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心得
(2018-09-29 16:07:3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中国历来以德治国,即便是现在的中国依然如此。而以德治国的根基便是孝悌,假使人人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如此长幼有序、尊卑分明,则国家便可长治久安了,可这都是理想化的情况,中国社会一直在改朝换代中重复着一幕幕的悲剧,百姓能有多少太平日子?可见只靠孝悌来治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法制的约束、有完善的制度方能长治久安。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和“色”都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即是表面现象,如果一个人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修饰辞藻和表情上,那么他就不可能花太多的心思在真正做事上面,这样的人多半虚伪且不可靠,遇到这样的人就要睁大眼睛留个心眼,不要被他的花言巧语、和颜悦色给蒙蔽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反省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曾子的这段话讲他每天都要做多次的反省,反省的内容涵盖工作、生活和学习,相信若能坚持每天问自己这三个问题,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日积月累,定能养成富有魅力的完美人格。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对管理者的建议,首先自己要兢兢业业并且讲信用,勤俭节约并且爱护部下,去使别人要在适当的时候。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先正己然后才能正人,自己做好表率才能严格要求别人,在严格要求部下的同时要去关怀爱护他们,这样他们才会对你衷心耿耿,让员工为你拼命干活时,也要考虑时机是否恰当,如员工明明家里有事你却还让他来加班,这样员工就会渐渐地与你离心离德。
在这里,孔子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从他的语气中,我常常觉得他看不起普通百姓,而这样的态度似乎也影响了几千年来的统治者,历代统治者都视百姓如草芥。就像这句话中的“人”并不包括普通的老百姓,而仅仅指做官的,“民”才指普通老百姓,这样看来好像只有当官的才是“人”,而普通的老百姓就只能是“屁民”了,直到今日情况仍旧如此。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顺从兄长,谨言慎行讲信用,广泛地去爱他人,亲近有仁德之人,如果这样做还有余力的话,就学习文化知识吧。
孔子这句话对弟子们淳淳教导,说的都是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基本原则,话虽简单,可真要实践起来,真要做到位,却并不简单。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句话,在做好前面几点的基础上,若有余力,才去学文,可见孔子认为讲道德是为人之根本,文化知识倒在其次。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注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辅佐君主,能够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能够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即使他说自己没有什么学问,我也必然会说他是有学问的啊。
子夏的话可说是对孔子的话的补充,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没有人会认为他没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