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对经 《困·賁》(一)

标签:
文化教育 |
第十对經《困·賁》
http://s6/mw690/0067R3Rfzy7e6EhkQgBc5&690《困·賁》(一)" TITLE="第十对经
《困》
困境的磨砺
《周易》将困卦排列在第47位。《彖传》:“困,刚
《象传》:“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系词传下》:“困,德之辨也。“困,穷而通。”是说人在困境的时候,才能看出人的德行深浅,君子应该做到身困而志不困。
孔颖达《正義》:“困者,穷厄、委顿之名。道穷力竭,不能自济,故名为‘困’。”
困卦易家多数释义困厄,倒霉和关押,认为全卦专讲刑狱。占卜者认为得此卦者主大凶,四处无援,事事很难再有进展,只好静待时机。
楚竹书、汉帛书以及今本《易經》都用“困”字,《困經》也是六十四篇经文字数最多的一经。
从“易图”分析,《困經》是人的一生又向前推进一步,从时间分析是人的青壮年阶段,从空间分析是人走出了部落,用现在的话说是人已经迈入社会。
“困”文http://s1/mw690/0067R3Rfzy7e6EQmJHy50&690《困·賁》(一)" TITLE="第十对经
《文典》:从http://s14/mw690/0067R3Rfzy7e6FcBk61bd&690《困·賁》(一)" TITLE="第十对经
《字典》:困(kùn)<名>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wéi),象房的四壁里边是生长的树木。本义:废弃的房屋。
《新华大字典》:困(睏)(kùn)【文字源流】困是会意字,是由房屋四壁的囗(wéi)和木两部分组成。困的本义指门槛,此意后写作“梱”。引申为阻碍,又引申处境艰难。......。
在《文典》中有二个图形http://s2/mw690/0067R3Rfzy7e6FiwOtj61&690《困·賁》(一)" TITLE="第十对经
“囗”字《字典》解释古同“国”,古同“围”。可以说“文”都存在这些内容。因为“文”不是“字”,如果“囗”是字,又怎么能出现“国”“围”二字?“囗”文主要包含四周、周围两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对中文的理解,“字典”越想把“字”义解释清楚就越是“牛唇不对马嘴”。原因很简单,科学领域里学术上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是由于科学家是以自然规律为基石。而文化领域里,我国从古到今的学术指导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曾一度不是也出现了“文字改革”的思想吗?这是造成今天就连什么是文?什么是字?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等最基本概念都处于思想僵化状态,出现这种解释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困”书http://s2/mw690/0067R3Rfzy7e6FpZE8pb1&690《困·賁》(一)" TITLE="第十对经
“困”字是由“囗”“木”二构件组成的复合字。
“困”字的文、篆、楷同义。《说文解字注》没有“睏”字,颜真卿写出了“睏”“困”二字。说明“睏”是中文的后期文字。是指眼睛睁开闭上受到限制。眼睛睁不开。在没有“睏”字之前文存在着“睏”字内容这也复合逻辑。但把“睏”和“困”放在一起不知何意,难道是指“繁体字”?说“困的本义指门槛,此意后写作梱”不知从何而来?《说文解字注》分别对http://s7/mw690/0067R3Rfzy7e6Flf04C56&690《困·賁》(一)" TITLE="第十对经
二文进行了解读,是指两个文。并解释“
門橜也。”“
弋也。”,难道认为“門橜”是指门槛?
寄也。秋冬去,春夏居”。难道“故廬”也理解是“废弃的房屋”?《说文解字注》:“
使爲之也。”
文从构形理解是指人说出的话就要去实现。这就包含了以前和今后两个方面的内容。“文”和“字”的内容虽然不一致,但文是字的内涵,所有的字不是凭空而来的。如果把“文”当作“字”势必造成用本字的词意来解读的现象。《易經》后文有“廬”字,可参考后文说解。
《困經》阐述的是困知勉行的思想。“困知勉行”的成语解释: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困知勉行”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有人说不是一个人所著,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要说的是西汉时期的文献原著应该是篆文内容。《说文解字注》:“http://s12/mw690/0067R3Rfzy7e7rnXL632b&690《困·賁》(一)" TITLE="第十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