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幸福一样美丽
幸福一样美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21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8、7、6加几》说课稿

(2015-12-26 22:14:59)

  

一、说教材:

   8、7、6、加几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凑十法”和上节《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计算的方法与上节相同。同时,本节教材还兼有巩固上节教材的任务。为后面学习5、4、3、2加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8、7、6加几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8、7、6加几与9加几思维过程的观察、比较、抽象与概括,提高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和掌握8、7、6加几的口算方法,巩固凑十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合作意识与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学生爱学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浓厚兴趣。(将数学融入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

2、计算教学体现建构生成,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习作,然后提示学生哪种方法简便。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尽量给孩子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

五、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二)采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方法去探究8、7、6加几的算法,从而巩固凑十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合作意识与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抽象与概括,提高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四)在具体情景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起兴趣。(设计意图:复习已有知识,揭示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实质,并利用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指导新知识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引发探究。(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熟悉的体育课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这些同学在上体育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你知道跑步的有多少人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同桌交流并汇报。教师板书8+5.

(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学时,我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不同的计算方法。而这些方法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动手摆一摆,动脑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归纳出来的。)

1、提出问题“8+5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运用图形卡片或小棒摆一摆。(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教师板书并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里拿出2,跟8凑成10,10再加上剩下的3,就等于13。

(四)自主探究7、6加几。(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学习7加几和6加几,并通过多种形式练习,巩固876加几的方法)

1、做一做,先圈一圈,完成凑十的过程在算出得数。

2、算一算中,让学生发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随着变大”这一规律。

 

(五)发散思维,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总结揭题(通过“凑十歌”引导学生回忆如何凑十,使学生在愉快的儿歌中再次掌握了凑十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