

 

http://s15/mw690/0067Ya9sgy6SxOsQ3iCae&690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即刻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