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其言观其行”让幼儿的游戏看得见

(2016-12-29 20:35:40)
分类: 绩效性材料之论文荟萃

“听其言观其行”让幼儿的游戏看得见

——改善教师观察策略 促进幼儿游戏发展

常州市娑罗巷鸿安幼儿园  汪茹(5110556)(区教海探航一等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再次突出强调了当下幼儿园教育理念:“幼儿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者;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一日生活皆教育。

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因为它的自主、自由、自发,让孩子感到轻松愉悦,从而在随心所欲的玩耍状态中表现自我。正是在这种自然的状态下,更能让教师发现幼儿、了解幼儿,也许就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孩子一个小小的动作、孩子一句喃喃自语或同伴对话,让我们惊叹了孩子的另一面,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水平。学会观察已经是一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教师如何在幼儿游戏中使用适合的观察策略,更好地“听其言观其行”,体现游戏价值,促进幼儿发展?反思调整教师观察策略尤为重要。

一、    重塑教师游戏观察理念,变“观看”为“观察”。

一提到游戏观察,许多教师就非常头疼:游戏灵活多变、突发状况多,往往教师忙于穿梭其中或者觉得这是孩子的游戏,要体现孩子自主独立,眼花缭乱中不知道该看什么?有什么可看?只要觉得孩子开心就好,当事后问及你观察到了什么?常说的就是:“孩子们玩的很开心,游戏很吸引孩子……”这种走马观花似的“观察”只是流于表面的“观看”,用“眼”不用“心”。

    幼儿游戏中的信息量非常丰富,教师光看,不听、不思、不想、不记录,是不可能从中获得幼儿个体、群体之间、幼儿与材料、环境等等多种因素之间产生的互动信息。教师要明确观察过程“我要观察什么——我怎样观察——我是否观察到了”来到到有效观察。因此调整教师观察理念,学会多元化多角度观察,才能从中获得有效信息,推动游戏进程的同时,促进幼儿个体发展。

二、    调整教师游戏观察策略,变“表象”为“内在”。

观察策略多种多样,不同游戏场景、不同个体观察侧重点也是千变万化。同一个游戏同一个场景甚至同一个幼儿,不同的教师观察都会出现不同的观察结论。原因很简单,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观察目标不同。如何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获得自己觉得最有效的观察?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是有目标的预设观察还是无目标的随机观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相对适合的观察策略,以影像或文字等方式进行直观记录。把流于形式的“观”转变为有实际意义的“察”,从中发现有效信息。

比如在一次医院的角色游戏中:

观察目标:孩子们能不能结合自己角色,进入游戏状态

观察焦点描述

今天开展医院游戏,我同时开设了眼科、儿科、口腔科三个门诊。孩子们很快根据自己的喜好进入了相应的游戏场地。但在进行自主角色分配时,孩子们吵得不可开交,都要争抢医生角色,有的孩子甚至抓着医生服饰死死不放,趴在桌上,嘴上不停说:“我来、我来”。最后,在我友情提醒,大家同意以“石头剪刀布”的方式,确定了角色分配。根据游戏情节,各门诊要求病人在外等候,逐一进入就诊。我转了几圈,发现各门诊小医生都很认真。口腔科的丁丁医生,坐在座位上,看着病人说:“嘴巴张大,哪不舒服?”“牙疼”“好,打一针”,说完就装模装样的在病人脸上打了一针,“好了,下一个。”小一个病人进来,丁丁又重复了同样的话语和动作。来到眼科,小笛医生也在问:“哪不舒服?”“吃药就好。下一个”……几乎都是重复话语,医患之间几乎没有对话。可以预见,游戏时间超不过十分钟。

来到儿科,见到华医生,他认真的戴着听诊器在曹城玮胸口侧耳听,然后边拿笔边说:“就是有点喉咙发炎”在病卡上画记号,“吃四颗药就好了”“好”曹小病人趴在桌上认真回答,一直看着华医生。华医生则低头在卡上认真画着竖线,然后递给曹,还认真说了:“下次光临!

“下一个”

李亦原坐下。华医生便把便签纸放好,边问:“哪里不舒服?”李亦原不说话,指了指手背。“哦,手痛啊!华熙城看了一下桌上的医疗工具,想了想,拿起了听诊器把听诊筒放在他手背上听。从手背到大拇指依次到小指。然后又拿起放大镜低头,眯着一只眼仔细看他手背,李亦原也认真低头和华医生头碰头看着手。然后华医生说了一句惊人之语:“虫子在手里面,咬来咬去,所以才会痛。”拿过就诊卡,动笔:“每天吃五粒就好了。”低头认真画竖线,小病人也认真看着医生画记号。“给”华医生边递药方边站起身,头向外桌外,高声喊:“下一个”。…………(录像后附)

在这个游戏观察中,教师事先预设观察目标。先以录像的直观方式记录,再以文字的方式进行描述记录。采用对比观察——有“熟练技能”的华医生和“机械生硬”的丁丁医生、小笛医生进行对比;定点观察——观察点立于孩子们对医生角色的扮演,是否进入游戏状态这两种观察策略,带有目的的对游戏进行有选择的观察,使观察真正落于实处,将“表象”落于“内在”,让教师真正从中观察获得有效信息。

三、    反思教师游戏观察记录,变“形式”为“有效”。

  朱家雄教授书中提到:“纪录的价值不体现于展示,而体现于意义的生成。通过重温纪录、反思纪录片段等方式,对纪录中的幼儿活动信息进行解读,并赋予教育意义,才是纪录的核心所在。”

虽然我们的“记录”是白描化而非带有教师主观判断的“纪录”,但其带来的主观书面形式是一样的。从文字中,我们可以重温场景,加深了我们对幼儿寻常时刻的理解,让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放在那些被我们忽略却具有巨大价值的、细小的、简单的时刻。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的关注点不再仅仅是落在幼儿“做得怎样”上,而是更多的关注幼儿“为什么这么做”。

  正如上述游戏,通过课后再次回顾整理文字,让我发现了同样的角色、同样的场景,游戏进展生动与否与幼儿实际经验关联很大。华医生之所以角色投入快、医生语言丰富,源于其刚刚在院由于肺炎住了两周,所以对医患对话有一定了解。

  通过对比观察、定点观察的观察策略,影像文字记录的方式,让我再次感受到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不要急于开展,要丰富幼儿实际经验,引导幼儿回忆回顾自己的周边人事物,教师有机结合将幼儿经历进入游戏情节,促进游戏更有趣发展,孩子喜欢玩。同时,也让我对下次丰富幼儿医院生活经验后开展的游戏产生期待,希望以追踪观察的策略再次发现幼儿,感受幼儿游戏带来的惊人之举、惊叹之言!

让孩子的游戏看得见,并非真的看见了儿童是怎样游戏的,而是观察者自己在“听其言观其行”的过程中,不断改善自己的观察策略促进幼儿游戏发展,解读孩子!

http://s11/mw690/0067E6Dwzy7fhI1nzTQa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