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实践教育项目之新生适应性讲座心得
今天,我看了新生心理适应性讲座,这场讲座让我感受颇深,也正好印证了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她的观点和我的看法产生了共鸣。这场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温州商学院的发展与心理学硕士吕悦老师。
最开始,她用了几个人的例子来引出“什么是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就是初入大学的学生在大学生活的开始阶段,需要在心理方面完成因环境的改变而提出的任务。总的来说就是以下几点:1、五湖四海来相聚,宿舍环境更加复杂。2、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3、学习模式大变身,自己设计课程表。4、财政大权落手,学会打点小金库。5、生活技能无死角,洗衣打扫自己来。6、校园恋情无障碍:情侣由“地下”转为公开。环境的变化有生活、学习和人际。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应该要学会适应校园环境,尽快熟悉书院、同学宿舍、体育馆、食堂、医务室、学术事务部(教务处)、图书馆等等。同时,我们也要熟悉适应校园外的环境,熟悉医院、超市、商场、书店、银行等,并掌握公共交通路线。此外,我们也要熟悉适应语言环境、地区环境等等。
学习上,大学与高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小班上课到大班上课,由填鸭式教学到自主性启发式,由教师安排到自主安排,由别人确定未来到自己规划未来......但不变的是我们要与高中一样,给自己一个目标。既来之则安之,还有改变的机会,比如专升本、考研、出国留学等。
生活上,人际的交往也发生了变化,范围、方式、深度等我们要学会理解、赞美、包容、沟通,变被动为主动,参加活动、部门、社团,从而认识更多的人。
环境的变化产生的心理不适应是必然的,问题就是成长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有适应的任务,适应必然伴随一定的痛苦,这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是快乐的,当真正无法适应时,我们应该要勇敢主动的求助。任何情绪都是有价值的,正常人才与资格有心理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