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字源流及内容【豸】

标签:
文化教育 |
。
《字典》:豹(bào)<名>形声。从豸,勺声。“豸”(zhì),象形字,本指长脊的野兽。本义:豹子。
《新华大字典》:豹(bào)【文字源流】豹是形声字,豸为形,勺为声,指豹子。
二文是《中华博物网站》提供的,《文典》无解。《字典》的内容来自《说文》,也没有提甲骨文,说明学界对此二文观点不一致,主流观点是不承认有“豹”文。对“文”的认识有了分歧,我们就要从“字”构件中寻找答案。“豹”字是由“豸”“勺”二构件组成的复合字。“勺”字构件已在前文勹字部首中阐述了观点,在此字是指雌兽体内已经有了生命。在此文主要是讨论“豸”字部首的内容。
《中华博物网站》没有提供“豸”字的甲骨文图片,所提供的篆文、隶书
与《说文》中篆文
不一致,并且没有楷书资料。
《文典》:象猛獸張口之形,與《說文》篆文略同。《说文》:“豸,兽長
形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段注:“《释蟲》曰:“有足谓之蟲,无足谓之豸。”按凡無足之蟲體多長,如蛇蚓之类,正长脊义之引申也。”今按甲骨文豸字为有足之猛兽形,而有足之猛獸如豹、貔、豺等字皆從之,是知《尔雅·释蟲》及段注所说皆非其本義。释义:一、地名。二、義不明。
《字典》:豸(zhì)<名>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如蚯蚓之类。
《新华大字典》:豸(zhì)【文字源流】古文字中的豸像长脊的猛兽,豸豸形容猛兽突然伸直躯干,扑咬猎物时的样子。豸指没脚的虫。
《例解》:“‘豸’字(小篆
从“字典”的内容可以得知“豹”“豸”二字的源流及内容在学界分歧较大。可以说凡是字的源头来自篆文,《说文》内容按字义解读而定性为形声字的字都会出现这类问题。
、
二文根本就不是字,也不能看作“象猛獸張口之形”。(可参考后文“欠”文
和“旡”文
说解)《文典》辞例中也没有“长脊的野兽”和“没脚的虫”的内容。释义:地名、義不明就足以说明将其看成“豸”字的甲骨文只是怀疑或猜测。所以
、
二文在《字典》没有认可,都是按着《说文解字注》:“
長
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
。”的内容解读。《新华大字典》指“古文字”是含糊其辞,说:“豸像长脊的猛兽”“豸指没脚的虫”是模棱两可。“豸豸形容猛兽突然伸直躯干,扑咬猎物时的样子”是主观臆断。什么是长脊猛兽?在动物学没有这一概念,显然長
和“豸豸”都是来自《说文》,标点符号也是我们加进去的。且不说《说文》的内容是否后人有所改动,最起码应该知道《说文》时期的书面语与口语还没有达到同步发展的地步,所谓的书面语只是记录了大量史实,给我们留下来宝贵的财富。
文与
书、“豸”字是否一脉相承要看构形与构件的内容是否有相同之处,而不是看形有多相像。从构形来看,
文上面的
文是指头脑,思想。
文在前文已有说解,不是在此文凭空想象出来的内容。
文是指不定居(丿),不群居(丿),弧线是指有机体、动物。
文是指在头脑里根本没有想有一个固定地的动物,即指野生动物。
“豸”字没有成为独体字,仅流变成字的部首。其构件组成,上部是由两撇中间加上两点构成,是强调离开以后,去向是变化的、不固定的。“豸”字共用了四个撇。在前文阐述过“文”的构形原理一个点是指主要,重点,二个点是强调发生变化,三个点是指小,微,四个点是指看不清,摸不着,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形态。一撇是指离开,二撇是指离开以后去向是变化的、没有固定位置,三撇是指受到外界影响,物体出现飘动、复动、摆动,四撇是指离开以后无影无踪。
“豸”字也是指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的十分广泛,与长脊与脚都没有关系。下面我们来分析《说文》中的“行豸豸然”四个篆文的内容。“行”是指行为,从前文内容分析是指大型野生动物(野兽)的行为。第一个“豸”是指在自然环境中有能力生存的动物。第二个“豸”和“然”是泛指野生动物与人的关系,如果人能促进野生动物的繁殖,则动物也会像犬一样信任人类。
豹子可以说是完美的猎手,矫健身材,灵活,奔跑时速可达90公里,既会游泳,又会爬树。豹子又是一种高度专注性的食肉动物,只捕捉它事先看准的那一只鹿,在快速尾随奔跑的过程中,会距离另外一只鹿很近,甚至擦身而过,但豹子绝对不会改变捕捉目标,非常忠实于自己事先的选择。
怀崽的野兽都非常机警,嗅觉、听觉、视觉、智力都超常,并且具有隐蔽性强等特征。
上述内容是“豹”字外延出豹子的基本理据。“豹”字的本义不能解释豹子,这叫作字、词不分。这和“象”字的本义不能解释大象,“泥”字的本义不能解释泥水是一个道理。解释是为了让不明白的人明白。有人问:“豹”是什么动物?不会有人回答就是豹子,这和没回答一样。
涉及“豸”字部首的字在《字典》有37个,在《新华大字典》中有15个。其中有“貓”“豿”二字,《字典》:貓同猫。豿同狗。《新华大字典》已无“豿”字,“貓”看成猫字的繁体字。本文没有查到“貓”“豿”二字的任何资料,可专家一定知道出处。如果“貓”“豿”二字是篆文流变过来的字,就不能解释与猫、狗同义,是指野猫、野狗。像这样的一类字,可以放在《文典》中作为资料保存下来。如果是楷书出现的字,就是精简的对象。“字典”就根本没有必要存在这样字,因为猫、狗二字所组成的词完全可以替代。从发展到趋势,中文的字数是逐渐减少,词语是逐渐增多,这一观点本文将在后文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