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中的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
(2019-03-06 17:18:45)学校管理中的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
学校制度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法规,依据学校工作任务和内部管理要求,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而形成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规范教育教学秩序,达成办学目标起着保障作用。
人文关怀也就是情感管理,即运用情感手段来约束人的动机,使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通过情感的作用,促使人进行自我约束,是人文关怀发挥作用的特殊机制。
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既有显著区别,又是互相补充、不可分割的。学校管理既要加强制度管理,又要实施人文关怀,要把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统一起来。
一、以规范为手段,以发展为目标,形成学校的制度体系
随着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管理对象越来越复杂,这就决定着学校管理离不开制度管理。制度是用来规范人、约束人的,是人人必须遵守的“红线”,制度的刚性作用不容怀疑,但制度更是学校发展的一种方向、一种追求、一种激励。
1、制度的形成过程在于人的积极作用的激发
槐花小学在新学年初就酝酿出台一系列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先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广泛讨论,征求绝大多数同志的意见,并不断完善,最后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从而形成教职工自己的管理制度。
2、学校制度应该由最低约束发展为人的自觉追求
例如在公物管理上,依据制度,学校在学期初与各班主任签订责任书,将修缮完好的班级公物交给班主任,学期末检查验收,人为损坏的要负责赔偿并追查责任到人。制度施行之初,有同志认为学校抠门,但通过这样的制度施行,学校的维修成本大大降低,广大教职工也体会到了制度管理所带来的效益。通过短短一学年的试行,学校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广大教职工自我进行约束,在公平的制度下,他们出乐于奉献,学校的各项事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制度管理使我校很快步入了依法治校的进程。
二、制度的刚性手段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形成了学校的制度文化
制度管理的特点是强制和他律。制度是严格的,是制约人们行为的标准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执行制度必须公正严明,人人平等。而人文关怀则强调情感和自律,通过管理者与广大教师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使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被教师所接受并且自觉遵守,从而推进学校事业的良性发展。
1、制度的公正与威严不容折扣,没有特区
《制度》施行之初,由于规章制度常常涉及到一些同志的利益,个别教职工在执行的过程中常有抵触情绪。学校从领导班子自身做起,加强自律,以身作则,对照制度,严格考核,确保制度的刚性执行。学校为实现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的后勤管理目标,决定对住校家庭改电改水,这就引起了长期不交水电费的住校户的不满,但是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职工的拥护,住校领导干部带头缴纳水电费,一个月下来,惊人的数字比照让那些有怨言的同志心服口服,学校水电费用与同期相比下降了接近一半,同志们在大环境的感染下,怨声少了,工作积极了,各项制度也能顺利执行了。在教学上是依靠教研提升教学质量的,如果没有严格的教研制度,学校就不会有发展,所以学校要求每学科每周都有一定的教研时间进行教研活动,任何人任何活动都不允许充斥教研时间,一学年来学校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绽放出鲜艳的教研之花,许多年轻的同志在县、镇级的各项教学比赛中纷纷获奖,这些成果的取得说到底是制度管理的结果。
2、制度管理并不排除人文关怀
对于那些生病的同志,那些老孤穷单的同志,学校更是从生活上关注,物质上帮扶,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校的温暖,人文的关怀。
三、制度的推行促进德育的提高,形成制度执行方法的改进
学校制度的推行,追求的目标应该是自觉与自律,而应该减少的是强制。只有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才能使广大教职工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成为自觉行为和理念。
1、制度的深入促进品德的提高
2、制度的执行反促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