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文http://s1/mw690/0067R3Rfzy74sm4td2o60&690。
《文典》:象木鐸倒置之形,口为鐸身,一为鐸舌,木鐸倒置,表示振鐸者将发语以告人。……与告、言、舌为同源之字。释义:一、言也。二、谓也。
《字典》:曰(yuē)〈动〉指事。甲骨文字形,下象口形,加上的短横表示声气。本义:说,说道。
《新华大字典》:曰(yuē)【文字源流】曰是会意字,古文字的曰字是在口上加一横或一弯横,表示口中发出声音。曰的本义为说,引申为叫做。......。
http://s1/mw690/0067R3Rfzy74sm4td2o60&690文是由“口”文和一短横构成的复合文。“曰”文是指平行运动的事物在“口”上。
《说文解字注》:“http://s12/mw690/0067R3Rfzy74vtdAJtNbb&690。象口气出也。”
篆文http://s8/mw690/0067R3Rfzy74vt0Q0uPf7&690进一步强调是从口内出去的。“口”文如果是指嘴,则“曰”书是指“话”。
“曰”字是“口”“一”二构件组成。是指温馨的话、安慰的话、感人的话,悦耳等内容,由于“曰”字直接来自“书”,表达的语言内容较多,所以在流变过程中均被其它字所替代。下面我们来谈谈“说”字。
《字典》:说(説)(shuō)(shuì)( yuè)( tuō)<动>形声。从言,兑(duì)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说文》:“説,释也,一曰谈说也。”
《新华大字典》:说(説)(shuō))另见(shuì)( yuè)【文字源流】说字的形义有多种解释。一说,说是会意字,由 讠(言)和表喜悦义两部分组成。一说,兑兼表声,说的本义指喜悦。另一义指谈论、陈诉。也有人认为,说是形声兼会意字, 讠为形,兑为声,兑兼表义,表示用语言来表达。说的本义指解释,引申......。
《说文解字注》:“http://s14/mw690/0067R3Rfzy74wFhf6DH2d&690說释也。”
“說”书http://s9/mw690/0067R3Rfzy74wvPH8rmb8&690。
《中华博物网站》提供了颜真卿的三个“说”字,这是我们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这是三个字。
讠和言二部首是有区别的。言字来自篆文http://s8/mw690/0067R3Rfzy74sjqkiij57&690,强调的是人要说实话,
讠字部首是楷书出现的字,强调的是人要做实事。讠字部首不仅反映了中文的流变过程是越来越具体,而且思想意识也在不断进步。
讠字部首是由亠和http://s2/mw690/0067R3Rfzy74wYtZNFT51&690指向了所要做的事情。
“说”字是由“讠”“兑”二构件组成的复合字。是指要认真做好曾经许诺过的事。
“説”字是由“言”“兑”二构件组成的复合字。是指说实话就要兑现自己的诺言。
《易经》六十四经有《兑》,我们将在后文说解。由于兑字理解错了,涉及兑字的复合字全部失去了表意功能,而成为了形声字。尤其是“说”字在《字典》有四个发音,而在最新出版的《新华大字典》有三个发音,看来声音也不是不能精简。多音字是中文系统中是一大怪胎。即使在今天,每一个字仅从汉族说起也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发音,别说楷书是从汉代开始,两千来字的发音又会有多少变化能有人知道吗?即使今天我们都能知道字的发音,能都放在《字典》里吗?问题是中文是表意文字,更重要的是
“字”的发音是语言表达的重要符号,而语言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我们能简化汉字,为什么不能精简多音字?这不是也精简了一个吗?比如:"说"字在说服一词要读(shuì),显然有学生读(shuō)就是错误。这不就是没事给自己找麻烦吗?读说(shuō)服是正解,难道读(shuì)服还有什么理据吗?
《字典》:说(説)(yuè)同“悦”。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兑为说。”
原来“说”字发yuè音来自对《易经》的解读。可以说多音字都是来自不同历史时期某人的解释。不按构件解读中文,自然对古代文献就会各抒己见。虞注:“兑为说。”的解释完全是错误的。这一观点我们在《兑經》讨论。
http://s10/mw690/0067R3Rfzy74xlVHCZz59&690”“乚”三构件组成的复合字。
“八”字构件表示分析和判断。
“http://s10/mw690/0067R3Rfzy74xlVHCZz59&690”字构件表示彻底离开或指抛弃某一事物或指背离某一观点。
“乚”字构件是指有规则的运动。在此字是指原由、来龙去脉。
http://s12/mw690/0067R3Rfzy74wZwg4CT5b&690字是指人说话要促使事物的和谐发展,在背离某一观点之前要分析清楚它的来龙去脉。
今天就到这里,周一讨论“话”字时再一同加以阐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