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歹”“歺”三字源流及内容(一)【多】
标签:
文化教育 |
“夕”“歹”“歺”三字是三个部首,在前文已提到有关构件的内容,由于内容较多,本文在此文集中分四天讨论。
《字典》:夕(xī)<名>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文典》:象半月之形,为月之本字。卜辞借月为夕。《说文》:“夕,莫也。从月见半。”卜辞中一至四期之夕字每加一点以与月字相区别,五期则夕字多不加点,月字每加一点相区别,然亦偶有混用者。释义:夜晚之时。
《例解》:“‘夕’和‘月’在甲骨文里是一个字(甲骨文 ![]()
“夕”文在《文典》有九个图形
、
、
等。有的图形在半月中不是“点”,而是一小“竖”。
文如果单指月亮,是指半夜。中间用一竖是指此物体前后会发生变化。
“从月见半”“像半个月字”也都是指半夜。
“夕”字构件如果从时间理解,是一次又一次的离去,然后用“点”强调目前处在过程中的一半,也是指半夜。
涉及“夕”字构件有“外”“多”“名”“汐”等字都不是指傍晚,而是指夜晚或半夜。
下面以“多”字为例进行说解。
《文典》:從二
,
象肉块形。《说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为多,重夕为多,重日为曡…
古文多。”古時祭祀分
肉,分兩塊則多義自見。《說文》以為從二夕,實誤。释义:一、不少也。二、众也。三、方国名。四、妇多,人名。
《字典》:多(duō)<形>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新华大字典》:多(duō)【文字源流】多是会意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多由两个相同字形重叠组合而成,意指数量不少。多的意思是数量大,与“少”相对,引申为超过、胜过,又引申过分。......。
“夕”文表示半夜。
“多”字与文同义。
由于工作量大,晚间办事多,体力消耗大,这是“多”字外延出数量大内容的理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