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丿”“乀”在中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标签:
文化教育 |
4、“丿”“乀”在中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撇”“捺”二字都没有甲骨文、篆文、隶书等文字资料。《中华博物网站》也仅提供了颜真卿的、
两个楷体字,所以本文认为都是我国的后期文字。“丿”“乀”是笔划(刻划),属于非字构件,为了能读出来,给加上读音,分别读作“撇”“捺”,无可非议。问题是“乀”没有成为独体字,也不是字的部首,又给出一个读音(fú),实在不解,所以查找文献,原来“乀”读(fú)来自《说文》。
也,从反
,讀与弗同。”《字典》中有“部首丿,笔画2”的解释看来也是来自《说文》。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解释,是睁眼说瞎话。乀明明个一个笔画,哪来的“部首丿,笔画2”?《说文》是说
,是
的反写。《说文解字注》:“
矯也。从丿乀。”还说:“丿乀皆有矯意。”这里的内容又让我们如何理解?显然上面不是许慎解读出来的内容。丿乀笔划虽然来自“文”,但是“字”的产物,许慎根本就没有看见过楷体字。篆文“弗”在当时读什么音不会有人知道,当时的文字情况也只能用“文”进行解释,词语还没有出现。后世用字替换了文,又没有从文、字源流中去解读字义,显然会出现问题。本文认为《说文解字》是对当时“文字”的一次归纳与总结,对后世文、字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字义解读上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成为依据。
在横竖组合中我们讨论了十、丄、丅三构件内容,在丿乀组合中,我们以人、八、乂三字为例,进一步来理解中文的表意功能在笔划组合变化中的实在意义。
“丿”“乀”从构形很容易理解,“丿”是指“离开”“脱离”“离去”“抛弃”等等。“乀”文是指“继续”“延续”“传承”等等。由于本文字体是宋体字,“人”字是丿乀在顶部接触,表示集中,所以按楷体字解读。“人”字的乀是从丿的中间向右斜下延伸,丿是指(肉体生命)最终都要离开,乀从丿的中间引出,是指在整个人生过程中都能体现到一种精神的东西存在并能延续下去。
《字典》:八(bā)<动>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说文解字注》:“别也。”
“八”作为文是指“丿”“乀”二笔划分开,“本义:相背分开”“别也”都是正解,具有离别、分开、分析等内容。作为独体字是指数字八,是借用了文意。“八”字构件不能理解数字八,与文同意。《字典》将“八”“”二部首混为一谈是错误的。下面以“公”字为例讨论八文的内容。“厶”字构件在前文玄、鉉字中已详细解读,“厶”字源流脉路十分清晰,凡是涉及“厶”字构件的复合字均来自生命或生命运动(命运)内容。
楷书、
从八。“公”字来自于此,是指分析明确生命运动的实质及特征。问题是楷书
、
二字笔体都不是八字构件。前一个是柳公权的字体从两点。颜真卿笔迹是“丿”“、”,可看作“么”“、”二构件组成的复合字。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轻意做出结论,更不能为了省事,视为同、通。本文不怕解释错了,因为从笔划出发是认识中文表意功能的必经之路,最后学界一定能拿出标准答案,统一认识。
字的“么”字构件是指离开的生命,失去了生命。从人理解,肉体生命失去了,但精神生命还在,灵魂还在。“么”字在今天作为助词,表示含蓄语气。用作某些词的后缀。如:什么、怎么。都没有实在内容,这里说明字的生命已脱离了实在意义。在古汉语中,学界定为虚词有十八个字。本文将《易經》文字全部按图形文的构形原理进行释文,没有一个按虚词解读,并认为它们不是词而是“文”。作为古汉语,学界应该给出古汉语的时间界定,出现虚词的具体时间。先秦的古代文献,不能看作是古汉语,有些文献经过了后人改写。字的出现其中有一重要原因是由于中文的语言、文字并轨的需要,字的出现才能使中文的语言与文字由平行发展转入同步发展,词语和语气助词是有了字以后的事。“也”字源流已做详细解读,“么”字属于后期文字,是出自颜真卿的手笔。“么”字构件加上“、”的
字是强调此字的重点是生命离开以后所存在的一种现象。篆文
是指生命的出处,生命的来源。经过分析“公”字的内涵是指主体。
“乂”文是“丿”“乀”二笔划相交,是指矛盾、相交、交叉等。矛盾是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的状态,强调事物在本质上的属性关系。如:爻字是指事物前后是一种矛盾的状态,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在此文我们以“父”为例。
“父”字不能看作从八。《字典》已将父字作为部首。从楷书、
都是二“、”与“乂”字构件组合。从“八”理解是指能分析错综复杂的事。从二“、”理解是加强了丿、乀二者存在密不可分割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具有成语“分形同气”的内涵。可以理解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父”字外延出父亲的内容,但不能理解本义是指父亲。“父”字部首或构件都不能按父亲解读,是强调上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交、斧二字前文都有说解,爸、爹、爷三字都是我国后期文字,由于此时“父”字已经有了父亲的内容,为了省事可以按父亲解读。不妨读者按着构件内容展开解读也能领会到文字的实在意义。由于把许多独体文理解错了,自然构件不知其意,所以把中文的80%以上定性为形声字。(有关形声字在后文专题讨论)
下面分析“亻”部首。《字典》:亻(rén) 文不是人字,从构形来看是人的各种各样的动作,有的强调手臂、有的强调头。“亻”字是丿丨组合,从构件理解是指人最终都要离开人世到下面去。从“人”字乀改成丨的角度去理解“丨”是指“下上通也”,也可以理解亻部首包含了人的所有内容,即指人的品质或性格。
*我明天回国,一整天都在飞机上,所以提前发表了博文。回去以后还有一些事情要做,所以下一篇博文下周五与读者见面,还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