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波丨涉及二十四节气的常识、类比、言语题~
(2019-09-12 13:21:00)
标签:
教育 |
2014广东乡镇第20题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中,“立夏”之后的下一个节气是()。
A芒种
B小满
C夏至
D小暑
正确答案:B
解析:二十四节气歌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即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故正确答案是B。
2015广东乡镇第6题
下列选项中按照诗句内容所代表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二十四节气歌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即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诗句中出现了谷雨、白露、惊蛰、小满四个节气。故正确答案是A。
2019江西第32题
古人根据经验编制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农谚,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不仅是农谚,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歌赋也是(
),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再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词歌赋(
),将二十四节气与天气现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好的传播性。
依次填入括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俯拾皆是 沉思翰藻
B不胜枚举 形神兼备
C不计其数 文采斐然
D举不胜举 缀玉联珠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文段结合选项,可知第一空强调多,差异较小,从第二空入手更好。 第二空,
A,沉思翰藻指文辞华丽。寓意深刻,文辞华丽,对象应该是文章文字。文段对象是诗词和节气的结合,语境不符,排除;
B,形神兼备,是指体态和精神都十分优秀
既形似又神似,既有外形,又有神韵,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强调的是字面意思和内涵贴合的紧密,符合;
C,文采斐然:为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说一个人文采好。排除;
D,缀玉联珠比喻撰写美好的诗文。
可见,A、 C 、 D 都只是强调文采的。锁定B。
第一空,验证不胜枚举,意思是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符合。故正确答案是B。
【文段出处】《气象科普(176):时间里的中国智慧—二十四节气》
2018陕西第22题
时间是大自然的产物,节气展现的则是农耕文明的智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便是对其文化内涵的极大肯定。先民通过观察天文地理、气象物候,来感知自然变化、安排农业活动,敬天顺时,依农得时,从而创造了二十四节气。所谓“认识一个民族,其实就是认识它如何使用时间”,节气犹如包裹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文化密码,具有时间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含义。从中既可以窥探出古人如何以人之理性追问天地运行与造化万物,更鲜活地展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从自然中推演人文,在人文中回归自然,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
这段文字的主旨为( )。
A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农耕实践中观察自然、顺应自然的成果
B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
C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
D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就要先认识二十四节气
正确答案:C
解析:【读题干】文段首句引出节气这一话题,并阐述了节气的重要性,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第二和三句,具体解释说明,二十四节气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了节气包含有文化内涵。第四和五句,具体解释说明节气包裹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节气中可以展现文化理念。尾句呼应首句的主旨,得出结论“从自然中推演人文,在人文中回归自然”。
【正确答案】C,对应中华民族的人文文明的根基。故正确答案是C。
【其他选项】A,为尾句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故排除。B,为结论前内容,非文段重点,故排除。D,文段没有体现“必要条件”,无中生有,故排除。
2014黑龙江第9题
“二十四节气”中的“夏满芒夏暑相连”包含了多少个节气:
A6
B5
C4
D7
正确答案:A
解析:A, 夏满芒夏暑相连是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说的就是小暑和大暑紧相连。故正确答案是A。
2013四川下半年第16题
下列对“惊蛰”这一节气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A标志着冬天的结束,春天开始
B降雨量充沛,利于谷物生长
C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春天已接近尾声
D温度逐渐升高,渐渐有了春雷,冬眠动物复苏
正确答案:D
解析:“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D项说法正确。故正确答案是D。
2013山东第87题
芒种:成熟:节气
A音响:立体:设备
B流星:闪光:天体
C冠礼:婚嫁:礼仪
D古稀:高寿:称谓
正确答案:D
解析:【读题干】题干的逻辑关系为:“芒种”是一种“节气”,代表着“成熟”,三者是对应关系。
【正确答案】D,“古稀”是一种“称谓”,代表着“高寿”,三者是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题干的逻辑关系。故正确答案是D。
【其他选项】A,“音响”与“立体”不是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流星”与“闪光”不是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冠礼”代表的是成年,与“婚嫁”不是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2013山东第43题
1977年在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灶墓出土了“不知名漆器”,经考证,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年代最早且具有确定年代的圭表。“不知名漆器”打开后顺着南北方向摆放,利用其北侧立耳在正午时投下的影子,就能指示冬至、春分、夏至和秋分的到来。这种类型圭表适用的地理纬度是固定的,经测算,汝明侯其墓圭表的适用纬度恰恰就在汉代长安到汝明侯国一带。这架圭表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四个节气日影所在的位置不是用刻度表示,而是暗含在木块和漆器上的一些特殊图案和位置中。关于这架圭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可指示24节气
B使用年代不详
C适用于特定地理位置
D表上标有详细的时间刻度
正确答案:C
解析:A,原文提到“能指示冬至、春分、夏至和秋分的到来”,没说可指示24节气,排除;B,与“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年代最早且具有确定年代的圭表”不符,排除;C,对应“这种类型圭表适用的地理纬度是固定的”;D,与“四个节气日影所在的位置不是用刻度表示”矛盾,排除。故正确答案是C。
整理:纵横公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