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2017-06-23 22:48:49)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孩子都缺乏认真的品质,更缺乏认真检查的习惯,做完作业就交,好像只要写完了就万事大吉了。可交上来的作业总是这错那错,而改错又要跑几趟,老师指一个改一个,同样的错误就不知道一起改。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一定能大大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就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保障。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呢?
一、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要充分认识到答题或者做事情之后检查的重要作用,要使学生对自己错误的特点和习惯进行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遇到最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就会多加留心和注意,这时“错误”就会通过学生的检查而无所遁形了。检查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
正确审题是做对题的关键。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在审题时,把重点的字、词点出来,要明确题目让我们做什么;一道题到底有几个要求,每个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步一步地有序完成。
三、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在答题后,不是没有去检查,而是“不会”检查。每次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很多孩子看是在“拼命”地检查,如果教师仔细观察或者向他们进行询问时,就不难发现,他们都是用眼睛看来看去,内心的思维却总是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因此这种检查就没有意义,也毫无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
1、对于学生解答计算题类型的,引导学生用草稿纸把原来的解答过程遮住,然后一道一道地重新读审题目,并计算一遍。在这儿一定要摒弃想当然的态度,接着看前后两次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如果与第一次计算结果没有出入,相同的就检查下一题。如有不同,则再重复检查,看究竟是哪一次解答时出错,找出错误原因再决定选择哪一种 解答方法。
四、长期反复磨练、自然形成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细心检查,是在培养学生的一种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