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二字的源流及内容

标签:
文化 |
“日”文。
《文典》:象日之形,日為圓形,甲骨文日字因契刻不便作圓,故多做方形。其中間一點用以與方形或圓形符號相區別。《說文》:“日,太陽之精也。從囗一,象形。”釋義:一、指天體之日。二、白晝,與夕相對。三、紀時名詞,指一天。四、中日,紀時名詞。
“日”文在《甲骨文字典》中有十个图形、
、
等。圆形中间加点表示圆形实体,与圆形加以区别。
“日”文表示太阳及其特征所表达的事物。
、
、日一脉相承。由于“日”文内容十分广泛,所以成为了“字”的部首。
“日”字构件在复合字中作为字头或在中间和字底表达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本文将在后文结合具体字进行说解。
下面来分析“月”字。
《文典》:象半月之形,月虧闕之時較多,故取象半月以別於日。《說文》:“月,闕也。太陰之精,象形。”月又為夜之象徵,故蔔辭假月為夕,且每以加點與否以別月夕。一至四期之月字多不加點,五期之月字則以加點為常,僅有少數例外。釋義:一、指天體之月。二、紀時名詞。三、通夕。
《字典》:月(yuè)<名>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新华大字典》:月(yuè)【文字源流】月是象形字,古文月字像半月形。月的本义指月亮,又引申指月份,再引申指每月的。月又引申为形状像月的。
《例解》:“肉月旁(小篆)像肉的形状。因为它的形状跟月亮的“月”相近,人们习惯上把它叫做“肉月旁”。有肉月旁的字大都跟身体和肉有关系,……。”“月字(甲骨文
)像半月形,有月字旁的字大都跟月亮和时间有关系,……。”
文中间带“点”,是指月食。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在远古时期,人类对月食现象心怀恐惧。
文与“日”文道理一样,“月”字来自
文
“二”字作为构件在中文多表示机能。
“月”字表示物体表面变化是由于自身存在着自我的平衡运动。即指物体的内在机能以及人体的生长发育机能。即在物质(物体)的系统中,其某一部分应有的作用和能力。
如:月亮从表面上看体积和亮度在发生着变化,其原因是自身就存在着这样的机能。又如:肌肉表面能发生变化,其实本身就存在着这样的机能。所以涉及“月”字部首的复合字多与人体器官、部位有关,“月”字部首不能理解“月亮”,也不能理解“肉”。由于“月”文的内容十分广泛,所以才成为“字”的部首。
下周一解读“明”字,通过“明”字可以加深对日、月二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